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少言

2010-12-07 21:40:34

《趙孤》:可以給陳凱歌頒發終身成就獎了


 聽聞圈內的朋友說,因為經歷了《梅蘭芳》的鬱郁苦悶,在整個拍攝《趙氏孤兒》的過程中,陳凱歌一直憋著一口氣,試圖憑藉這個片子,吐一口壓抑在胸中的惡氣,同時也以此來證明白己的實力。不管這個說法是否可靠,單從《趙氏孤兒》的故事來看,確實是陳凱歌最為擅長的題材,古典美學、人物命運顛沛流離、父子之間的倫理糾葛……同時,又不會像前作那樣受外界雜音的影響,大可以放心大膽地拍。所以在拍攝之前很多業內人士便談論,這片子可能是陳凱歌翻身的最合適的契機,甚至可能是最後一次——如果這次要成不了,那他應該沒什麼藉口可說了。

所以,作為一個對陳凱歌還抱有期待的影迷來說,看《趙氏孤兒》從坐在椅子上的那一刻,手心裡就捏著一把汗。陳凱歌一開始果然顯示出很強勁的爆發力,前50分鐘,從最開始的矛盾生成,謀殺,政變,救孤,環環相扣中不乏娓娓道來,驚心動魄中點綴人情冷暖。陳凱歌一直以來令人稱道的古典美學功底再次得到印證,與《刺秦》相比,這次他似乎沒有採用極致的歷史還原風格,無論人物的服飾造型還是室內設計,都非常華麗。再配以及老道嫻熟的鏡頭語言,讓影片層層遞進,愈發引人入勝,幾乎都忘記手心捏的那一把汗。

但是,從五十分鐘往後,救孤完畢,嬰兒長大成小孩兒,開始交代孩子的成長過程,影片逐漸放慢了節奏,這種放慢節奏不是一開始的那種娓娓道來,似乎水流一般自然的緩緩流淌,看起來讓人感覺到一絲刻意的糾結和強硬的說服意味,尤其是面對程嬰和屠岸賈對這孩子來回幾次的爭奪戰,開始顯得有點力不從心。果不其然,等到孩子長成少年,整個講述面對自己身份真相的過程里,先前的鋪墊和陳述不力造成的後果,終於蔓延開來。很多當天一道看片的同行都有類似感受,這片子前一半很好,很緊湊,也很有力量,但後一半,就逐漸變得沒那麼有勁。

《趙氏孤兒》這個故事之所以成為經典曲目,就是因為每次改編,作者都能從「程嬰救孤」這個主線里挖掘出表現人性掙扎的戲劇衝突,很顯然,陳凱歌將著眼點放在了對這一事件的道德審問上,再說簡單一點,就是程嬰救孤以及之後的報復行為「對不對」的問題——這樣一個小人物,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到底是有何意義?

這類矛盾重重的倫理親情,也是陳凱歌電影裡一貫以來暗藏的重點篇幅。「趙氏孤兒」的故事本身,從倫理衝突上來講,要遠遠超過陳凱歌以往的同類作品。而影片後半部份的節奏混亂無趣,細想其中原因,很大程度可能是因為陳凱歌對於他自己想要闡述的重點產生疑慮,或者說,他自己最終也沒怎麼想清楚。在整個後半部,影片傾盡筆墨來敘述趙氏孤兒知曉真相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層巒疊嶂,但問題是,這些波折顯得過於重複,說服力也不強。在表現程嬰和屠岸賈對趙氏孤兒「爭寵」的部份,所採取的手法大都像是一個個段子連接而成,欠缺統一和連貫風格,分散了觀者的注意力。導致最後趙氏孤兒短時間內反目屠岸賈,說服力不夠。

我們也可以猜測一下演員方面的原因。在以往的各類《趙氏孤兒》版本中,幾乎都是以趙氏孤兒為主角,其餘無論是程嬰還是屠岸賈,都是在這孩子的視線里活動。但可能是因為陳凱歌太愛葛優了,或者說葛優實在太無法迴避了,電影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主角是葛優扮演的程嬰,這樣一來,故事的敘事角度也便徹底被改變。我們從電影的預告片裡就能看到,程嬰的一句話「我要把這個孩子撫養長大,讓他們相親相愛,再把孩子帶到他面前,告訴他孩子是誰,我是誰!」提煉一下,便是「我告訴他」。陳凱歌由此拋出的一條線,織出一張大網,最終也因此沒能完成一個漂亮的收尾。

尤其是結尾處的激戰段落,真的能看到陳凱歌的力不從心,屠岸賈一開始沒拔劍,徒手面對撲上來的趙氏孤兒,兩次輕易將其制服。可等到拉下面拔了劍,卻打得不可開交,甚至落了下風,最終以一種蹊蹺的方式送了性命。要是這孩子像《劍雨》里楊紫瓊一樣最後得了點化也行,偏偏就是無緣無故。而戲份頗重的韓厥,最後居然沒了交待,空氣一般消失得了無痕跡……這樣的結局,甚至顯得有些潦草。

陳凱歌可能實在是想完成一個龐大而複雜的故事脈絡了,包括韓厥後期頻繁出現,似乎陳凱歌這種心態的表現。其實只要再稍作調整,這片子可能就會出現另外一個局面——關於程嬰復仇正確與否的問題,讓陳凱歌來回答確實勉為其難,但可以轉而去質問復仇的意義。在曾經的一部《趙氏孤兒》話劇中,反覆強調的重點是趙氏孤兒的「我是誰?」,而在這部電影裡,則沒有趙氏孤兒深刻的質問聲音留在觀者的腦海。其實也不必重複,哪怕是把強調重點放在「為什麼?」上,也可能讓觀眾在離開影院後留有一許來自內心深處的震撼。

記得看完之後有朋友問我感受,我想了想回答:「如果你真正愛電影,你應該去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我說的這個「真正愛電影」,其實有一些個人情緒在裡面,說直白一點,就是作為一個資深影迷,你想了解陳凱歌的話,那這個電影,你實在是應該去看。從這個片子裡,你能看到《霸王別姬》以後,最真實的陳凱歌。記得片中有一句台詞,是最後屠岸賈面對知曉真相的趙氏孤兒時說的,大意是:「一個能拋棄自己親生兒子的父親,他值得你信賴嗎?」這讓我想起《刺秦》陳凱歌借呂不韋之口說出的那句:「天下不定,你就沒有父親了嗎?」兩者相較,位置換了個個,頗為值得玩味。

縱觀整部《趙氏孤兒》,你能看到陳凱歌那時刻緊握的拳頭,他確實是在很努力很認真地想拍出一部傑作,但同時也能看出他的力不從心。影片薄弱的後半部,並不像《梅蘭芳》那樣如同泄了氣的皮球,眼巴巴地看著它徹底乾癟,它只是有點軟綿綿,觸摸上去不那麼給力。在條件充分,陳凱歌最終交出了一部這樣的《趙氏孤兒》,不由得去想一個問題——是不是意味著陳凱歌的能力真就此探底了呢?是不是已經到了可以給陳凱歌頒發終身成就獎的時候呢?

不管你給出的是什麼答案,最後必需要加一句——無論如何,陳凱歌都是中國目前最具人文歷史情懷的導演;無論如何,他都是拍出過《霸王別姬》的導演。就像姜文,無論《讓子彈飛》怎樣,他都已經有了一個《鬼子來了》。

(搜狐娛樂稿件)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