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吻瞳潭
2010-11-28 16:28:41
走出痛苦方略
走出痛苦方略
----「美食祈禱和戀愛」影評
飯島愛講述一個人如何走出生活的陰影。
看點一:共振
300多年前的David Hartley說「我們一直都生活在一個靠共鳴去感知,交流,尋覓的世界中」那些玄之又玄的契合,心與心的震顫,靈魂和靈魂的交融
>>>>「只有當你敢於放棄你所留戀和憎恨的東西,從逃避中學會面對,才能最終接受那部份並不討人喜歡的自己」-------不去關注內在導致我們忽視了這些共鳴,「飯島愛」這樣一部電影,它讓你隨著主人公跳出原有的圈子,去審視自己,學會認真的生活,>>>>「你們知道什麼是快樂嗎?不,你們只知道娛樂,不知道快樂」 我想,沒有一個地方的理髮師會准許客人一邊刮鬍子一邊手舞足蹈的聊天,兇殺電影才這樣,導演Ryan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所謂追求「高效率」觀念的抨擊。每天看著各種各樣的視訊,打著不同的遊戲,卻仍舊抱怨無聊,我不是不能理解這種感受,有很多人提到過,也想放棄一切,去改變自己的生活,
>>>>但是「我們踏上旅程,常常不是明白要去哪裡,而是為了尋找一個方向」
在那段異鄉的旅程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並非是北京的雕樑畫棟。「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的城市吧」 北京對擁擠。最留戀的是在國圖每天不停讀書的穿著破舊的老人,與在大學蹭課時教授們包容的笑容。如果有什麼能改變人的一生,絕非是在走馬觀花般的旅遊中獲得,去租一個房子吧,帶上耳機靜靜的沿著頤和園漫長的宮牆走走停停,彷彿千年的歷史也冰涼的理石上隨指尖滑過,唯有心靜,才能體會到自己的渺小,這種靜中的渺小感令人覺得安全,滿足,不會催發「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憤懣。我用了一年的時間弄懂自己想要什麼,曾經夢寐以求的東西,不過是前路上的一個站點,下一站並不在路上,而在心中。
>>>>「liz,生活的這張票是不能退的,你必須面對才行」
>>>>「我不想退票,我只是想改變航線」
麻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歸屬感,並不是成熟,當liz的好友送她離去時強忍淚水說出「儘管我有丈夫,女兒,工作,但是我也想走」時,似乎已經註定了後來出現的巫醫母女的生活會因liza的出現而變得美好:這個巫醫離婚了,變賣所有家產打贏了撫養權的官司。四歲的小女兒對她說「媽媽,你應該離婚,這樣的你並不快樂」。 Liza送了他們將近2w美元,「變賣你的家產送給窮困的人,跟我來」她一定是聽到了神的話語。
>>>>「我已經嘗試去冥想了,可是這些東西令我更加神經質般的焦慮」
>>>>「這說明它對你有影響,不是嗎,你努力的還不夠」
一個人的性格,是他全部的生活經歷所形成的行為模式,在這種種模式中,大家共有的特徵,將之概括性的展現,就會引起感情的共鳴。比如對自由生活的期待,對美食的嚮往,對神祐的渴望>>>>>「我買了這三張彩票」。Liz Gilbert的經歷將這些我們都曾經歷過的慾望衝突的集合體,就像受難的耶穌,我們在這種觀賞痛苦中獲得近乎變態的快樂,這種快樂源自於感受的共鳴,儘管經歷不同,但好在人的感受就那麼幾種,令我們相互理解。
看點二平衡
所謂平衡,在心理學上叫做自我對慾望與理智衝突的處理能力。這些衝突用馬斯洛的話說,源自於從生存到被認同,乃至自我實現的慾望,其中本片所用的賣點,是愛與被愛的需求。
>>>>>Ketut「有時為了愛而打破平衡,也是保持平衡的一部份」就是這句說了等於沒說的羅圈話,令liz戰勝了自己去尋求幸福,事實上就像批判性的逛妓,院一樣,我們常常需要的僅僅是一個理由令潛意識慾望合理化發洩出來,我們習慣於用「我是為了你好!」來掩飾自己的控制欲,而不是去傾聽對方想要什麼。
飯島愛表面上是一部旅行筆記,本質更像是一部對失戀人群的報告文學。可謂綜合了失戀者共有的特性,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否定一切回憶
>>>>>「你想思念的時候,就去思念。有一天你原諒了自己,就離開這裡」滿面滄桑的Richard在印度這樣對liz說。我很喜歡謝頂男這樣的角色,他們飽經滄桑,懂得如何用最簡潔的方式去開導對方「再也沒有人對我當頭棒喝了」,那雙毫充滿了愛卻又毫無情慾的眼睛是這類人的靈魂所在。
書歸正傳,因為失戀時的痛苦而否定過去曾經擁有的快樂是失戀者最大的,也是最恐怖的通病------在11種自我心理防禦機制中,否定拒絕是造成壓抑常見的方式,分手的那段記憶像一顆毒瘤,被放進到意識中,又因害怕想念而被壓抑進潛意識,將所有曾經相關的不想關的痛苦都集大成於一體,最終導致不自覺的迴避行為。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害怕,別叫我親愛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不敢去做!」
>>>>>>「你要因為害怕痛苦,而錯過無數美好的未來嗎!」
>>>>>>盡其一生都沒有原諒自己的Richard在離開的那一秒回頭說道:「學會信任愛吧」,liz哭了,每一個失去過摯愛,曾在夢醒時分一次次告誡自己物是人非的人,都會懂得這句話代表著多大的痛苦。
看點三,心理的生理調節法
就像心理治療中的漸進性放鬆技術,脫敏技術,電擊技術一樣,貫穿本片的名不轉經傳的異國風情,美食,宗教正是這樣的一種理念。它告訴我們,戰勝痛苦的過去未必都是那麼艱難的事情,從而令看片的人在痛苦的回憶中充滿希望與快樂。
義大利語是一個引子:「它起承轉合,每句話中都有la,完美的中調,最後的less收尾」好吧,我完全不知道liz是在說什麼,也許這就和髒話中都有a音,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