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天才瑞普利/天才雷普利/天才里普雷先生

7.4 / 246,729人    139分鐘

導演: 安東尼明格拉
編劇: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 安東尼明格拉
演員: 麥特戴蒙 葛妮絲派特洛 裘德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穀雨

2010-12-08 18:23:19

那些恰似古典樂和jazz的愛情(還有迷人的Jack Davenport,笑)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一個從沒看過Matt Damon的電影,也對大帥哥Jude Law一無所知,沒有看文藝片的天賦而且神經也很大條的人,千萬不要選擇《The Talented Mr. Ripley》作為入門。
更進一步,如果你和我一樣其實是為了Jack Davenport才去看這部片子的,那我肯定你看完第一遍的時候除了想掐死Matt Damon之外不會有任何別的感想。JD在片子裡演的Peter 史密斯-Kingsley是個和小說有質的差別的角色,導演把他造出來,而且找了JD來演,那目的也就是讓觀眾心碎的。
當然,如果你是衝著MD和JL的曖昧去看……趕快算了,這片子只會讓你棄腐從良的。
——《The Talented Mr. Ripley》觀後感

片子的內容,是講一個迷戀上大少爺的倒霉窮小子,怎麼由妒生恨到失手殺人到一錯再錯,最後萬劫不復的。關鍵詞是物慾(重點),打著同性戀題材的擦邊球(深究起來,關係真的不大),主色調昏黃。
四個男角色:主人公Tom Ripley(MD飾)、大少爺Dicky (JL飾)、Fredi(大少爺的狐朋狗友,胖子影帝Hoffman飾)、音樂家Peter(唯一一個確實是homo的角色,JD飾)
兩個女角色:Marge(金牌美女Gwyneth Paltrow飾,大少爺的女朋友和真.心上人)、Meredith(家底和大少爺相當的富家小姐,和Tom有段鏡花水月的戀情)

主人公Tom是個美國窮小子,在劇院做服務生生,生活貧寒,只能在租住地下室,經常在沒人的時候偷彈劇院的鋼琴。愛好是古典音樂和戲劇,隨身帶著莎翁劇本,歌唱和彈琴都很有天賦。性格上縝密精明,有驚人的模仿天賦(包括別人的聲音和筆跡),對上流社會的奢靡生活有深深的嚮往。Matt Damon演得很成功,如果你同時看過他的神鬼認證,你大概會覺得那裡頭男子氣概十足又簡單剛毅的MD和這部戲裡機關算盡的可憐蟲根本不是一個人。
一切開始於一場名流集會,窮小子Tom在集會上給女歌手做鋼琴伴奏,他那天穿著一件借來的普林斯頓校服,因為他的藝術天賦和他這件衣服,他受到了船王Jenny先生的青睞。這兒Tom撒了全劇的第一個謊——在Jenny先生問他是不是普林斯頓的學生的時候,他出於虛榮心沒有道出實情。Jenny先生喜歡他的乖順伶俐,同時給了Tom足夠的路費,讓他幫忙去義大利找回來自己翹家的兒子Dicky。
Tom答應了,同時他也面臨著因為謊言帶來的困難,他必須偽裝自己確實來自普林斯頓大學,是Dicky的同學。大少爺Dicky是個風流英俊的花花公子,酷愛爵士樂,正流連於義大利的風景和瀟灑生活之中。Tom為了他的任務做了周密準備,他在家溫習爵士樂有關的所有知識,這兒出現了全劇第一個矛盾——其實Tom不喜歡也看不起爵士樂,他是古典音樂的擁躉,在放唱片的時候他說了全劇里他自己最有男人氣概的一句台詞,諷刺說他根本分不清唱片的爵士樂歌手是男是女,實際上這個矛盾也作為一種象徵,貫穿了全劇的始終。
然後他出發了,找到了Dicky,憑著自己的手腕和智慧擠進了大少爺的生活,然後他淪陷在了義大利風景如畫的夏季里。
Tom迷戀上了Dicky和Dicky的生活方式。沒錯,他倆的關係是迷戀,就算Tom再怎麼說我愛你,說我願意為你做一切,甚至穿Dicky的衣服聞Dicky的體味,他倆的關係都是迷戀和被迷戀,是物質慾望和獵奇心理作用下的產物,多多少少讓人不寒而慄。
片子說Dicky大少爺是個太陽一樣的人物,這是他女朋友Marge的評價。「他關心在意你的時候給你太陽一樣的溫暖,但是被他忘記卻又如此寒冷。」這位迷人的姑娘這麼評價,Tom認同。不過我不認同,我第一眼看見Jude Law的扮相就純生理的排斥這個把「不可信任」寫在那張俊臉上的Dicky。實際上也是這樣,劇本一邊說著Dicky是太陽,一邊對他真實的情況給出了諸多暗示。他愛戀女友Marge,甚至為了她願意放棄一直以來的不婚主義,但是他又不能控制自己四處拈花惹草尋找新鮮感,出於年青衝動和Tom玩曖昧之後又厭倦拒絕,還製造過對當地女子始亂終棄結果一死兩命的慘劇。這兒明顯能看到Dicky的性格缺陷,他完全不成熟,精神空虛而且心智不穩,這點兒在後來被證明了,他在大學就有暴力傾向。不僅如此,在電影裡,Dicky大少爺一直會是萬人迷,但是實際上普林斯頓沒教給他任何東西,他讀書拼寫都挺差勁,把大量時間浪費在酒吧和遊艇上,一副爵士樂發燒友的模樣,可惜隨身攜帶著薩克斯卻只會吹可憐的幾首曲子。總之他內心或許有深刻的痛苦,但是他的頭腦卻實在簡單。
所以Tom說他愛Dicky的時候我簡直要嘆息他實在瞎了眼,傻小子受夠了貧窮,一見到義大利迷人夏日裡,大少爺奢靡放浪的生活就立刻繳械投降。更可悲的是他居然就此把Dicky的生活方式視為追求目標,這體現在Tom假裝喜歡爵士樂,並且以此吸引Dicky的注意,而Dicky對他真正愛的鋼琴一竅不通,對他喜歡的戲劇更是嗤之以鼻。不過不管Dicky有多不學無術,這位大少爺有種放浪的聰慧,他最後厭倦了Tom,意識到了Tom和自己的差別,並且拒絕了Tom的告白之時,相當殘忍地說道:你簡直就像個纏人的小姑娘。
這話說對了,我不願意看到Tom被這麼奚落,但是Dicky的話一針見血。沒有什麼比這句話更能精確地形容喪失了自我的Tom是個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Tom和Dicky的決裂也是有象徵意義的。最開始二人歡樂地在遊艇上度日的時候曾經約定要一起去威尼斯。當時Dicky說「一見威尼斯死也無憾」,但是等到Tom邀請他去的時候,大少爺已經厭倦了反悔了,他們改去了北義大利,然後Dicky死在了和Tom租來的小船上。不過威尼斯並沒有從Tom的生命里消失,而且最終證明了那確實是個讓人死而無憾的地方,不過絕對不是因為Dicky,而是因為那兒有Peter——Jack Davenport扮演的Peter。
我其實對同性禁忌這類題材的電影不怎麼有耐受力,當初看斷背山稍為純情的部份感動,而春光乍泄則只想演員各回各家各找各老婆……所以我必須說挑了JD去演Peter的導演你是個天才,從劇院裡Matt Damon一頭撞在他身上,JD微笑著說了第一個單詞哈囉的時候起我就完全被他迷住了。Tom和Dicky的關係是物質慾望引起的錯誤痴迷,夾雜著因為主人公長期自我壓抑的性傾向最初開始抬頭的那種……呃,純身體吸引。Tom遇到Peter則是完全相反的、純精神的關係。
Peter是全劇唯一一個毫無爭議、確實是homo的角色,JD成功了,比起還有粉絲為MD在片子裡的取向爭論不休,基本上他的演技被認為一看就是個homo。Peter和Tom之間可沒有我愛你也沒有鴛鴦浴,不過我必須說就憑Jack Davenport給Matt Damon的那些柔情似水的眼神,你應該相信他的演技不是蓋的……不是每個直男都能用那種眼神看一個比自己矮半頭的兄弟的,不信你找一個試試。關於Ripley這片子的同性戀話題,Matt Damon接受過一個採訪,裡面提到Peter的部份很有意思:

記者:但在電影最後那一位甜美且心地細膩的音樂家彼得……
Damon:他是位絕好的男人。

(看過JD表演之前,我估計不會對甜美用來形容男人有任何好感,不過現在我得說這也是個精確的詞。更有趣的是雖然他總是柔情似水細膩如詩,但是比起homo我更容易在他身上想到某種蕭邦式的氣質……呵呵)
很多Ripley的影評都說,Tom愛的是大少爺Dicky,但是對Peter只是曖昧曖昧。不過我看完了全劇覺得事實恰好相反,Tom發自內心的愛Peter,這一點導演給出了決定性的暗示,不過他當然不會讓他倆脫光光泡一個澡盆的,那種露骨的手法是留給Tom和Dicky的關係的。
這兒就涉及到Tom到底是不是雙性戀的問題(他有homo傾向是官方設定不用爭議),我覺得他還是有點的。就像他其實也很享受和Meredith的關係。Meredith這個家底豐厚的大小姐為人大方坦率,對他很主動,那種被蒙蔽著的愛情裡帶有一絲情竇初開的天真味道,但是絕對不讓人討厭。反過來說Tom在Meredith面前有尊嚴有男性對女性的自信,他也吻了Meredith(雖然那裡面兼有利用和欺騙的成份),Meredith的愛是他享受假扮Dicky的生活的原因之一。
但是,Tom最倒霉的是他最後不得不面對Meredith和Peter的矛盾。Peter愛的是Tom,Meredith愛的是假裝成Dicky的Tom,但是Tom如果想要活下去,想要罪行不敗露,他只能選擇殺死孤身一人和他一塊旅行的Peter,而不是親友環繞的Meredith……功利的答案,悲劇的結果,不過我還是想掐死Matt Damon。
殺死一個像Peter那樣的人的代價是巨大的,你的靈魂肯定會背負永恆的詛咒。很多fans俗套地形容Peter像個天使,那就這麼類比吧,你得永遠背負殺死天使的罪孽,這是Tom的結局。
Tom愛Peter,這種感情真切而深切。他的感情在這兒乾淨地就像他手指之下演奏的鋼琴曲,帶著憂傷和遺憾。他愛Peter就像他終於可以不用再假裝喜歡爵士的嘈雜,而回歸到古典音樂的純淨美麗當中一樣。他愛Peter所以他看到音樂家在教堂的唱詩班演奏鋼琴的時候,那表情像信徒一樣虔誠而且痴迷。
實際上如果他不愛Peter才奇怪,想想吧,一個和他迷戀的大少爺一樣具備上流社會氣質的人,不同的只是他還愛他。Peter情趣高雅,溫柔如水,善解人意,而且顯然這個音樂家痴迷的是和他一樣的古典音樂,是鋼琴而不是酒吧里徹夜不眠的爵士樂。
Peter的善良讓他愛憐Tom,他不知道Tom犯過的罪,他以為Tom只是沒法面對社會對同性戀的歧視。第一次提到這個問題實在警局,他對Tom說,義大利當局確實不接受同性戀,可是你看,那曾經給義大利兩大藝術巨匠都帶來了不便……這個開脫之詞純潔得簡直像水晶一樣。
在Peter家裡彈鋼琴的時候Tom終於忍不住,隱晦地坦白了自己,他說他希望能抹去過往的一切,從頭開始。我敢肯定他希望他的生命里從來沒有出現過拿波里小鎮那些紙醉金迷,他那時候希望自己只擁有眼前這個願意笑著為自己彈奏一段歡快樂曲以驅散憂傷的人。很可惜Peter並不明白Tom在說什麼,他不知道面前坐著的是個殺人犯,Peter的愛是簡單的,他喜歡Tom的才華和他敏感的心靈。
決定性的鏡頭出現在船上,那時候Peter在雅典有演奏會,Tom陪他一起去,兩個人在船舷上一起唱起了威尼斯船夫之歌,Tom對Peter說這一刻他已經再沒有其他遺憾需要去改變。你必須注意這個鏡頭——Tom穿著西裝領子的黑色外套,但是Peter穿著的是一件有兜帽和牛角扣子的呢子大衣。然後Peter說天氣好冷,想回船艙,沉浸在喜悅之中的Tom決定自己留下來看落日。
然後鏡頭轉了,船舷上只剩下了Tom,然後他碰到了Meredith——你再去看Tom的衣服,你看看他是不是變成了穿著一件帶帽子的呢子大衣?
沒錯,他穿著Peter的外衣吻了Meredith,我想掐死Matt Damon。
你可以繼續看下去,Peter在船艙翻看樂譜,他看到了那個吻,他之後一直低垂著眼睛,微微咬著嘴唇。Tom辯解說他是為了拒絕Meredith(其實他也真的是利用Meredith的感情以保存自己的成份居多),Peter淡淡地說:I don』t know that way,but I』m from a distance……後半句聽不太清,不知道是不是這句,大體上就是說,我不那麼認為(你是在拒絕她),但是當時我離得很遠。
然後Tom崩潰了,恐怕他做不到當面欺騙Peter,更做不到像對待別人那樣利用他們的感情來欺騙,所以他只能殺人。當然Peter不明白是完全不同的原因讓Tom沒法容忍他和Meredith共存在這艘船上。
然後就是片尾最後的謀殺,混帳的Tom啊,你得多扭曲才能一邊要求Peter對你講一些柔軟的情話一邊下手殺人啊……Matt Damon我要掐死你……
Peter的死只有聲音,他說了三句「Tom is crushing me」,第一句是曖昧的玩鬧,第二句聲音似乎發悶而且有點意亂情迷,我懷疑這兒的潛鏡頭是Tom吻他了,當然也有更殘忍的猜測……不說了。第三句聲音碎了,Tom是用勒頸的手法殺了他的,Peter沒有怎麼掙扎,他可能還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後面只有呻吟。Tom一邊崩潰地哭一邊勒死Peter,那個鏡頭裡他沒有穿外套,只穿著貼身的衣服。
然後Tom出來了,不勝寒冷地一個人蜷縮在房間角落裡。
最後一次的注意,Tom身上的衣服。
他又穿上了那件帶兜帽和牛角扣子的黑色呢子大衣。
其實那也是在他孤身一人來到威尼斯,Peter在碼頭上笑著向他招手,在漫天飛翔的鴿群中,帶著他穿過日過之時的碼頭廣場……那時候音樂家穿著的外套。
沒啥別的可說的了,我注意到Tom最後穿著那件大衣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我第三次看這段,不過我還是只想掐死他,話完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