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華氏451度--Fahrenheit 451

华氏451度/華氏四五一度/烈火

7.2 / 45,409人    112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Jean-Louis Richard
演員: 奧斯卡華納 茱莉.克莉絲蒂 Cyril Cusack Anton Diffring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黑門書路

2010-12-01 21:34:39

無形者無敵


沒有永遠的鐵板一塊,個體之間不可避免的差異決定了在表面的統一和同色中,必然存在著分歧。壓制的落後的簡單的專制的粗暴的痛苦的,都必定是人們躲避不及的,他們會尋找個體的精神出路,除非這個人只有肉體沒有靈魂,只為滿足物質的需求而填塞,沒有精神的追求而延展。

這是我看《華氏451》的觀感。

促成消防員莫塔格的轉變,是與克拉麗絲的交往。克拉麗絲和莫塔格從輕軌下來後,克拉麗絲問莫塔格是否看過自己燒燬的那些書,莫塔格回答沒有,並說了三個原因,分別是:看書是被禁止的,沒興趣,有更好的事情做。而更好的事情是什麼呢?

接下來,他和妻子琳達觀看了一段可以互動的對話,琳達非常欣喜自己的反應,覺得自己有演員的天賦,因為電幕裡的人對她的回答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可那是什麼樣的問題呢?那是不斷重複的鄭重的彷彿重大考驗的具有榮譽色彩的類似1+1等於2的問題。她是那樣的遲鈍,卻得到那樣的肯定。閱讀書籍不一定變得開放、聰明、反應迅捷,卻可以使人們情緒波動、思考、問為什麼。正是連貫的「為什麼」揭示了本質,照亮了被隱蔽的事實,使更多人聰明起來、計較起來。

不斷偷書回家的莫塔格,進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不願回頭,因為現實是如此簡單乏味沒有樂趣。消防員實質上是思想警察,背棄了自己現實職業的莫塔格,沉溺在自我精神世界的小樂趣中,使他進入更宏大場景,體會到現實的悲哀的,是那個自焚的女人。

她的自焚無疑給莫塔格帶來巨大的衝擊——人竟然可以為了虛無的精神追求如此無畏、如此捐軀——而沒有精神追求,人和豬有什麼分別呢?自焚也讓莫塔格徹底看清了消防員製造的悲劇,對人們的傷害。很多人不了解自己做的事是怎樣的卑污,就在於他們沒有直觀地面對自己製造的惡果的苦難,沒有細想那些意見是否有道理,只看到了人們反對他們,沒有想人們為什麼反對他們。

警官說小說沒有價值,在電影裡,莫塔格給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每本書背後都是一個人。是啊,每本書都凝聚著一個人的思考、行動,他的——生、老、病、死,她的——酸、甜、苦、辣。

用焚書坑儒式的方法來鉗制思想、謀求人們的絕對平等,似乎是世界通行的做法,統治者希圖以此將現實置於蒼白簡單平等無異議之中,但存在了總歸是存在的,書籍只是媒介,思想與文化的傳承在於意見的交鋒、融合、傳揚。那是種遠遠超出冷酷堅硬現實的軟性覆蓋,豈是專制、封殺、查禁所能殺滅的?如果每個人的頭腦中還有自己的私慾,那麼讓他(她)成為公有的某種物件就是不可能達成的痴心妄想。讓那些不同自由存在、彼此攻訐,難道不是個簡單快意的處理方式嗎?而現實常常把百家爭鳴搞成百家崢嶸。

也許有人覺得這些事情距離自己遙遠,但是具有悠久焚書坑儒傳統的國家,限製出版物與焚燬圖書有什麼差別呢?其實秦朝並不是中國,但是我們習慣上把歷史上驚天動地的事按在自己頭上,即便這事並不光彩。

這部影片主旨出現在克拉麗絲家被突查後,其鄰居若無其事地對莫塔格說明了一個現象:喜歡看書的人家沒有電視——他們有自己的資訊來源,不再接受單級資訊源的操弄,而不看書的人家都有天線,都看中央台。

當局一方面焚燒圖書、抓捕看書的人,一方面用紅色宣傳車和莫塔格「被殺」恐嚇民眾。包括警官對莫塔格說的「加強團體精神、組織娛樂」,「讓他們繼續忙著,也讓他們開心,那是問題所在」。這些所有呈現了納粹的特徵。

影片結尾是很牛叉的寫意。一群被現實放逐的人們生活在自己的伊甸園裡,儘管環境艱苦,但是他們可以從容地按照小說中的人物命名自己、虛擬自己的生活,而不必擔心打壓和人身安全,這算是對現實的嘲諷與反抗吧。一個叔叔在去世前教侄子背誦下來一篇小說,正說明了思想是看不見、抓不住、打不壓、殺不滅的觀念傳承,它附著在圖書上,圖書只是媒介——它形式上的存滅並不重要的。

我一直收藏著《讀書的藝術》封面的話,放在這裡作為結尾我想是合適的——一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他的生活是機械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圍所發生的事情。他在自己這個身體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

http://www.heisixiang.net/nothing-to-be-caught-such-as-thought-over-fahrenheit-451-is-powerfu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