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劉康康

2010-12-09 05:19:07

《趙氏孤兒》:古典文本的現代解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一個誤會引發的血案
最早跟朋友聊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最感興趣的是導演如何處理它的道德悖論。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樣,導演能否回答,用程家孩子的性命換趙家孩子的性命,到底對還是不對?為什麼貴族的嬰兒就比普通百姓的嬰兒更金貴,可以為了救他一個而犧牲別人(乃至自己)的孩子的性命?如果在這個命題上做文章,也許可以引發出各種古今觀念的碰撞和辯論,比如古代俠士重然諾的品格,因為對莊姬夫人的一個承諾,而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孩子,這在今天看來是否已經可笑和過時。

不過最後的結果是導演迴避了這個道德悖論,而聰明地做成了一個誤會,使得程嬰(葛優)不情不願而又無可奈何地讓自己的孩子替了趙家的孩子。於是一個古代俠義精神在現代語境下的道德悖論,被消解於無形,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現代的價值解讀(或者更加像好萊塢電影那樣的流行觀念):無辜的小老百姓,因為一時的熱心與善良,捲入了本與自己無關的政治漩渦中,失去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從而展開了一場不可能的復仇。

(二)小人物的復仇
從一開始,導演就把故事原本的價值體系給置換了,這與古典俠義精神無關,甚至也與趙家無關。莊姬夫人臨死時,囑咐程嬰,不要告訴孩子父母是誰,也不要告訴孩子仇人是誰,讓他過普通百姓的生活。程嬰答應了。

導演刻意地把趙家也塑造成屠岸賈一樣的權臣形象,這場鬥爭與正義毫無關係,不是忠臣與奸臣的對立,只是兩個權臣之間的較量。而程嬰本身也絲毫沒有要為趙家復仇的願望,這些與他這個小老百姓毫無關係。如果沒有那個誤會,他會把趙氏孤兒撫養成一個普通百姓。然而他的兒子替趙家孩子死了,被屠岸賈親手殺死,於是他必須為自己復仇。

所以故事變成了程嬰與屠岸賈之間的戰爭,而趙家的滅亡不過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一個語境而已,從程嬰兒子死的那一刻,趙家就從電影故事裡徹底出鏡了。程嬰背棄了自己對莊姬夫人的承諾,把趙家孩子帶到屠岸賈面前,騙他說這是自己的兒子,並拜屠岸賈為義父。一切只是為了自己的復仇,而趙家孩子不過是他的棋子。從這時候起,《趙氏孤兒》這個故事就徹底與那個古典故事無關了,而成了一個現代寓言。

(三)無奈的爛尾
程嬰的目的是要讓屠岸賈與趙家孩子產生感情,然後再讓趙家孩子親手殺了屠岸賈,以此完成自己的報復。但他做的太好了,他不僅讓趙家孩子與屠岸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連自己也與趙家孩子建立了真正的親情。於是整個故事後半部份的張力在於,趙家孩子會不會與屠岸賈決裂,而程嬰又會如何處理自己在這個報復中的角色與他對這個孩子的感情?

可惜故事的結局,陳凱歌再次顯露出了自己駕馭故事的無力。他擅長在電影裡表達自己的觀念,卻很少能熟練地用情節帶出自己的觀念。最後的矛盾總爆發顯得情緒如此不足,以致於讓人覺得彷彿一拳打空,而淪為空洞的道德說教。趙家孩子幾乎在知道真相之後馬上就進入復仇者的角色之中,而遠遠沒有屠岸賈表現出的內心矛盾複雜性。而葛優最後的行為動機更是讓人莫名其妙。

最後我只看到兩敗俱傷的結局,而看不到導演所謂的「互相原諒」。三個角色都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怎麼解決這個矛盾,既不能寬恕,也不能決絕,於是只好讓程嬰與屠岸賈莫名其妙地一起死去。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