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走進炮火中--71: Into the Fire

向着炮火/到炮火中去/走进炮火

7.3 / 5,648人    South Korea:120分鐘


演員: 車勝元 金承佑 權相佑 崔勝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慢先僧

2010-12-02 04:08:21

《向著炮火——人性光芒的閃耀》


       繼《田禹治》、《義兄弟》、《下女》和《方子傳》之後,2010年下半年上映的戰爭片《向著炮火》成為今年第五部突破200萬觀影人次的韓國本土影片。事實上該片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展銷放映會上就已經引起了相當的關注,並成功與英、德、俄以及新加坡四國簽訂了影片版權購買的輸出合約。如果從電影的故事內容以及弘揚民族價值觀這一角度來看,《向著炮火》可以被界定為是一部韓國出品的標準主旋律電影。但它之所以能夠做到牆內開花,內外俱香,我想其根本是在於影片不僅僅止於主旋律的價值,而是具備了更有普世意義和人性價值的結果。
    影片根據韓戰中的真實故事改編,描述了隸屬南韓軍隊的七十一名學道義勇軍,即學生兵,在戰爭經驗和武器糧食極端匱乏的困境下,堅守陣地並重挫北韓人民軍某菁英團的英雄事蹟。縱觀全片,不難發現濃厚的主旋律基調和意味,它強調對於國民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激發,突出民族共同體精神和宣揚韓國文化中父權家長制的核心基礎。片中唯一兩位比較主要的女性角色——護士和母親,其實對於故事的鋪展並無太大作用和價值,其存在的邏輯也僅僅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和陪襯。影片後半段對於她倆的描寫更是微乎其微,或許導演只是為了避免影片過於男性化而導致觀影過程中的審美疲勞才故意設置的女性角色。不可否認,七十一位學生兵的事蹟的確是拍攝一部主旋律影片再好不過的題材,但倘若導演聚焦的只是男性在戰事中的力量體現和民族文化的宣揚上,那麼此片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功的。
    有人曾說:「戰爭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發展的動力」。我們暫不去討論此話的偏頗與否。在《向著炮火》中,觀眾能夠明晰獲知的,是戰爭中男孩兒到男人的蛻變,是由青澀走向成熟,由學生走向戰士的過程。殘酷的戰爭會帶來淚水,帶來鮮血和死亡,但對於這七十一位學生兵,他們在一次次炮火和埋葬中完成了生命的昇華,尋得了精神的涅槃。導演在對於戰爭宏大場面的渲染和對人物角色的細節刻畫上出色得找到了平衡。曾有電影評論指出該片的故事劇本過於老套,情節安排缺乏新意。但當觀眾在一部影片裡同時收穫了視覺的衝擊快感和情感的排解宣洩後,我們是否還有理由去質疑導演的誠意?在這樣一份誠意下,影片自始至終閃耀著強烈厚重的人性光芒。沒有黑暗,也即無所謂光芒。導演毫不忌諱得將這七十一位學生兵初來乍道時的稚嫩、膽小、不負責任等予以充分展現,為的就是在之後的戰爭洗禮中回彈出更強的作用力,散發出更難能可貴的人性。也正是憑藉影片前半段對於他們頗費筆墨的描寫、鋪墊,才使得這群可愛的學生在戰火中經歷的轉變來得更為真實、真切,令人信服。戰爭本是無關乎人性的,但這一群渺小的學生兵卻在炮火中展現出了偉大的人性。這種人性的力量和價值是他們從教科書中學不來的,同樣也是我們觀眾在生活中不曾發現和具備的。
    現實是殘酷的,當僅剩的兩個學生兵在教室天台擊倒最後一個敵人後,他們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藏在腰間未能取出的家書早已被鮮血浸染,這就是對戰爭最有力的控訴,最殘酷的寫實。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致敬,為他們跨越國界、人種、膚色、時空的偉大人性。同樣也應給予導演掌聲,為他在這個越益浮躁的電影消費時代那發自肺腑的誠意。配合影片最後字幕出現的是一段對於真實世界裡七十一位學生兵中倖存者的採訪。鏡頭前的他早已是廉頗老矣,耄耋之年,談起往事也早沒有了對於戰爭的控訴或是怨恨,剩下的只是對於自己能夠倖存下來的感恩和對昔日玩伴,同學,準確說應該是戰友的無限追憶和思念。老人說他們當年都是從天南海北被調集到了一起,很多人直到戰死都不知道彼此的名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老人的心中,他們都是最為熟悉的陌生人,是曾經同生死共命運的陌生人。相信並祝願老人能夠健康幸福的生活下去,讓這種偉大熾熱的人性光芒得以繼續閃耀很久,很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