電影訊息
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

绿里奇迹/绿色奇迹/绿色英里

8.6 / 1,409,100人    189分鐘

導演: 法蘭克戴瑞邦
編劇: 史蒂芬金 法蘭克戴瑞邦
演員: 湯姆漢克斯 大衛摩斯 寶妮杭特 麥可克拉克鄧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olfie

2010-11-26 20:30:50

天使終將離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在夢中見過你,我夢見你在黑暗中徘徊,我也是。 我們相遇了,我們在黑暗中相遇。
——梅琳達


《綠里奇蹟》是由著名導演法蘭克•達拉邦特執導的,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曾榮獲1999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影片講述的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一座監獄中獄警與死囚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其沉重而蘊涵基督教意義的劇情,曾令眾多影迷潸然淚下。
在本文中,我將從我個人的視角出發,對這部電影做出簡要的分析。
【關於編劇與導演】
《綠里奇蹟》出自於「現代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說,這使得電影無論在情節構思上還是在思想深度上都擁有先天優勢。史蒂芬•金作為當今世界名氣最大、作品最暢銷的美國作家,其對於懸疑情節的鋪排、故事氣氛的營造幾乎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他往往能觸動讀者內心最細微、最孱弱的部份。影片也極好地繼承了原著的黑色懸疑氣氛、符號鮮明的角色以及人物間錯綜複雜的心理衝突,其中實實在在的道德困境令觀眾不禁對活著的意義和個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電影的導演是頗為低調的法蘭克•達拉邦特,與其說他是一位導演,不如說他更像是一位劇作家。除了本片,他的另一部作品《肖申克的救贖》也是基於史蒂芬•金的小說,親自改編,親自導演的。而這兩次成功的改編,使得導演兩次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提名。在我看來,一方面編劇的身份使得他在導演時能夠保持作家的敏銳神經,把握細微的情節,表達深刻的思想;但另一方面,劇作家的思維卻也對他在素材的選取和組合上受到了羈絆,想要表達的內容太多,卻又不善取捨,導致全片拖沓冗長,敘述上顯得拖泥帶水。
但無論如何,達拉邦特都是一位值得我們肅然起敬的導演,我們應該尊重他對於電影的熱愛和執著。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電影夢想,並且執著地表達著自己對人性的深刻思考。我們要感謝他貢獻出了《肖申克的救贖》和《綠里奇蹟》這樣的好電影。

【關於劇中人物】
約翰•科菲:
他是個黑人,體型碩大,渾身傷疤,因被指控殘忍殺害兩個小女孩而來到死囚監獄。他的外形讓人初見時不由自主地心存戒備,然而他的內心卻是善良的淳樸的,他的性格平和而緘默,甚至有些敏感。他用自己不可名狀的神秘力量,去奮不顧身地幫助他人,甚至慈悲到不惜損傷自己而去救活獄友的老鼠。
在我看來,影片對於科菲的神秘力量渲染過度,使其更像科幻的特異能力,我不甚認同。我揣測,科菲這個角色是被賦予了一定宗教色彩的,我更願意把他看作是一個懲惡揚善的天使。他能感受世人的痛苦,他關懷身邊的每一個好人,他拯救需要幫助的人,也嚴懲罪惡深重的壞人。在他身上,我能看到耶穌的影子,普度眾生,為世人受苦受難,而科菲最後被執行死刑,也與耶穌犧牲在十字架上有幾分神似。我並不是一個基督徒,所以我自己在觀看這些橋段時,並不能真正產生共鳴。但我想,正是科菲身上這種悲憫為懷的宗教意義,促使這麼多人潸然淚下。

獄警保羅:
心地慈善,為人忠厚,體恤犯人,卻也有些小狡猾。我想這個人物被刻畫得如此生動,最應該感謝的就是湯姆•漢克斯的回憶。他的表演可謂不露痕跡,彷彿這就是他在生活中的角色,而絲毫沒有刻意扮演的感覺。在死囚監獄工作,目睹每一次電椅行刑的過程,或許這對於保羅的內心是種極大的折磨,但也正是這種折磨,賦予了他關懷他人的善良。他確實是配得上承載科菲神秘力量的人。導演將自己對於人性的思考加載到保羅這個角色之上,於是我們能感受到保羅身上人文關懷的光芒。我想保羅的長壽並不是上帝對他的懲罰,而是一種獎賞,否則,上帝為什麼又會讓那隻老鼠陪伴他如此久呢?

梅琳達:
這個角色在電影中的描述並不多,但是給我很大的觸動。在我看來,這是個真實的角色。她患病前一定很善良,很博愛,因此受人尊敬;而她卻也會在忍受不住病痛折磨時,爆出讓人難以想像的骯髒的詞彙。當科菲為她治病,使她重歸美麗,她說出的那段話語讓我深深感動。「我在夢中見過你,我夢見你在黑暗中徘徊,我也是。 我們相遇了,我們在黑暗中相遇。」她能夠感受到科菲的痛苦,她是真正理解科菲的人,因此我相信,她也許是另一個天使,她會把上帝對眾生的愛傳遞下去。

珀西:
這是整部電影中最大的反面色,一舉一動都令人討厭。在故事的最初,他僅僅只是個有施虐癖的混蛋而已,但當他在行刑時故意用乾的海綿,一手炮製了戴爾的慘死時,他便犯下深重的罪惡。是他讓戴爾的死亡之路痛苦而慘烈,這是不可饒恕的罪孽,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泯滅,醜惡的滋生蔓延。而他的下場也是罪有應得,也是宗教意義上「報應」的體現。


得益於史蒂芬•金與達拉邦特的才華,還有各位演技派明星的努力,劇中的人物被刻畫的生動而鮮活,其中的經典形象深人人心,也將在電影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但或許是受劇情模式的影響,劇中人物背上了不同的道義符號,因而在人物刻畫中機心過重,筆墨太濃而失之客觀真實,過於符號化和臉譜化。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關於鏡頭】
影片的鏡頭總體風格是平實而簡單的,但在突出人物或事件時的鏡頭運用卻並不平凡。總的來說,電影中的長鏡頭並不出彩,事實上,影片中的長鏡頭運用也並不頻繁。相比之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剪接迅速的鏡頭段落。其中最讓我內心震撼的,是戴爾被處死的那段。
這段從1小時40分10秒開始,到1小時48秒01分結束,展現了戴爾被處死時,因珀西的刻意破壞而飽受痛苦的場景。在戴爾進入死刑室直到被綁上電椅戴上頭套時,鏡頭的節奏還是比較舒緩的。從通電行刑開始,出現焦味,戴爾痛苦掙扎,現場的人們慌亂逃跑,而囚室裡比利大聲唱歌上竄下跳,科菲在感受著戴爾的痛苦,他手中的老鼠逃走,戴爾開始直至死亡。鏡頭在這些人物之間不斷切換,中間穿插著保羅、珀西等人的反應,節奏越來越緊張。而人們的驚慌更襯托出了現場的慘狀,比利的上竄下跳增加了視覺衝擊力,科菲的痛苦、電閃雷鳴和背景音樂更是讓鏡頭彷彿魔鬼一樣直人人的心靈,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內心震撼。死亡的痛苦與殘忍被毫無遮掩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刺激觀眾的神經,這簡直是一組攝人靈魂的鏡頭。
影片中同樣也有平和細緻的長鏡頭,值得我們品味。這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科菲接受死刑前,保羅為滿足他的願望,帶他觀看電影的場景。
這裡的長鏡頭共有兩處,2小時42分45秒至2小時43分00秒,和2小時43分40秒至2小時44分10秒。第一處鏡頭通過緩慢橫搖和變換焦距,從特寫科菲看電影時的神情,到表現在科菲身後的保羅對他的注視。這個鏡頭很自然得表現出了保羅與科菲間微妙的人物關係。當保羅在注視著陶醉於電影的科菲時,他心裡在想著什麼?是對這位朋友的不捨,還是對科菲罪行的懷疑,又或者是在對生命意義的反覆思考?第二處鏡頭則是面對著科菲,緩緩推進,特寫他臉上幸福而陶醉的表情。科菲發自心底的微笑,和他面部肌肉微微的抽動,都觸動著觀眾的內心。他嚮往電影中的男女主角,也許承受世人痛苦的他從沒感受過那種幸福快樂的生活。「他們是天使,天使,就像是在天堂里一樣」,他滿臉沉醉地說。這是他死前最後的自由。
縱觀全片,在鏡頭的組合運用上,確實無可挑剔,這樣張弛有度的鏡頭為電影的敘述提供了有效的幫助,也提升了觀眾的觀感享受。

【與《肖申克的救贖》的對比】
《綠里奇蹟》與《肖申克的救贖》均為達拉邦特的得意之作,又都是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說,且都涉及監獄題材。這些因素,促使人不得不在賞析時將兩部電影加以對比。
平心而論,《綠里奇蹟》在藝術成就、口碑和震撼度上,都略遜於《肖申克的救贖》一籌。畢竟,後者是影迷心中永恆的經典,帶給觀眾的震撼和激勵超越了時間的影響。但《綠里奇蹟》在思想厚度和對人性的思考上,更加深刻而嚴肅。我更想對比的,是兩部電影的主人公,科菲和安迪。
同樣是遭到謀殺的指控,蒙冤入獄。安迪選擇了對自由的不懈追求,而科菲,則是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路上尋求解脫。安迪是一個有著強大意志的人,而科菲,更像是一個敏感善良卻又可憐的天使。
安迪為自己,也為他人證明了希望的存在。他從最殘暴的獄警那為獄友爭取到了啤酒,也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了監獄圖書館的資助,最終他用二十年的堅持為自己換來了自由。那首在監獄上空飄響的《費加羅的婚禮》是他對人性最偉大的歌頌。安迪這個角色就是個人對於制度枷鎖的反抗和掙脫。
再來看科菲,他擁有超能力,可是他卻更為脆弱和敏感。他治癒了保羅的尿道炎,也治癒了梅琳達的腦瘤。他的博愛和善良使哪怕一隻小小的老鼠都成為了受惠者。但他總是很累,很疲倦,很孤獨,就像基督一樣承受著世人的苦難,他只能自我犧牲,這是解脫這種痛苦的唯一方式。科菲這個角色,表現的是人性的內省和上帝的力量對於塵世苦難的超脫。
坦白而言,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安迪,他對自由的追求帶給我希望。而科菲,科菲的故事彷彿帶著一種宿命論的悲觀色彩,它過份沉重,過份悲傷。


【我的感受】
在基督教的世界裡,每個人受苦受難時,都想著向基督祈禱,向基督求助。可是,有誰想過耶穌的痛苦?有誰體會過耶穌的孤獨?
作為一個救世主,一個普渡眾生者,耶穌目睹著人世間所有的痛苦,親身感受著世人的苦難。他看著塵世間的人們,褻瀆上帝賦予他們的生命,在爾虞我詐中耗盡一生。他要救贖世人的罪過,直至自我犧牲。然而,承載世人的痛苦,這是多麼艱難的責任,又有誰堪忍受,就算他是神之子。耶穌終究要在苦難中涅槃。
科菲就像是耶穌。他是上帝的使者,他的神秘力量,是上帝的奇蹟。但是,僅僅因為他是天使,就要擔上救贖世人痛苦的重任,這是殘忍的,也是不公道的。就讓塵世的人,自己彌補塵世的罪惡,自己承擔塵世的痛苦吧。天使終將離去,回到屬於他的天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