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99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va

2010-12-06 05:44:22

好的立意不需要反覆解釋


解釋得太合理了,就不合理了;解釋得太有人情味,就沒有真情味了。能夠感覺到陳凱歌在拍這片子的時候,很多地方是在和自己較勁的,很多情節的處理選擇是猶猶豫豫的,想嫉惡如仇,又想表現出每個人都是有陰暗面的,想捨身存義,又怕義沒存著卻存了疑,所以又把至仁至善的東西加上了點兒私心。趙氏孤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於是當然想解讀出自己的理解,昇華出更深的意義,加之不想讓《霸王別姬》定性自己一輩子的光環,《無極》的血案還沒雪恥,《梅蘭芳》也黯淡得漸被遺忘。就這樣壓力也大,求勝心也切,人老了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越發的不自信了。結果,解讀變成了解釋。《趙氏孤兒》敗就敗在,本可以很鮮明的主線,硬是讓自己的辯證法反覆解釋給枉費了,越解釋越模糊且不解其意。

本來故事主線是這樣:
屠岸賈殺了趙氏全家,只有一個孤兒被程嬰救養,並為此犧牲了自己的親骨肉,孤兒長大後一心復仇,最終把屠岸賈殺了,報了仇,然後繼承祖業和程嬰夫婦過著幸福的生活。
好歹這是一個「舍小我,深明大義」的立意,讓我們能夠知道:「趙氏孤兒」是一個關於自我犧牲的故事。但是這個主線太符合原著了,太世人皆知了,大家去影院不是為了學典故,哪有人真捨得自己的親骨肉啊?扣大帽子帶光環,直接掉包獻祭太不符合人情了,也該有小人物私己的心理才真實,所以程嬰應該也是不情願的,是被迫的。於是解釋開始了。

好吧,如果故事主線是這樣:
程嬰無意中救養了慘遭血門的趙氏孤兒,但是卻沒想到,陰差陽錯甚至是有點被逼無奈,而犧牲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心碎的程嬰充滿仇恨,含辛茹苦養大了趙氏孤兒,最終讓孩子報了仇,一解恩怨。
好歹這是一個「血債血還」關於復仇的故事。影片也中確實這樣表現了一部份,首先程嬰在和妻子講留下的就是趙家的孩子,送走的那個孩子才安全,顯然這是在埋怨,是正常私心的表露,後來又坦言「要是知道他們沒出城,就不帶著去公孫杵臼家了」也就是說,實際上他也沒大義凜然的想著讓自己的孩子犧牲,而是希望兩個孩子都活下來,甚至更多是想自己一家平安,只是命運所迫,算是被迫犧牲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注意,這樣一改,故事的初衷就變了,程嬰雖然更人性化了,卻也沒那麼光輝了,這犧牲也不是捨生取義了,而變成了一個「復仇」的故事。而且照這樣演下去,就算不告訴孩子的身世,沒有之前的滅門仇恨,就說這是自己親生的,那孩子的母親被殺,也足夠去子復母仇了。可是影片出現了矛盾,這樣處理似乎就把趙氏全家抄斬案變成配角了,完全去掉也能成立一個復仇故事,而且影片中當孩子被告知殺母仇人後,那孩子首先是不信,然後還是口口「乾爹乾爹」的喊著仇人。難道立意還不在此?於是繼續解釋。

那麼,如果故事的主線是這樣:
程嬰犧牲了自己的孩子救了趙氏孤兒,並且投奔到仇人門下做了門客,讓無子的屠岸賈做其乾爹,最終告訴孩子身世,想讓屠岸賈最愛的孩子殺了他,也就是影片宣傳上用的那句「殺人不如殺心」,兵不血刃地完成自己的復仇。
好歹這樣編排算是可看的了,也符合一個醫生的職業定位,但是影片中你又看到,屠岸賈並非沒有察覺,而是懷疑了的,而且是一開始就有所懷疑的,你想想如果上交孩子時就鎖定了程嬰,正常人會怎樣?兩個都殺了唄,誰還有功夫去猜哪個真哪個假的,連妻子都讓士兵失手殺了,孩子有什麼不能失手斬立決的?所以導演猶豫了,還是讓他不懷疑吧,非但沒殺還收了這父子一起做門客。可最後又看到屠岸賈還是知道的,或者說最起碼是有防備的,所以那一刀捅的,一點也沒有「讓你知道知道我是誰」的痛快感覺,「殺心」的立意徹底失敗。於是還得接著解釋。

要不,故事的主線乾脆就這樣:
程嬰犧牲了自己的孩子救了趙氏孤兒,想撫養這個遺孤長大報仇雪恨,卻沒有想到這孩子不信或者主動拒絕買單這些恩怨,並真誠地給倆爹上了一堂課,讓仇恨雙方都明白了「冤家宜解不宜結」的道理,從此各自釋懷。
好歹這也符合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有關敵人的立意:「你不認為他是你的敵人,他就不是你的敵人」。我一度以為影片就是要這樣發展的,也覺得這樣的立意風險更高了,更超現實了。
可是,影片的發展卻一下子又把你拽了下來。在樹林中那場戲,如果兒子能高喊「乾爹救我」,就說明他也發現了乾爹的無動於衷,他也就該信了程嬰的話,但是乾爹中毒箭後,還是沒心沒肺的去拿解藥,甚至為此和程嬰動了刀劍,而結果卻也沒恩將仇報,還是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殺了乾爹報了仇。看到情節處理上的猶豫了吧,取捨的這叫一個費勁呀!

於是,我們最終看到的版本是這樣:
屠岸賈殺了趙氏全家,只有一個孤兒被程嬰救養,並為此犧牲了自己的親骨肉,孤兒長大後最終把屠岸賈殺了,報了仇。
你會發現,這不還是原著嘛,可又發現,上面的那些改編,其實也都上演了,這就是要命的地方了。主線雖然沒變,但是講述的方式、細節和過程中,讓你剝開了這條主線,看到了很多其他種可能的主線,看到那些反覆對人性進行辯證的線索,然後發現,這獻身的獻的沒那麼大義凜然還有點小人記死仇,這報仇報的差點沒幫敵人要了自己的心和自己的命。本來愛憎分明的事兒,弄得特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現實點,或者說正因為生活本身太過於現實了,我們才需要電影,需要造夢,需要被觸動,被感動,被打動。把電影拍的跟生活一樣現實,看完了,只覺得有種很日常的無奈感。

這個過程也讓我想起了曾經玩過的一個PS3經典熱門遊戲《暴雨》,角色扮演加偵探情節,通過第一人稱,由你來控制劇情的發展,你的每一個決定,哪怕是很小的一個細節,都會決定遊戲最終的結局走向。而且有趣的是,通關之後你才發現,在操作的過程中越你越是對某個人充分信任,最後的兇手反而越是他,所以玩的過程就像看一部精彩的偵探片,而且結局總是出人意料,互動效果已經超脫了傳統的肢體互動,深入到了心理層面。這種遊戲在程式設計的時候,就是按照已經設定的結局,將線索和情節分類,你玩的時候,線索和情節選的哪類多,最後就是哪個結局。
說這個的目的在於想打個比方。這部《趙氏孤兒》給我的感覺是,編劇程式設計沒做好,線索和情節指向多個結局,人性辯證複雜且猶豫。但是正如你我事先知道,也是最終看到的一樣,就那麼一個結局而已。於是,整部電影看下來,恰似給瘋子梳頭一樣的費勁,好容易梳理完畢,結局是這瘋子要當和尚,預定造型是剃個光頭。再說的難聽而直白些,就是脫了褲子放屁,白費功夫。1+1=2,他非要1+1-1+1-1+1-1+1還是等於2,硬是把有戲的東西,解釋一大圈解釋成白開水了。

雖然真理越辯越明,但是,好的立意卻不需要反覆解釋。
中國的導演們,請不要總是把觀眾想的很傻很笨,不用擔心觀眾看不懂。講故事的人,要是總怕聽故事的人聽不懂,總勞神在解釋上,大家也別聽了,就都只想睡覺了,那是噪音。好故事靠的是短小精悍的讓情節都圍繞著立意走,還是多花點心思在編故事上吧。
解釋太多,累贅就太多,結果只能證明白己的影片不清晰,證明白己的不自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