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公元1874

2010-11-27 17:03:52

《趙氏孤兒》:跨越斷臂山的愛戀


文/公元1874

應該說,陳凱歌這部電影的質量,還是對得起在看之前那反恐似的三重安檢、存包、存手機、以及播放途中攝影機壞掉、屢次黑屏等待換膠捲種種折騰。看完《趙氏孤兒》後,我的第一直覺是,這電影比《梅蘭芳》好,接著想到的是,當然不如《霸王別姬》。雖然我很煩每次想到陳凱歌,都會跟著想到《霸王別姬》,但是你不得不奈何,誰叫他當初拍得這麼棒呢?就像你現在看到拍《三槍》的張藝謀,會想起當年那個拍《活著》的張藝謀一樣。

和《梅蘭芳》一樣,《趙氏孤兒》的前面三分之二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雖然將程嬰由趙家門客的身份改成一個婦科大夫之後,他摻和進趙家滅門慘案的動機缺乏邏輯,以及黃曉明飾演的韓厥為什麼要倒戈也缺乏一個具有說服力的交代,但總體而言,由於強大的戲劇張力,雖然大體上觀眾都明白趙家會被滅門,但你依然會看得很揪心。陳凱歌的底子擺在那裡,朝廷上一場戲拍得相當有滋味,好吃懶做的王、針鋒相對的趙朔與屠岸賈,以及隨後震撼人心的朝廷殺戮,都讓我看得非常入戲,特別是保護相國的兩個造型疑似趙雲和張飛的護衛,戲份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

這種飽滿、高質量的戲劇張力延續下去,到了莊姬夫人生下趙氏孤兒、韓厥對峙莊姬、公孫以命護孤等等段落,都是80分以上的好戲,雖然在這些段落里都會有一些尚待商榷的細節問題,例如程嬰明明說莊姬還有幾天才臨盆,結果眼見全家被殺,莊姬說生就生;例如韓厥前面還在忠心耿耿的賣命於屠岸賈,這一刻卻有些莫名其妙的放走孤兒;例如公孫究竟跟趙家有什麼樣的交情,讓他可以捨命報恩?這些細節是很折磨人的,特別是折磨我這種希望看到一部盡善盡美的電影的觀眾。其實這些細節都是用幾個鏡頭便可以搞定,例如韓厥倒戈,可以用幾個鏡頭交代屠岸賈是如何的對他不好,例如公孫的報恩,可以用幾秒的閃回描述趙家當年在戰場上如何如何救了他,等等。

不過,儘管有著這些小的瑕疵,由於整體上那股強大的氛圍和戲劇張力,還是讓戲顯得很好看。真正的問題,出在程嬰撫養趙氏孤兒的段落。

按照故事的精神,程嬰因為是趙家門客,所以他要拼死護孤;但由於身份的改動,程嬰變成了一個局外人,他冒著自己的性命參與到這起事件,而且是在有著一個美滿家庭、妻子在自己42歲的年份里生下一個男孩的情形下,所以必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理由。同時擔任本片編劇的陳凱歌,其實他的再創作意圖非常明顯:他讓程嬰變成一個被迫捲進事件的人物,而且在事件起讓自己的妻子、兒子被屠岸賈殺害,所以,他要將趙氏孤兒訓練成一個復仇者,將來替他報仇。這樣的再創作我是很欣賞的,因為莊姬死前對程嬰說,她希望這個孩子不知道父母是誰,不知道仇人是誰,將來平淡的做個老百姓就可以了。但由於這個孤兒讓程嬰遭受如此大的慘劇,他在撫養這個孩子的過程里,其實已經將這個孩子變成了一個復仇的工具。他要讓這個孩子認屠岸賈為乾爹,讓老年無子的屠岸賈視趙氏孤兒為親生兒子,然後,再用他親手殺掉屠岸賈。這是一個殘忍的計劃,也符合電影那句宣傳詞----最不可思議的復仇,不是殺人,是殺心。那麼,在實施這個計劃的過程里,在長年累月撫育著這個孩子,看著他一天天長大的過程里,程嬰還會不會忍心將一個如此弱小的孩子,變成僅僅只是一個復仇工具呢?

這個疑問,其實是我在看電影之前,就已經「替」陳凱歌設計好的。我覺得電影如果改成這樣,那一定非常的「美妙」。可惜,電影並未能如我所想,陳凱歌並未能如我所想,故事雖然大體上還是這個意思,但最終呈現在電影上的段落,卻未能把這個意思清晰準確的表達在螢幕上。

問題出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屠岸賈和這個名叫程勃的趙氏孤兒的感情上----程勃這個名字,比那匹叫萌萌的馬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屠岸賈是程勃的乾爹,程嬰拜在屠岸賈下做門生,然後讓程勃和屠岸賈培養感情,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計劃。首先,屠岸賈這樣的人,不一定會信任、敢信任程嬰,因為你的手下,在你和程嬰的面前殺掉了程嬰的妻子,這股殺妻之恨,說不定哪天就會爆發;其次,小孩子的感情是很難被大人左右的,他長年累月和屠岸賈在一起,最終你告訴他真相,他不一定會相信你,然後殺掉這個他非常喜愛的乾爹。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韓厥和程嬰的夜談密謀。每次韓厥來,程嬰都會把程勃關起來,而程勃其實都趴在門縫起看到了整個密談的過程。其實這個細節我覺得應該完全不提,因為小孩子肯定會口無遮攔的無心把這件事給說出去,尤其是當韓厥的造型那麼嚇人的前提下,尤其是程勃還在和屠岸賈朝夕相處的前提下。

這個地方,我要特別提出的是扮演韓厥的黃曉明。也是這篇文章的標題呼之欲出的時候了。韓厥在之前是個很帥氣的將官,由於倒戈放走趙氏孤兒,他被屠岸賈往眼睛上劃了一刀,然後就徹底倒戈,開始整天想怎麼把屠岸賈給幹掉。將官嘛也做不成了,穿得破破爛爛披頭散髮的,晚上沒事就找程嬰敘敘舊,商量謀殺計劃。

在黃曉明穿將官服的段落里,還是很正常的,但是一到他披頭散髮,只要他一出場,全場的觀眾都會爆笑。起初我非常不解,沒什麼好笑的啊?但接著下去我也發現事情明顯的不對勁了,但具體是什麼不對勁,又說不上來,再接下來,我恍然大悟,開始和大家一起笑。

笑的原因很簡單:黃曉明的眼神實在太曖昧、太撫媚了。這個時候的韓厥,應該是滿懷深仇大恨,要找屠岸賈算總帳的那類人,但每次他和葛優扮演的程嬰密探的時候,他總是用一種柔情似水的、曖昧纏綿的、幽幽得令人心碎的眼神望向程嬰,然後這時候陳凱歌又會給他寫一些極其柔情似水、極其曖昧纏綿、極其幽幽得令人心碎的台詞,來配合黃曉明的眼神。結果,在大家的笑聲里,這場充滿血腥味道的復仇計劃,徹底變成了一出斷臂山上的生死戀。大家看到的,是兩個被同一個男人傷了心的男人,結合在一起,撫養一個領養的孩子,然後找當年傷了他們的心的男人報仇的故事。

所以也由不得大家這麼笑了,聽聽黃曉明的那些嬌嗔的台詞:「這可好了,孩子都跑了,教什麼教!」「你追,還是我追?」(你們倆一起追得了)。對了,程嬰還用自己的筷子夾菜,夾麵,夾辣子到韓厥的碗裡!這,真的是太腐了!作為一個純爺們,我也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後面的劇情再爛我也沒有察覺到太深,甚至當最後那場漏洞百出的殺戮出現的時候,我也覺得可以將就了事了。

我覺得無論是斷臂之情,還是程勃這種名字上的諸多細節的問題,都不是陳凱歌的本意。這些問題或許有人意識到,但沒有人告訴陳凱歌,最起碼陳凱歌沒有改正他們。出品人和製片是自己的老婆,劇本是自己寫,沒有人能夠像華誼的陳國富之於馮小剛那樣,「管」住陳凱歌,所以這些問題會任憑他們發展,放大,乃至傷害到、影響到整部電影。把一個揪心的復仇故事拍成斷臂山,這當中,究竟問題出在什麼上,陳凱歌的團隊應該認真檢討。

故事的最後,程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而趙氏孤兒也親手殺掉了屠岸賈。可是這場殺戮已經不再讓人有所觸動。觀眾還沉浸在一個接一個讓人齣戲的笑話裡,忘卻掉了這場籌謀長達15年的復仇計劃。而我也相信,即便在劇里,被陳凱歌安排成早已知曉一切的屠岸賈,早就知道程勃就是趙氏孤兒的屠岸賈,也不可能有多麼的傷心。殺心,的確是最不可思議的復仇,但《趙氏孤兒》,並沒有讓觀眾覺得不可思議,充其量,也就是略思笑議而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