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菊豆--Ju Dou

菊豆/JuDou

7.6 / 9,021人    95分鐘

導演: 張藝謀 楊鳳良
編劇: 劉恆
演員: 鞏俐 李保田 李緯 張毅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柒木

2010-12-03 17:06:22

今天我們看了《菊豆》,老師原諒我,我沒有想到你提示的那些方面的東西


       一開始我們都想錯了,剪裁不太合體的大畫布衣裳,挽著勞動婦女的髮髻,一張恬靜淡然的臉,眼神不說楚楚可憐也絕對是柔情似水(直到今天才不由得感嘆老謀子喜歡鞏俐真不是沒道理),一個這樣的畫面總是會給人直觀印象,這是一個傳統農家婦女的形象,直到她說「我的好身子留給你」時,我們才有點意識到,這似乎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女人,包括她那句「狼」的比喻,都開始讓人的慣性思維開起了小差,她原來會用這麼強烈的方式去追求想要的東西,她原來有這樣強烈的野心和慾望(我一直覺得這種野心和慾望同現在人們對錢、權、物質的追求是一種同樣的心態,只不過是價值觀不同,這懸掛在取向另一端的肥肉也不同罷了),有一種猛然醒悟,上當受騙了的感覺。

    也許是源於看了這麼多年電影電視的一種直覺,從菊豆和天青第一次在一起時開始,就感覺這兩人最終一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不過這一幕拍的真是夠好,紅布,池中紅色的水,從下往上拍那些布和水接合的瞬間,紅布擦過女人迷醉的表情,墜入水中一團團氤氳的樣子,就像是那第一次充滿狂野又略帶羞澀的性事的物化寫照,那種早期的電影,沒有特效沒有華麗麗的技巧,但一拍出來就頓時讓人覺得一切特效都是浮雲那種感覺,就是給人感覺,唯美。

    說到這兩人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為什麼呢?這不是說做女人就一定要接受自己既定的命運,就要毫無反抗的默默承受,但是她太過尖利,這種尖利表現在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過於絕對,沒有絲毫周旋與迴轉的空間,甚至沒有考慮的痕跡在她的腦海中停留。她想擺脫老東西的折磨,就義無反顧地走向了天青;她固執地認定老東西壞得一無是處,就對他不加節制地唾棄,一次次用行動挑戰他的極限;她覺得天青是天白的生父,就覺得毫無疑問理所當然應該讓天白知道。這是一個相當倔強的女人,是那種你對我一百個不好,我就要還你一千個壞的那種,而人在過於執拗的時候往往會導致大腦短路腦細胞不夠用,而如果這個人生來就充滿了這種極端倔強的情緒,那麼表現出來的往往就是悲劇了,現實中的人物也好,藝術形象也好,都是這樣。菊豆這個女人,只要她覺得一件事情是對的,她就恨不能費盡心思變著花樣去做這件事情而不計任何後果。事實上,這個世界有百態的事物、思想和情感,這些種種大體上要達到一種平衡,這種平衡的維繫,會自然而然消滅那些極端的成份,最終達到圓合的境地,也就是說,一件事情,你豁出去把它做大了,或是說你對某事某物過於在意,過於張揚,過於錙銖必較或得意忘形,那麼定會有一個同樣極端的結果在等著你,那些結果的形成往往看上去出於外因,但實際上還是自身的性格驅使自己所作所為而造成。

    體現在這部片子裡,這種極端的產物是什麼呢?那個小孩子,他是那種極端的化身,也是生來用以抗衡菊豆這種極端倔強,進而消滅這種極端的產物。一兩歲的時候,天白不會笑,兩三歲的時候,天白不會說話,四五歲的時候,天白想像其他孩子一樣尋求在一種安全感,認定一種既定的事實,給自己一個安定的內心環境,於是開口叫爹,叫了個滿擰,當他發現這種滿擰的局面存在,即這個世界並不是他所想的那樣時,他就開始想不明白了,這時,他內心那種傳承下來的極端的執拗開始作祟。他把老頭子拽進了水池,他不像一般孩子一樣有呼叫的條件反射,他笑了,那個不會笑的小孩這時候笑了,他的母親,他的家庭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這也註定了他的不一樣。看到天白拿刀去追那個說母親閒話的人時,瑩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天白到底內心是想維護誰的利益?但後來再想想就覺得這不再是值得深究的問題,人本來就是矛盾的,何況是在這樣充滿矛盾的環境中成長起來,與其清晰地說是在維護誰的什麼利益,倒不如說是一些話語觸怒了他內心深處的某種東西。

    其實在片子裡,安排的這種兩股倔強勢力的對抗感是很強烈的,就好像片尾處那匹無聲落入水池的紅布,這場景似曾相識,卻不再是二人初次交合時那番美妙的象徵,菊豆悽厲的呼喊驟停,讓這紅布的下墜充滿了無聲的詭異。我不想學高中做閱讀理解時那樣說,這是前後照應,埋伏筆,起承轉合什麼的,但依然覺得震撼,可能是前面第一次紅布的出場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吧,還是那個道理,這個事情怎麼來的,就讓它再怎麼回去,很平衡,很公平,當然,也很有畫面感。

    字幕的時候忘了看編劇是誰了,這編劇很讚啊,象徵清清白白名字的那個絕妙諷刺,菊豆話中有話的暗示,一語雙關、一語中的的內涵話在各種場合出現(其實要是這麼想這女人還是很有智商的,最起碼反應很快)。台詞放置的很緊湊,就像生活本身一樣沒有冗餘的空隙,也不會給人多餘空拍的感覺。

    導演拍了電影,他用影片告訴你,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於是你就果斷認為故事就是這樣的,並且在觀看的過程中不斷配合以驚訝、嘆惋、稱奇等各種心態和表情來不斷苟同導演這一觀點,這大概就是一部電影也是一個導演的成功之處吧。內涵不內涵倒覺得次要,畢竟每個觀眾都不是導演本身,不會百分百理解導演給定的內涵,而真正能夠看懂的,似乎只有導演擬定的活生生的情境,再從中歸納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內涵吧,所以我始終覺得,導演最大的使命還是擬定一個好的情境,而真正有內涵的與其說是導演,倒不如說是觀影人本身。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