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許億

2010-12-05 15:02:08

《趙氏孤兒》:價值觀迷失的文化孤兒



趙氏孤兒的故事我小時候就爛熟於胸,當然那時候很單純,只折服於這個故事的忠烈,而從未意識到其中的殘酷。不過現在想來,單純的接受一種精神感召,也未嘗不是一種價值。
陳凱歌導演的《趙氏孤兒》,看的出在故事和立意上是花了力氣的,他試圖用一個更符合現代人觀念的安排去敘述這個經典故事的合理性,將那種以子易子大義凜然的主動詮釋成一種因失誤而將錯就錯的被動。必然變成了偶然,悲壯變成了悲憐,整個電影看下來,卻是抽離了原來故事的忠義精神,變成一個關於愛與恨的復仇故事。電影或有新意,但主題有些混亂,以致你不知道他最後要表達什麼,或者說在他大篇幅關於父子情的描繪下,最後的分裂與衝撞顯得生硬而唐突。
電影中,程嬰讓程勃(趙武)拜仇敵為乾爹,用十五年父子情深去演化成最後的刀兵相見,與其說程嬰是對於仇敵屠岸賈殺其妻、子的報復,不如說其實是對這趙氏孤兒的仇恨:如果不存在對於趙氏的忠貞不二,那麼何嘗不是因為趙氏的孤兒導致自己家破人亡。程嬰甚至去醫好屠岸賈的病讓他好好的活著,就為了15年後的干父子間的廝殺。所以,也難怪韓厥質問「你對著這個孩子公平嗎!」
原本那種因為公義的殘酷演化成現在這種因為私心的殘酷,殘酷並無消減,但格調大降。由此造成我的一個思考。就是,當下中國如同因文化傳統斷裂下的「孤兒」,現代性遠遠不夠,而傳統價值觀蕩然無存,我們的藝術家試圖思考的時候,卻立場游移,首鼠兩端。前有張藝謀在《英雄》里讓殘暴的秦王喊出「和平」兩字。今有陳凱歌這部《趙氏孤兒》里程嬰內心的荒涼與陰暗。
趙氏孤兒發生春秋時候,也恰好是中國思想最多元的一個時期,同樣是犧牲自己的孩子,管仲就指出殺子給國君食用的易牙是個奸佞,因為連自己孩子不愛的人又怎麼能愛自己的國君。到戰國時候,吳起為一個生瘡的士兵吸膿,士兵的母親大哭,說吳將軍為自己的丈夫就吸過膿,結果丈夫為他戰死,現在為孩子吸膿,自己的孩子也將不保。萬骨枯鋪就一將功成,也由此可見古人也認為犧牲孩子並不仁道。但趙氏孤兒故事的境界還是很複雜很深刻的,這裡面即有忠誠和責任,也有義氣與犧牲。如《史記》所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成,不愛其軀。」 忠誠、責任、義氣、犧牲,何嘗不是當下社會最缺失的操守。今人倘若總是糾結於易子而殺的殘酷當中,而忽略這個故事當中的壯烈與崇高。又如何在世俗中獲得精神的感召。公孫杵臼問程嬰:「育孤與死,哪件事容易?」程嬰回答:「死容易,育孤當然難。」公孫杵臼:「君取其難,我取其易」,於是慷慨赴死。程嬰則如約帶大孩子。這個故事真不在於其行為的合理性,而實在於面對抉擇與犧牲時候的一個高層次人性所帶來的震撼。
看到電影編劇寫的文章,說趙氏孤兒的故事未必歷史上真有。也分析這個故事存在的某些歷史原因與當時的文化因素。但這個故事即使如同一個寓言。就好像我們從現在人的觀念去分析刻舟求劍、掩耳盜鈴故事的合理性一樣,那麼主人公則非神經病不能解釋。但問題是,這些故事需要講明白的道理其實是什麼。一個好的作品,最高境界應該是精神上獲得感召,其次是心理上得到慰籍,最後才該是生理上得到愉悅。當然三者缺一不可。我們現在的問題是,生理刺激過度,心理混亂,思想蒼白。面對社會亂象,我們相互埋怨,從無檢討,更不負責任。
說回電影。
這些年陳凱歌的電影有些每況愈下的感覺。從這部電影本身來說,也前後水準不一,尤其最後的兩場打戲,既做作又低級。很多人說他拍了半場好戲,尤其是上半場還是不錯的,叫我來看,也許年齡大了,感到後半場父子情那段拍的趣味盎然。本來故事的高潮就在前半場。經過上半場的驚心殺戮以後,以半場父子戲來過渡還是比較舒緩的,只是最後的高潮比較牽強。衝突的理由不足,一翻打鬥又落入俗套。結局時,傷重的程嬰看著市集中妻子抱著孩子對著他一笑後倒地而亡更是用爛的手法。針對如今大多中國導演講缺乏故事的能力,陳凱歌這次起碼是把故事講通順了。但可惜的是,講的並不算是生動。
我覺得影片的整體段落還是有起伏的,但在敘述節奏上比較欠缺,也許導演是想留出給演員發揮的時間。但怎麼說呢,這些演員名氣雖大,但演技並無突破,尤其葛優、王學圻,不可否認的兩個好演員。但這段時間串戲實在是太多了。再好的演員也備不住這樣高密度的表演。彷彿再好吃的蛋糕連續吃上幾個以後,味道全無。至於黃曉明實在是漂亮的不可方物。雖然故意破像也掩蓋不住他外形的耀眼。猶如做舊的傢俱上鑲上全新的鋁合金把手,實在不搭調。唯一值得說道是那個演童年程勃的孩子,很有靈氣。八卦一點,發現他眉眼與海青實在是像。
很久沒在影院看電影,發現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最大好處,是分享到別人竊竊私語的評論,比如這一刀為什麼沒有殺死人以及在刀傷在生理上的深度分析,或比如對於某個角色義憤填膺做道德上的指責。聽後莞爾之餘,感到中國導演不可避俗,實在是因為他所植根的市場是無限廣饒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