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99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韓浩月

2010-12-07 23:28:18

《趙氏孤兒》:「非人性」才是中國悲劇的核心


韓浩月

 

和《梅蘭芳》一樣,《趙氏孤兒》又是半部好戲。影片開頭部份的朝廷謀殺戲鋪墊合理、設計精密、鬆弛有度,昏庸輕浮的王,大權在握霸氣十足的相國趙盾,隱忍陰冷的將軍屠岸賈,三方的明爭暗鬥戲劇性十足。以肉身為車輪保護相國的護衛,以及趙氏家族從輝煌到滅門的瞬間變換,都為這部電影營造了史詩色彩。

 

身兼編劇、導演兩職的陳凱歌,在《趙氏孤兒》中體現了他的良苦用心,這位中國最具人文情懷的導演,其實並未想通過電影展示過多的想法,他簡單到只想用現代的視角,去重新解讀中國最經典的悲劇。這種做法本身值得肯定,畢竟對人性進行真實、合理的表現,是當今電影創作的一大潮流。但當陳凱歌對「趙孤」動了手術之後,我們會發現,電影雖然更容易被現代觀眾理解了,但對心靈的撞擊力度也輕了許多。

 

讓自己的孩子替別人家的孩子去死,這樣的行為在西方倫理中是不可思議的,但在中國傳統忠義觀裡,臣為君死、仆為主死、兒為父死一直是被宣揚的美德。作為趙盾門客的程嬰,受主託孤以自己兒子換回趙家最後一條性命,是順理成章的事。在各種版本的演繹之後,程嬰的非人性被忽略掉,反而被昇華成為一尊倫理道德的偶像。歷代受眾在為程嬰和趙孤掬一把淚的同時,也為自身注入了一劑精神麻藥。

 

在電影裡,陳凱歌扮演了去除麻藥藥性的角色:程嬰的身份由門客變成了和趙家並無太多糾葛的醫生,主動的「狸貓換太子」變成了被動的捲入是非,「崇高」的犧牲變成了被逼無奈接受的命運……這樣的處理,的確讓《趙孤》更具合理性了,即便拿到國際市場上,也容易為國外觀眾所理解,但原作的悲劇效果也就此被抽離。

 

我們看到的是一部「易容」後的《趙氏孤兒》,它花費了超過電影一半以上的篇幅,向觀眾解釋換子的理由,包括最後到了復仇的高潮環節時,仍不忘交代換子緣由。這個時候,電影的故事主體已經成了「換子疑雲」,影片開頭的大開大合併沒有在結尾得到盪氣迴腸的呼應。

 

中國式悲劇的核心在哪裡?其實很簡單,用「非人性」三個字就足夠解釋。且不說《趙氏孤兒》、《竇娥冤》、《長生殿》這樣經典悲劇的形成,立足點都源自「非人性」,就是「臥冰求鯉」、「割肉救母」這樣的典故,也因其「非人性」才得以震撼人心。在今天,講人性的故事在當今社會仍然沒法引起廣泛關注,只有那些諸如以自焚抵抗暴力拆遷、城管打人之類的「非人性」事件,才會引起全民震動。在這樣的文化傳統和這樣的大背景下,《趙氏孤兒》講人性無異於朝湖心裡投石子,濺不起多大波瀾。

 

故事核心的更改導致了電影后半部份劇情的無力,中國復仇故事忍辱含羞、衝天一殺的模式被打碎,電影對於情節合理性的重視,影響了故事的感染力。在電影結尾,趙孤在已經大體知道屠岸賈與自己有深仇大恨之後,仍然向程嬰討要救命藥丸,他的復仇便已經失去了動力。而最後趙孤刺向屠岸賈的那一劍,如果處理成屠岸賈主動受死,或能有點豹尾效果,但如同解釋「換子」緣由一樣,影片還是將之處理成了巧合和偶然。

 

不過,在國產古裝電影普遍缺乏藝術價值的現狀下,《趙氏孤兒》的探索精神以及半部好戲仍然一看。或許對這個故事改編前後的思索,能成為觀眾的另一種收穫,對悲劇多一層理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