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肥嘟嘟左衛門

2010-12-06 17:21:34

程嬰形象改造工程代價太大


不知道從何講起。正如很多人評說的,本片前一個小時精彩,後一個小時崩壞。首要原因是前一個小時有豐富的歷史故事作為藍本,後一個小時在歷史故事中很簡短的就過去了。另一個原因是陳凱歌同志煞費苦心的對古代故事的現代化改造,造成的首尾不能相顧。

趙氏孤兒的故事緣起於《史記·趙世家》,據考證《趙世家》的故事的真實性也值得懷疑,但鑒於其流傳千古的根深蒂固和非凡的戲劇性,我就把它當做本片的歷史藍本。

《趙世家》講的是一個極致境界的忠義復仇故事。鮑國安飾演的趙盾基本符合歷史形象,一身正氣,本片中的趙盾對鮑國安來說完全沒有挑戰。趙文卓的趙朔英武有餘,就是太飛揚跋扈了點,大概陳凱歌是想給屠岸賈增加點作案動機。趙朔的夫人莊姬不是晉靈公的姐姐,是其後繼者晉成公的姐姐。晉靈公是一個暴君,非常反感趙盾,而且他也不是電影裡的弱智形象。事實上晉靈公曾派刺客去刺殺趙盾,刺客見到趙盾端坐於家中等待上朝,為其正氣所動,忠義不能兩全之下自殺身亡。隨後和趙盾相關的著名故事還有「桃園弒君」和「董狐直筆」,因為趙盾不是本片的主要人物,就不細說了。而趙氏滅門是數年後屠岸賈舊事重提陷害趙家的結果,那時候權傾朝野的趙盾也已經病逝,堂堂相國豈有那麼容易為人所算計死於陷坑之中?由此可見,刺殺晉靈公和趙氏滅門是相隔好幾年的事情,晉靈公也不是屠岸賈謀殺並嫁禍趙家的,但是電影為了戲劇性和劇情緊湊而這麼改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面扯遠了。還是說說主要人物,程嬰不是什麼江湖醫生,公孫杵臼也不是什麼大夫,他們都是趙家的門客。趙氏孤兒故事中彪炳千古的忠義主要發生在他們身上。莊姬逃到了宮中,士兵追來搜查嬰兒,宮中人把嬰兒放在褲子裡, 禱告說:「趙氏宗族要是滅絕,你就大哭;如果不會滅絕,你就不要出聲。」搜查到這裡的時候,嬰兒竟然沒有聲音。 眼看趙氏即將滅門,公孫杵臼對程嬰說:「託孤復仇和死,哪個容易哪個難?」程嬰說:「死易,託孤難。」公孫杵臼:「你受趙氏厚恩,把難的留給你,我來容易的。」公孫杵臼就帶著一個假冒的嬰兒隱匿山林,程嬰佯裝貪財怕死,向屠岸賈告發「程嬰不肖,不能成託孤大計。誰賞我千金,我就坦白趙氏孤兒的藏身之處。」 屠岸賈遂派兵跟隨程嬰抓獲了公孫杵臼和嬰兒,公孫杵臼痛罵程嬰忘恩負義,並佯裝懇求屠岸賈放過嬰兒,自願受死。後果當然可想而知。隨後程嬰帶著真的趙氏孤兒隱居山林十五年,最後趙氏大仇得報。趙氏昭雪平反之後,程嬰慷慨自殺,理由是「未竟之事已了,當追隨公孫杵臼於地下。」有著15年養育之恩的趙武為程嬰守孝三年,終身祭祀。

這樣的光輝形象自然是彪炳千古的,只是陳凱歌導演怕他們的行事邏輯無法為現代人所接受,因此煞費苦心的把程嬰改成了江湖醫生,而且他是完全不由自主的捲入這場宮廷血案的。在這場血案中,他始終是以一個小人物的形像被推著走的,在命運的洪流里被裹挾著,充滿了被動性和偶然性。只有在最後關頭,面對包括趙氏孤兒在內的100多個嬰兒的性命,他被迫隱忍著犧牲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程嬰養大趙氏孤兒,究竟是要他為趙氏一族復仇還是為自己的妻兒復仇,已經很難分清了。這樣一個形象也更適合由葛優來扮演。可以說在滅門血案這一整段,程嬰的新形象改造是成功的。但是陳凱歌把改造程嬰的形象放在了第一位,以致於犧牲了許多其他東西,比如後半段的劇情邏輯,比如人物的性格分裂。

從程嬰攜帶孩子投奔屠岸賈開始,劇情就失去了歷史藍本的支持,因為歷史故事裡這段只有一句話:程嬰養了孩子十五年。於是各種崩壞也在意料之中了。首先屠岸賈殺了程嬰的老婆,怎麼會收留程嬰和孩子?說到屠岸賈,王學圻的表演是到位的,他是很奇特的被娛樂界認可的傳統風格演員。央視電視劇《東周列國》裡的屠岸賈是魏宗萬演的,也就是《三國演義》裡的司馬懿,我覺得他和王學圻也有幾分神似。當然我相信鮑國安來演屠岸賈,一定不會比王學圻差,出神入化的曹操啊,無人能出左右。可惜的是,為了程嬰改造工程,屠岸賈的形象出現了分裂,前半段心狠手辣滅門摔嬰兒的狠角色,到後半段居然成了享天倫之樂的慈父。

緊接著整個影片氣氛急轉直下,前半段令人窒息的宮廷慘案變成了三人育兒搞笑片。葛優,王學圻,嗯,還有黃曉明。黃曉明演的這個韓厥,歷史上是同情趙家的一個卿大夫,他是韓家的領導人(當時的晉國由六家卿大夫把持,包括後來在鬥爭中被滅的范、中行、智,以及最後瓜分晉國的韓、趙、魏)。韓厥不是屠岸賈的部下,不過他的確為趙家的平反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趙家滅門時沒有落井下石,也是他在後來支持長大的趙武滅了屠岸賈的族的。這樣一個重量級人物顯然不適合黃曉明來演。臉上砍道疤也沒用。不過也還好有這道疤,沒被砍之前看他抓緊時間玩命的耍帥,不停的揚嘴角,一副欠抽的樣子。他該去演晉靈公,真的,挺合適。韓厥換張涵予之類的來演應該會好一些。

這一段的笑點多了,不過我估計大多數是陳凱歌有意為之,是想給電影增加點歡樂插曲。從程嬰的孩子名為「晨勃」開始,影片有了點《赤壁》的味道。黃曉明對著葛優幽怨的嗔道:「你對我公平嗎?」 腐女們在這時候歡呼了。8歲的趙武也十分配合:「我不會把你和疤臉叔叔的事告訴乾爹的。」至於葛優和王學圻就更像原配了,無怪乎王學圻坦言和葛優這段有夫妻戲之感。黃曉明最多算第三者。除了三角關係,黃曉明在這部電影中完全可有可無,密謀十五年,天天約會,最後就射了一隻弩。

其實這一段也是有精彩之處的,例如8歲的趙武很機靈可愛,據說是不會說中文的美籍華人演的。15歲的趙武英氣逼人,讓我想起了《漢武大帝》裡的霍去病。另外無論是葛優和王學圻在教育孩子的方針方面的分歧,還是葛優和黃曉明如何讓趙武信服自己是趙氏孤兒方面,陳導都煞費苦心,力求現代觀眾能夠理解並說得通,只是造成了程嬰和屠岸賈形象的進一步分裂。

我再想扯遠一下,我突然想到了古典音樂的發展。歐洲古典音樂經歷了巴洛克時代、古典時代、浪漫主義時代,在早期的巴洛克時代,音樂是非常注重全篇幅的情緒風格統一的,畢竟那不是最成熟的年代,要謹慎。中國的電影也一樣,在不成熟的時代,隨便亂玩風格突變是很危險的。本片後半段的三人育兒搞笑橋段讓前半段積累的厚重和陰霾煙消雲散,實在是令人無奈。

儘管有這些無奈,我對影片的高潮結尾還是有期待的。畢竟那是復仇的時刻,孰料這是最令人失望的片斷。除了少年趙武演員的英氣,這段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結局狗血到宛若在看衛視的港台武俠電視劇。而尾聲的那一段飄渺的幻覺,也讓我毫無共鳴,那是在幹啥?學《勇敢的心》嗎?

總而言之,程嬰形象改造工程的代價太大了。至於本片的其他一些細節,諸如明朝級別的盔甲,春秋時期不該有的騎兵,甚至撐杆跳攻城戰術,以及群眾演員一如既往的不專業,我都覺的沒啥大不了的。這些元素和《赤壁》比已經好很多了,同時本片的演員選角方面做的比《赤壁》好的太多。

總的來講,雖然我大量篇幅講的是本片的問題(因為這些內容比較有趣),本片的可看性還是不錯的,至少連貫性比《梅蘭芳》要強,畢竟沒那麼多束縛。和《梅蘭芳》一個共同點就是前半段精彩後半段崩壞。同時有《無極》「珠玉」在前,觀眾對陳凱歌是有些刻薄。

感謝您耐心看完我這一大篇東拉西扯的話。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