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de
2010-11-29 23:03:58
矯情到平庸
在我還是偽旅行文藝青年時,曾經喜歡過一個男人,他離開美國優渥的生活,輾轉在南美、印度生活了十年,自然,他meditation,而且好像meditate 得很不順利。40歲的時候,他也如劇中的茱莉亞.Roberts一般,失去平衡,逃離印度,我在那個時候遇到他,被這些標籤一擊即中,稀里糊塗地喜歡了一個人。
你看,這不是歐美白人慣有的「遠離塵囂」嗎?《美國美人》做了中年男子悲壯的陳述,《革命之路》粉碎愛情的救贖,然後這個女人用喜劇的方式描摹這場逃逸,她擺脫看得到頭的生活,去尋找平衡。儘管,那些異域的獵奇語言帶著三分忽悠、五分欺騙,還是用那兩分矯情擊中了螢幕前的許多人,大家都在想「這樣過一年多好,吃飯、冥想、與帥哥(美女)談戀愛」。
去西藏、尼泊爾、印度旅行吧,你會遇到大把大把經年累月晃在這一帶的backpackers,有的根本回不去了,當你跟他們交談,會發現那也是一種被困,因為一旦開始,便如吸毒一般無法自拔,正如舒國治在《流浪集》中所述「小心別駛上那條公路」,那是一場漫長的賭博,賭你可以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賭你不需要日常的繁雜來打磨時光,賭你在若干年後仍能回歸社會生活,在路上,你是快樂而惶恐的,實在寂靜,寂靜到你最後發現自己也不過是一團shit,和所有其他人沒啥區別。這時你再回頭看那些標籤,聽那些似乎玄乎的預言,發現那不過是將shit的顏色搞成亮黃色,當金子撿起來,圖惹得一手臭。
哎!別把旅行包裝成制百病的良藥,我見得大多數人,回來後都病得愈發嚴重。問題總會在那裡,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們會彼此爭奪、消耗、磨損,我們也會彼此愛慕、憐憫、渴望,你會用你的方式來生活,踏實,這樣矯情地 「飯、禱、愛」,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