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竊盜城--The Town

城中大盗/窃盗城(台)/狂盗之城(港)

0 / 0人    125分鐘 | 150分鐘 (DVD extended cut)

導演: 班艾佛列克
編劇: 班艾佛列克
演員: 布蕾克萊芙莉 喬漢姆 班艾佛列克 傑瑞米雷納 彼得普斯特李威 蕾貝卡霍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DG的栗子樹

2010-12-07 07:19:21

this side or the other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小本長大的地方是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哈佛,劍橋,波士頓(同屬大波士頓區),這些都是有濃濃波士頓情結的小本的創作源泉(哈佛的故事釀就了後來攜手好哥們小馬擒下小金人)。小本是不能耍帥的,否則的結果就是兵敗《珍珠港》。還好再後來有一個叫Gone Baby Gone的電影,技驚四座的同時,人們都知道了兩個姓Affleck的人,哥哥導電影有一套,弟弟演電影也不比誰差多少。

最近最大的感觸是很多好電影都必須是一人身兼編劇導演兩職。手裡拿著自己寫的好本子導出來的水平想爛都難。這對小金人編劇加身的小本來說,真是捨我其誰了。

小本片子的最大特點可能是佈局和基調。布下的一個局,往往觀者只能看到第一步,看不到第二步。Gone Baby Gone如是,The Town也如是。在迷局性上後者不如前者,但自始至終湧動著一種城市的情緒,人心的情緒,這股暗流翻騰不息。至於基調,灰冷,殷實,活生生又血淋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城市,不管你來自哪裡,去向何處,這裡,它的名字叫波士頓。

唯有男主角去監獄探訪父親那一段以及片尾部份(包括重複的那句But I know I'll see yo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有一種淡淡動容動情的情愫。這兩段的配樂也是如出一轍的相似,讓觀者隱隱有種想默默流淚的衝動。其實畫面非常克制,似無聲,勝有聲。

關於這句「this side or the other」,或多或少都是全片最終的意境所指。巧的是本片有兩張官方海報都是小本一人在打電話的畫面,一張是他在探視父親時打電話的畫面,一張是片尾他與女主角隔窗打電話的畫面。可望而不可及,抑或是遠在天邊近在咫尺,心的距離能有多近或多遠,一切的涵義和意義不過如此。


p.s. 影片前五分之四都合格,只是後五分之一的槍戰略有突兀之感(暴徒射擊手法過於專業了吧)。影片看到一半之時,想到了東木的片子(《神秘河》也是講波士頓的吧),小本算是少壯派中風格最接近東木的一個了。配樂的主旋律太過耳熟,非常像Michael Kamen的風格,那一曲The Letter讓人魂牽夢繞,無比動聽。只是這次的作曲人是David Buckley和Harry Gregson-威廉斯(Gone Baby Gone也是他作的,現在真是流行全用御用配樂了)。


(又看了兩三遍,有點百看不厭的感覺。甚至還為此復習了一遍Gone Baby Gone。小本在這一對波士頓姊妹花影片中灌注的才情令人讚慕。悄悄發現了很多兩個片子的相似處,包括服裝——樸素的運動裝,包括人物名字——典型的愛爾蘭姓,包括描摹到生動真實的粗口,包括兩個神來之筆——兩個意猶未盡引人無限回味的結尾,當然還有對複雜人性乃至道德正義的對與錯那恰到好處的盤剝和闡釋。電影的藝術本來就是源自生活,但又不止於生活。想在一部電影中表達多種蘊含的人很多,真正做的漂亮的人少之又少。小本是一個了。

沒看加長版,不知道多出來的二三十分鐘多了什麼。最後有個情節一直沒太明白,小本臨走前,在兩個相框後藏了一磚頭厚的錢是什麼意思。。。

最後,作為2010年的口碑佳片之一,預祝The Town2011年申奧成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