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雷霆戰狗--Bolt

闪电狗/雷霆战狗/超级零零狗

6.8 / 229,151人    96分鐘

導演: 拜隆‧霍華德 克里斯‧威廉斯
編劇: 丹福吉曼 克里斯‧威廉斯
演員: 約翰屈伏塔 麥莉希拉 Susie Essma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遙小遙

2010-11-27 04:49:24

這就是迪士尼的人文關懷


        兩千年以來,開始越來越喜歡迪士尼的電影。相較皮克斯或者是夢工廠,迪士尼在技術上也許的確有些地方企及不上。然而迪士尼最打動我的始終是它故事情節里深深透露出來的人文關懷。

    今天把《閃電狗》看完,果然最後又是一邊笑著一邊哭。
    我一直很想說,迪士尼的動畫始終沒有拋棄她最忠誠的觀眾----兒童以及始終抱有兒童單純心靈的成人。
    相較於夢工廠常常管用的成人式的惡搞幽默,迪士尼的搞笑段子依舊堅持著簡單純真的基本格調。

    新千年以後,迪士尼的故事開始較前期有了較大的轉變。前期的動畫童話感較強,故事簡單直白,角色的性質大都也可以一眼分辨,故事主線索單一,情感元素也相對單薄。但是之後的作品,想必也是受時代的影響和自身發展的探索。題材,主題,主要的戲劇矛盾都有較多的發展。

   在《閃電狗》里,題材上還是忠誠與回歸,形式上也依舊堅持流浪與歷險。這樣的主題與形式在迪士尼的動畫裡處處可見,在《海底總動員》里,忠誠與回歸表現在小丑魚爸爸馬林對兒子尼莫身上,而歷險與流浪則是從深海游入淺海需找尼莫的全過程。同樣的在《玩具總動員》三部曲裡面,忠誠與回歸,流浪與歷險則更是淋漓盡致的潑灑出來。
   有什麼能比感情上的追隨和過程中的堅定不移更簡單卻有是更打動人的了。

   在角色原型上,迪士尼動畫故事裡的角色形形色色,總的來說,尤其是配角,總有那麼一點點小小的神經質。然而就是這樣的神經質,不僅增添的故事的情趣,使得角色豐滿且富有人性化,更重要的是流露出了一種享樂生活的灑脫態度。
  《閃電狗》裡的個性張揚的小倉鼠,神色淡定老練的小黑貓。《怪獸電力公司》的大眼仔,還有《星銀島》里愛嘮叨的失憶機器人。各色各樣有意思的配角在迪士尼動畫裡比比皆是。
   這樣的人物,常常散發出一種率性真實的人格魅力。在不影響股市發展,帶領主人公完成主要故事情節的前提下,又給人十足的生活感。就舉著這些人物在平常的日子裡嘻嘻哈哈,活的有滋有味。而他們參與主人公的「計劃」也不是迫於責任義務這樣沉重而矯情的詞語,仿若他們這樣做,僅僅是因為「你是我的朋友,我應該陪伴你」。然後帶著一向輕鬆愉悅的生活態度,一群人苦中作樂,在旅行的過程中樂呵呵的面對人生百態。

   故事背景上,也少有悲劇感。相較於日本動畫的宿命感和悲劇性,迪士尼的故事背景,極少牽扯上私人的恩怨,或者英雄的使命主義情節。更多的是誤會,是不小心的意外,這些意外不小心造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
   《閃電狗》的故事背景就是一次不小心的意外,使得波特踏上回歸的路程。這樣的背景設定顯得既不突兀但是又不禁讓人揪心。幸好畫面清新,背景音樂歡快,旅途的路程上至始至終充滿了笑聲。至少讓觀者不覺得小小期許和小小認定,他們沒問題的。

  而感情主線上,迪士尼熱衷於「友情」,然而這裡的友情又比友情多那麼一點點,就是帶有親情。於是因為一個家,模糊了友情和情親的界限,沒有血緣關係,卻因為一路陪伴,我們就是一家人。
  這種不失自我,沒有犧牲等悲壯矯情的定義束縛。朋友就是幸福與忠誠的代名詞。
  哪怕一路歷經艱險,都可以像個白痴不考慮結果的一同面對。仿若真正的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就少了份顧慮,也不用思考,用腦子思考總不覺得想立個標準得個概念。他們不思考朋友該做什麼,他們只知道因為「我想我是你的朋友,所以一起奔跑,一起吃垃圾桶裡的剩菜,一起搭乘順風車去好萊塢」。
  輕輕鬆鬆,逍遙自在,不想那麼多,一切從心的自由灑脫。
  不去思考,但是這就是友情。然後發現,不自不覺中習慣彼此,一身陪伴,就這樣成為了家人。這不是愛情,也不是那種束縛的情親,這是默契使然似乎鬆散,但無比牢固的友誼。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動畫電影,大都喜歡在友情上做文章。《馴龍高手》,《飛屋環遊記》這幾部還很時興的動畫電影,都是在輕鬆歡快的主基調下展開的關於友情患難題材的故事。這裡也可以透露出西方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思維。
  不同於東方人,他們對情感的產生更加隨性,不會在意那麼多情感背後背負的責任,多是一種自由自在遵從心靈的簡單態度。
  所以他們沒有沉重的使命,沒有悲壯的命運衝突。
  就是這麼單純的,「我們遇上麻煩了,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單純的態度。

  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西方動畫電影,更喜歡迪士尼的動畫電影。
  她們很聰明的選擇了常人的視野,常人的生活,加上那麼一點常人的小曲折,然後不同的是,給了我們只能在孩子身上才看的見的單純,然而這樣的單純又賦予了成年人的勇氣。所以看著看著,總是不覺得喚起我們對兒童純真心靈與質樸情感的嚮往。
  所以每次觀影,都是洗一遍心靈。然而我們哭,不是因為傷心,是因為感動與幸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