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寶格格

2010-12-05 21:40:28

電影之純粹幾覆滅


    這是一部關於「虎頭蛇尾」的教學片。開場部份的四十分鐘,武漢新天地影城裡包括我在內的全場觀眾幾乎都在屏住呼吸中度過。宮廷的勾心鬥角、圖謀不軌、滅門、易子……故事幾欲推上高潮。可是,四十分鐘之後,「尿點」來了。一部130分鐘的電影,就這樣,好的開頭被不給力的結尾「閹割」了。

    還記得《無極》被惡搞時,陳凱歌一副痛不欲生的神情,站出來顫巍巍地形容「一部電影就是自己的孩子」。雖場景可笑,但是誰都看得出他對電影的熱愛。只是,這些年過去了,《無極》之後是《梅蘭芳》,然後是《趙氏孤兒》,每兩三年磨一劍,磨出的卻是這樣一部竭力討好觀眾、竭力用各種表現手法去證明故事情節可能性的電影。心酸。陳凱歌被自己的忐忑與不自信打敗了。

    當一部電影的故事淪落到需要通過不斷的回顧,以及補充各種細節去讓觀眾相信它的合理性時,這個劇本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陳凱歌一直是孤傲的,《無極》之前,他從來沒有謙虛過。可是,《無極》的大敗好像讓他突然一下老了。過度的自尊心使得他雖然一直堅守著自己作品中的人文氣息與對人性複雜性的探尋,但是他怕極了觀眾與影評人的批評。除了不能放棄的那點熱愛,其他的東西,他都在盡力妥協——這個妥協的過程一定相當痛苦。未料到,凱歌電影的「高傲」與「妥協」是格格不入的兩個部份。《趙氏孤兒》整部電影被撕裂了。

      前面的三分之一多麼精彩。宮廷打鬥、滿城尋嬰,中間還有一場令人血脈賁張的義僕護主,畫面精緻、交代清晰、矛盾衝突激烈、情節容量大……光就這段影片,便能看出陳大導演的功力。等到屠岸賈摔死程嬰的兒子之後,電影急轉直下,突然一派脈脈溫情,剛剛發生的滅門慘案,好像一根魚刺噎在喉嚨,觀影者滿腔的仇恨感受找不到出口。此間,黃曉明扮演的韓厥屢次出現都引來笑場。有些場景也形同虛設。而影片的結尾,本該是復仇的最高潮,竟然草草結束。太可惜了!

      電影的英文名是sacrifice(犧牲)。剛看到片名,「犧牲」兩個字便在我腦中迴響,我想,這個主題定的好,趙氏孤兒的故事核心,加上「犧牲」的主題,能夠挖掘出多少東西?人心的複雜、人性的光輝、對個體生命的尊重,還有背負了太多秘密的孩子,他身上又有多少掙扎多少痛苦?實際上,電影除了有表現過對程嬰死去的孩子的尊重,其他的部份都在表現上力有不逮。電影裡,程嬰與妻子犧牲自己的孩子更像是被一步步逼上梁山的,而不是經歷過巨大掙扎後的選擇(這種主動選擇簡直是慘絕人寰的煎熬);公孫大人的犧牲有一點輕描淡寫了;程嬰妻子也為此事死去,程嬰日後的復仇卻更多的表現為義仇,私仇的部份被淡化了(對於個人來說不合理也不公平)。還有,電影裡開始部份屠岸賈的作惡倒反而也有緣由,似乎是被趙盾一家的囂張跋扈所傷,應該也可另闢蹊徑,拍出人性的複雜。總之,一個原本可以拍成巨作的故事框架,最終淪為了一場十分不給力的平平之作。

     作為旁觀者,我知道陳導演想讓趙家孤兒的成長變得簡單些,變得更像個孩子,所以那孩子會因為日後和仇人建立起了親密的關係,而一度無法相信每日相伴左右教授自己拳腳騎馬的乾爹就是自己的仇人。那個孩子太天真爛漫了,或許是的,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不會忍心讓他的成長變得沉重而無法負荷。但是,對面那個是有血海深仇的惡人啊。三百多條人命啊,為了保護這最後一條血脈,又搭進了多條鮮活生命。怎麼能夠處理的這麼草率,將別人的犧牲處理的這麼卑微!

     《趙氏孤兒》過後,陳導應該會更加困惑了。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博得好口碑與好票房。叫好又要叫座,其實這個要求太高了。他的作品總在竭力表達著一種悲觀主義,一種文化的厚重感,還有一些惺惺自戀。我記得《無極》被批時,他說,他表達的是一種命運的輪迴;《梅蘭芳》,他是想拍出一代名伶「被綁架的一生」。我欣賞陳導的「端著」,他的片子裡的人物都有種「端著」的份兒,但是電影就是電影,它首先是講故事,故事講好了,才是傳達,才是浸染。劇本都還沒有立住,人物都沒立住的情況下,再想端著,那麼結局一定不會好。觀眾只尊重那些尊重觀眾的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