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激辯風雲--The Great Debaters

激辩风云/伟大辩手/伟大的辩手

7.5 / 63,049人    126分鐘

導演: 丹佐華盛頓
編劇: Robert Eisele
演員: 丹佐華盛頓 Nate Parker Jurnee Smollett Denzel Whitaker Jermaine William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12-05 23:28:12

激辯風雲/偉大的辯手


激辯風雲/偉大的辯手

一、

十年以前,在一家小小的錄影帶出租商店,我聽見路人甲評論:丹澤爾.華盛頓的表演,好處便是自然。當時盛行的風潮,還是動作與打鬥;十年以後,暴力與色情,依然是娛樂業的主流,並且將來也會如此。隨之而來的,則是滾滾不盡的財富。

07年韋恩斯坦公司製作了本片,雖然以麥克梅的名義發行,與新線、試金石、麥克梅公司相比,韋恩斯坦,不僅很沒名氣,製作的片子也曲指可數。打開公司網 頁,綠小丑、金剛狼、瘋顛神探以及露胸女郎就會來打招呼。除了神怪、恐怖片,還生產低成本的黑白電影。細細製作名單,激辯風雲也位列其中,丹澤爾.華盛頓 便是主演兼導演。

演而優則仕是普通現象,不過這裡要談的,不是演技,更非技法;說的是電影本身,不錯,這曾經是真人真事。片中的哈佛大學就是哈佛,維利學院也是維利,幾位角色,都是有名有姓,有史可查的真人。

與很多傳記片、歷史片不一樣的是,他們是黑人。

一直以來,我相當頭痛黑人電影。好萊塢的黑人角色,在從前是沉默的湯姆大叔,傻乎乎的咧嘴笑;近幾年,要嘛搞笑,要嘛吊兒郎當,FUCK、BITCH、huang笑話層出不窮。看著這些,常有幪眼罩、戴耳套的衝動。

激辯風雲的票房很不怎麼樣,07年的學院獎名單里更沒有它。不僅如此,各大影評只給出了65的及格分數,唯獨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給了100分。

不要小看了影評榜,影評是票房的風向標,悄悄塞點軟文,寫點溢美之辭,對影評人的私囊大有好處。雖然新聞界的奧斯卡獎是普利茲。多數得主也是嚴肅報導,影評只屬於小小的批評項目。

羅傑老頭子糊塗了?不。老羅傑也曾有幸獲得過該獎。不要指望那些見多識廣、老於世故的新聞記者對普利茲得主留情。他可不是一個寫軟文的人。

比分懸殊的原因,就在於,這是一部黑人影片。並且是正劇。正劇就像三件套西裝,在娛樂業,實在很難賣出好價錢。而黑人正劇,恐怕要成為票房毒藥。

大公司當然不願意製作本片,影評人沒有好感也就一目瞭然了。不僅如此,還有一個原因,且按下不表。

二、

影評人也自有其理由,感情戲不多,沒有戲劇衝突,而是將重心放到了辯論賽,關注的是演講。好萊塢電影中的演講,極少極少。我記憶中只有三四部,巴頓將軍、 聞香識女人、V字特工隊、還有一部是奧利佛斯通的JFK。他們都有一個特色,演講被放在影片的末尾,只作為呼應影片的高潮,並且都只有一段。

而激辯風雲中的辯論演說,一場又一場、一段又一段。不僅是比賽、賽前預演、學習,甚至鋪墊情節中人物對話,都可以納入辯論對抗。

國內常見的辯論賽,開頭語往往是「對方辯友注意了,你犯了一個主觀錯誤」,接著便口若懸河,BlaBlala,語速越來越快,一番慷慨激昂之下,以「謝謝 對方辯友」收尾,欣然坐下。辯論的是甚至話題呢,「溫飽該不該講道德,愚公要不要搬家,男性是不是比女性更需要關懷,廣告利不利於消費。」

話題雲山霧海,是非不談國事。

1935年的美國黑人,對廣告和愚公都不關心。他們的對手是誰?他們不存在。為什麼不存在?他們只是真理反對的聲音。

「黑人能不能進入州立大學讀書?黑人是屈服於專 政,還是勇敢地站出來。「

這樣一個話題,在當時種族隔絕、黑白分立的美國,無異於火藥桶上的火花。

有趣的是,大學允許並倡導這樣的激辯。"雖然我不同意你的主張,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源於伏爾泰。

而作為培養白人政治菁英的哈佛大學,甚至將獎盃頒發給了主張不合作的黑人高中對手。無論比賽如何,他們完全可以打個哈哈,壓制並忽視這個火藥桶。

那是1935年。大約二十年後,阿拉巴馬州的羅莎.帕克斯夫人,以拒絕讓座的形式,引發了民權運動。這是一場為黑人爭取權利的運動,然而許多白人也參與其中。



駭客帝國里有二個對立的人物,史密斯和尼奧。史密斯這個名字,在西方原本就很有含意。史密斯、約翰.史密斯,這樣的名字司空常見,類似於東方的王華、劉偉。而某人自稱史密斯,除了本名不幸如此,更有自認張三李四,匿名的意思。

史密斯的取勝之道,是無限複製。一個史密斯、二個、三個、四個,當所有的人都叫史密斯,他們的行為一致、他們的思想也一致。

孔子在禮運大同篇說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 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費孝通則縮減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跟史密斯雖然有點不一樣,卻有異曲同工之處。尼奧則是其反例,要求打破禁梏,爭取自由,實際上這也是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精神。

只是說歸說,做歸做。雖然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已經消亡了很久,精神上的枷鎖卻遠遠沒有脫去;不僅如此,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願意放棄自己的特權,去附合、回應、支持黑人或下等人的利益。美國也從沒有過一個純粹黑人血統的總統。

誰是裁判。
裁判是上帝。

為什麼是上帝。
因為他決定誰勝誰敗,而非對手。

誰是對手。
對手不存在。

為什麼不存在。
因為他們只是反對真理的聲音。

這正是激辯風雲不被美國主流社會,影評人看好的原因。然而,它將成為經典。不僅僅是因為描述了民權運動,更不僅是少有的黑人正劇。而是因為它說的,是真話,只是真話。

打動人心,可能是財富、名譽、地位、愛情,感動靈魂的,永遠是真話。只能是真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