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b

2010-11-30 08:58:02

那個曾讚嘆象棋程序智能的年代


C++做為一種物件導向程序設計(OOP)語言,於1983年誕生,而給它的設計者提供靈感之一的,是一種叫做CLU的語言。CLU出現在1974年,在此之前的1972年,另一種著名的OOP語言——Smalltalk——已經出現,它的主要開發者之一,因此以及圖形用戶介面(GUI)設計等其它貢獻,獲得2003年圖靈獎。這位得主就是美國電腦科學家Alan Kay,而他的妻子是一位編劇。她和另一位文藝人士——導演,一起創作了一部電影,截了elecTronic一詞的Tron做為片名。
於是,在電影開始不久,觀眾可以看到,在兩個被抓的財務程序——Crom(CROM 控制只讀存儲器)和Ram(RAM 隨機存取存儲器)——一番對話的同時,弗林(男主)試圖黑入主機,他指揮的那個開坦克的財務程序叫做Clu。隨後的劇情交代出弗林的前女友(女主)的男友——程序Tron的用戶——叫做Alan。

(此處省略五千字,嘿嘿)

這是一部出自文藝人士之手,卻堆滿了(當時的)電子和電腦專業術語的當代童話故事。兩年後開播的動畫片《變形金剛》,其角色和裝備也愛取為這類名字,而且他們也得喝液態的「能量」。電影的特技是里程碑式的,情節卻不堪推敲,但仍不愧是模擬現實(Simulated Reality)題材的早期名作。
電影中非常大膽的實體數位化(Digitization),在1992年《割草者》中,表現為更加離譜的特異功能,在1999年的《異次元駭客》和《駭客帝國》中,又退化為更合理的神經系統接入。1999年另一部電影《感官遊戲》令我刮目相看,因為它沒有把程序表現得神乎其神,而是諷刺之以呆板、沉悶與絕望循環。但八九十年代,關於有創意的——至少有自主意識的——程序的存在,很多人並不認為是科幻,而是現實:
1979年,美國「福特汽車」發生事故,工人Robert 威廉斯死於機器人「異常動作」,家屬曾要求起訴機器人。1981年,日本「川崎重工」發生事故,工人浦田憲二也死於機器人「異常動作」,媒體危言聳聽,稱之為「機器人殺人事件」。1989年,美國超市小報杜撰了蘇聯象棋大師古德柯夫被惱怒的超級電腦對手電擊而死的假新聞,頗有信眾,流毒至今。
呃,象棋大師,電影中的MCP(Master Control Program)不就是由象棋程序演變而來的麼!1997年,程序終於擊敗了最優秀的人類對手(儘管這位對手並不服氣),但業界很清楚,這只是死的程序,不是活的智能。如今,對程序能具備自主意識的信心越來越保守,至少不再有當年的狂熱。
但也許,自主意識這個東西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一個負責產生擁有自主意識這種錯覺的程序所產生的效果。正如電影中弗林對Tron所說:程序不管看起來多麼瘋狂,也是程序被指望如此的,但令人失望的是,程序的用戶(大多時候)也是如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