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牧羊女巫

2010-12-07 07:54:46

凱子版的《趙氏孤兒》為林兆華和司馬遷、紀君祥做貢獻吧!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看過電影之後的第二天,去網上找了關於趙氏孤兒的相關原著。因為我印象中的趙氏孤兒絕不似影片中的不疼不癢。後來發現,雖然我的記憶出現了一些偏差,但大抵對於悲情的記憶還算靠譜。趙氏孤兒的故事在史記中本有記載,後來經過文學作品的演繹,已經有了很多版本。傳播最廣的估計應該有三個,司馬遷史記版,紀君祥元曲版,林兆華(金海曙)人藝話劇版。無論哪個版本,都很經典。史記算是原版,是一個忠義、忍辱、復仇的故事。林兆華版則是顛覆性的,卻現實得像現實本身那樣真實,如果說司馬遷是刻意用了浪漫手法記載那些忠義之士的話,現實版實驗戲劇《趙氏孤兒》則讓人物和情節更具合理性,卻因此而更加陰鬱,復仇以趙勃苟且,程嬰服毒自盡而結束,但也未必就算失敗,因為活著的屠岸賈的確也「生不如死」。

至於凱子版的趙氏孤兒,不知究竟是怎麼媾和而來的。電影裡面讓人噴血的斷背情節,倒讓我想起了他對《霸王別姬》最後的閹割。電影版《霸王別姬》,以程蝶衣自刎而結束。但是在李碧華的原著里,程蝶衣實際並沒有死。因為劍太鈍了,割不死人。這鈍刀子割肉的痛,生遠遠大過於死的痛,難道是電影表現不出來的嗎?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凱子版趙氏,有許多情節和人物處理讓人感到彆扭,對比過現代戲劇版之後,這彆扭總算是有解了。

關於「勃」

看凱子版第一次笑場便是在莊姬給程嬰的孩子起名字。范冰冰一幅曖昧的的眼神看著葛優說:「你姓程,孩子就叫『勃』吧」。全場high翻,神馬呀就「勃」了?

而在話劇版中,程嬰本是趙盾家的門客。趙盾得知晉靈公調屠岸賈回程,感到世事難測,因此感慨而書,「其興也勃,其亡也忽」,賜給程嬰,給程嬰的孩子取名程「勃」。

關於韓厥

戲劇版,韓厥奉命去取趙氏孤兒,程嬰激他,讓他講講良心,韓厥想眼睜睜放走了趙氏孤兒不免不忠,但他究竟善良,一時無措,便要求說,你殺了我吧!程嬰不忍,大隊人馬將至,在韓厥的強烈要求下一劍刺死了他,全了他的忠義之名。韓厥也有個孩子,和後來的「勃」成了玩伴,叫韓二。凱子版的韓厥,真是莫名其妙,不知道是給程嬰預備的,還是用來自慰的。

關於復仇

林兆華金海曙戲劇版的趙氏孤兒立意很深,並不簡單是一個忍辱負重快意恩仇的故事。更何況凱子版對於程嬰的忍辱也沒什麼交代,倒像是過得挺好,沒覺得他背負了16年賣主求榮的罵名是如何不堪。在戲劇版中,「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是趙氏孤兒的名字的來源,也貫穿了故事的始終。十六年過去了,屠岸賈發現自己似乎正一步步重蹈趙盾的覆轍,也書寫出「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八個字。但是在他羽翼下成長的義子屠勃,也像當年的趙朔一樣淫逸驕奢。程嬰預感到報仇無望,果然,當他告訴勃兒當年的一切真相之後,趙勃說,你永遠是我爹,但剛才您說的話,就當我什麼都沒聽見吧。他不是不信,是根本不願意相信。

關於結局

王,晉靈公,並不像電影中那樣昏庸無能,而且以極不靠譜的死法被弒,而是一個始終掌控全局的人物。當程嬰在他和屠岸賈面前揭開當年真相之後,他命令屠岸賈不得殺害趙勃。因為王室凋零,沒什麼人才,勃畢竟是皇親,王不許屠岸賈再殺趙勃。趙盾和屠岸賈的恩怨情仇,也無非是因為王的翻雲覆雨。

趙勃,因為王的一句話而無需再擔任何報仇和被殺的使命,苟且偷生吧。趙家三百餘口、父母、韓厥、公孫杵臼一干眾人的深仇大恨,他背不起。他又不是蕭峰。

程嬰,用自己的孩子換了趙家的孩子,雖然全了忠義,卻也真是沒人性。史記版中,趙家的仇是報了的,但程嬰在大仇得報之後自盡,全了自己的英明。林兆華戲劇版中,仇是報不了的,一切並沒有按照當年的設想來。難怪當年公孫杵臼爭著去死,他和程嬰講明了死容易,帶大趙氏孤兒才難,於是自己要做容易的事。程嬰自己的孩子被當做趙氏孤兒讓西域靈獒吃了,十六年後,惡犬壽終正寢,程嬰陰鬱的給狗做了一幅小棺材,卻把這老狗的屍體燉了,連著毒酒一起帶上屠岸賈的家宴。在講述了一切之後,悲嘆「大道無道,大仇無仇,世事無定」,敬了屠岸賈一杯酒後便毒發身亡了。

另一個重要角色,一直在屠岸賈身邊的爪牙顧侯拿劍在程嬰的屍體上亂戳。屠岸賈淒涼地說:「不必了」。
有這樣的結尾,凱子為什麼不學學?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