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run2046

2010-12-06 20:08:24

《趙氏孤兒》真有愛


    zt:《趙氏孤兒》棄用的後半部劇本

            2010-12-05 16:27:41   來自: 毛小懋 (輾轉而沉默的旅程)
趙氏孤兒的評論 4

  從《趙氏孤兒》編劇高璇的部落格上獲知:電影前半部的搜孤救孤是由高璇與任寶茹編劇,後因與陳凱歌意見分歧,二人退出《趙氏孤兒》創作。
  高璇與任寶茹始終堅持程嬰在十五年里認識到利用趙孤先認賊後殺賊、唆使少年殺人這件事的殘忍,最後放棄,可能因為自己懷柔為屠岸賈所殺,也可能放棄讓趙孤殺屠、自己去殺最後和屠岸賈同歸於盡,甚至屠岸賈自殺也有可能。而陳凱歌認為不能在是非觀上左右搖擺,堅持最後結局是一個快意恩仇的故事。
  高與任退出後,據說有趙寧宇加入,當然主要還是陳凱歌親力親為。於是,《趙氏孤兒》前後兩部份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高與任的後半部是:程嬰利用趙孤接近屠岸賈,幾次殺之未遂,於是絕計利用趙孤復仇,目前史批露,趙孤於情無法下手,於理必須殺屠,程嬰目睹趙孤糾結,遂覺自己逼少年殺人之殘忍,在復仇箭在弦上一刻,少年崩潰手軟,程嬰為護趙孤,以身殞命。
  感覺這個結局才是與驚心動魄的上半部一脈相承的。陳凱歌棄而不用,就此錯過了一個拍出五星或近五星電影的機會,真可惜。
  編劇高璇部落格:http://t.sina.com.cn/1406142480

-------------------------------------------------------------------------------------

    首先,完全支持高童鞋和任童鞋的維權鬥爭,跟陳紅丫死磕到底。其次,如果故事真按照上面轉載所發展,這部電影我還能接受,但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不應該叫《趙氏孤兒》,而是應該叫《程嬰》。

    再次,從觀眾角度談談前30分鐘影片的劇作感受。也許是我反應過度,有些地方我真的覺得導演在拿觀眾當SB。比如莊妃生孩子——沒有,一筆帶過,省略了,是為集中火力突出主要矛盾莫?但是商業電影您再編故事,底線是不能顛覆或者輕易地挑戰觀眾的常識認知心理。生孩子是有利索的,一片腿兒,呱嗒落地的。但是能有這麼簡練嗎?——前一個鏡頭說幫我生,緊接著第二個鏡頭妝容不改的站著換好衣服鳥。不可信。信我就是SB。

    按照劇情設計,我倒是覺得生孩子的過程應該用點筆墨描寫——這恰恰和往回奔命的老公趙朔可以形成緊張的蒙太奇敘事哦。一邊兒孩子在陣痛中分娩,一邊兒趙朔渾身被射成個刺蝟似的往家滾,最後看孩子一眼,奄奄一息的託孤,囑咐以後把屠岸賈家的也全給我屠乾淨嘍。可能冰冰要叫,那我戲份少了很多耶——讓你生那麼半天孩子你那戲還不夠增多啊~~
    但是影片實際花了大量所謂有視覺衝擊力的鏡頭描寫孤兒爺爺的死亡過程,弄了一個像《赤壁》里演關羽那哥們的充氣造型的手下當車輪子跑——是,有點盪氣迴腸,但是對推動劇情有幫助嗎?為什麼不集中大兵殺上門,孩子正出生的主線上?誰愛多看老鮑那張快死的臉啊,直接讓狗撕罷了不就完了——對了那狗訓練了半天,丫是怎麼逃生的?我認為撲上去他一半臉就應該沒了,當然,會說審不過的。。。但是趙文卓哥哥多帥啊,又被謊報孩子生了,被下絆馬鎖,被集火,這多來點兒打鬥場面啊,怎麼也要看兒子最後一眼,這多煽啊,你愛看老鮑躺坑兒里嗎?
    再有不能接受的是,莊妃讓程嬰帶著孩子從秘道里逃走。我總覺得吧,電影台詞不能隨便出現敘事動作之外的詞兒,說了畫面就得要有交代。好歹要有一個葛優進出秘道的交代鏡頭啊——哪怕沒有裡面的場景,鑽進鑽出行吧,門都沒有,又是直接到家,您是省了,我又是SB了。說《趙氏孤兒》投資8000萬,SB都笑了。
    作為商業電影,與藝術關係不大,但是與智商關係很大。你要這設計滿門抄斬的時候託孤救孤,趙宅的空間設計您不能省——從劇本階段就不能省,起碼你要用空間把抵抗的時間給撐出來才可信,你就葛大爺雞賊似的往門外一瞅就感到殺氣了~。劇本前面交代過,屠岸賈說了不殺女人(滿門超300人全是男的嗎?這麼說趙家是一夥兒GAY啊),可見是對莊妃的內宅圍而不攻——讓她有充分的時間生孩子,只要不是難產。但外面的畫面真給省啊,說《趙氏孤兒》投資8000萬,SB 又都笑了。(到最後樹林裡面幾匹馬的打仗SB要笑死的)

    也有精彩之處,就是放在門口的鮮魚,有大難臨頭的隱喻都能看出來,但是曉明哥哥踩在上面滑了一下立刻會讓我雪亮的8卦女觀眾脫口而出——讓你丫穿增高鞋墊老!!!

    程嬰的老婆是新設計的人物,元雜劇中沒有。老婆是為了解決讓當代觀眾不能夠接受程嬰真的用自己的孩子去替換趙家的孩子這一「非人性」的行為而出現的。這種創作動機也對,符合現在人的心理,按張豐毅的話說出來拿自己的兒子送死擱誰也不幹。但是老婆的死法鏡頭處理的有些簡單草率。因為這樣的矛盾衝突到太非理性了,接連殺子殺妻,旁邊的程嬰怎麼表現?怎麼也要衝上去,但是狼狽地被一腳踹邊兒上起不來吧。否則我覺得不如就是摔死了孩子後,夫妻二人都懵住了,老婆後來精神出了問題撞牆或者上吊自盡了。否則為什麼不當場順便也把程嬰也宰了——把他老婆殺了,卻沒殺他,這個邏輯有點不通。當然設計了一個老婆要拿劍的鏡頭,但是明顯心虛啊,就是硬要老婆那時候趕緊完成任務死在那裡,我覺得一個母親當時的本能反應是看看孩子還能不能救回來,還有沒有氣兒,而不是去拿劍復仇,那是程嬰該幹的事情,但是顯然,那樣故事就進行不下去了。

    後面的問題就不說了。如果按照原編劇對程嬰心路的刻畫我覺得倒是自成邏輯。可以接受,但是與趙氏孤兒無關。實際上,從元雜劇中的趙氏孤兒故事中,我覺得最震撼人的和最吸引人的就是二點:程嬰的復仇心理,應該說原作者可能受蒙古人欺負殘了才能寫出這麼一個惡的復仇故事,high點必須是屠岸賈看著自己的「兒子」把劍插在自己的心臟里;再有就是話劇里那句「今天我有兩個父親,明天我將是個孤兒」。我更欣賞後面這個杯具,這個杯具其實應該在拔劍的時候嘎然而止,留一個懸念,因為仇恨的無解才是孤兒永恆的悲劇。


  最後我願意相信高童鞋在一部商業運作的大片中通過讓程嬰人性復甦而能獲得成功的。「在復仇箭在弦上一刻,少年崩潰手軟,程嬰為護趙孤,以身殞命。感覺這個結局才是與驚心動魄的上半部一脈相承的。陳凱歌棄而不用,」,不知道毛導看了片子沒有,我怎麼覺得凱歌導演雖然沒有讓屠岸賈得救,但結尾部份與高編劇的構思差不多的,程嬰最後還是捨身取義,放棄仇恨——把一個無解的悲劇商業成有愛的結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