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99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妖怪張任任

2010-12-11 02:00:06

陳凱歌的西方癖


        《趙氏孤兒》這是陳凱歌的又一古裝歷史劇。整部電影給人一種西方的結構手法。即導演在試圖用西方的人文主義理論重新解讀這一個流傳了數千年的古老故事,試圖賦予故事嶄新的現代意義。
        先不說,導演這種努力的成效如何,但是這種努力確實是值得肯定的。這表明了以陳凱歌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性闡釋,是對於歷史與時下的雙重思考。
        從純文學的角度看,《趙氏孤兒》是以「復仇」為母題的文學作品。這類作品在中外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例如英國文學中的《哈姆雷特》《呼嘯山莊》等等。但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僅僅以復仇為母題,拓展成元代雜劇,以及各類戲劇體裁者,家喻戶曉,恐怕也只有一部《趙氏孤兒》了吧。當然,作為古典文學作品,它有著自己的價值體系和精神族譜。如忠義,信諾,義僕,忠良,奸臣等等。這些鮮明的性格特徵,應該是這部元雜劇的特色和價值所在,也是它流傳如此之廣,之久的核心所在。
        而今天的電影版《趙氏孤兒》,從無形中,卻完全解構了這些故事賴以生存長青的精神源頭。導演掐斷了故事與其生存的精神土壤的血脈聯繫,使得整部電影失去了厚重的歷史依託,和文化底蘊,徹底成為一個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給人漂浮的感覺。
        首先,從故事情節上,電影基本上忠實了原來故事中復仇的主題,基本上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完整的戰國時期的故事框架。也就是,陳凱歌這次總算把故事講述圓滿了,應該不會有人要惡搞他一把了。但是,故事整體上卻處處體現了斷裂感,和不可思議的故事扭結的地方。故事的發展給人,瞎子走鋼絲的感覺,一不小心,這個故事就走進了死胡同,再也講不下去了。讓人感覺講故事人沒有十足的自信,像一個小孩子,在那裡說著一些兒語。例如,晉國國君的死亡,韓厥抱著嬰兒踩在死魚上,趙盾被手下人抬著奔跑的馬車狂奔等等。這些情節設計太離奇了吧。用北京話就是,有點矯情了。雖然電影藝術允許虛構,但是,怎麼感覺從陳導手裡拍出來的片子就假的那麼真,實在讓人沒法接受。這主要是因為這些情節與電影的「魂」脫節了,情節中本來深蘊的思想脈絡和感情內節奏被人工的割斷了。情節成為了譁眾取寵的大畫面展覽,和死氣沉沉的乾屍排列。
        當然,情節設計也有亮色,就是程嬰獻子這樣的處理,我覺得改動的就很好。這樣一改,把原本很愚忠的一個舉措,改得很有人情味兒。讓程嬰這個人物更加真實,鮮活了。從而拋開了夾在人物身上那些冷冰冰的封建的倫理枷鎖,和乾屍一樣的傳統迂腐的英雄光環。使其回歸為人,形象更加豐滿,更加自信。
        電影中將這歸於「命」,這不禁會讓人想起,古希臘著名悲劇《俄狄浦斯王》的命運悲劇。這應該是導演將古典故事現代化的努力之一。但是,在這方面導演卻給人淺嘗輒止的感覺。即導演只是意識到要挖掘故事裡的哲學命題,但是導演卻挖掘不夠,浮光掠影式的一帶而過。似乎陳凱歌的學養還不足以駕馭太深刻的主題。陳導的這一邯鄲學步,將故事原本的價值體系徹底拋棄了。這個故事變得不倫不類,因此,讓人無可是從,不知所云。
        其次,從人物角色上,我們也能看到導演力圖改變人物符號化單一化的努力。人物不是簡單的黑白忠奸就能劃分的。這也是導演現代化的表現。首先,影片之初,趙盾和趙朔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是忠臣,而屠岸賈也沒有就人們意識里那樣劃到奸臣裡面。這也是,導演在解構影片的傳統精神血脈的手法之一。甚至於,在影片開始交代故事時,屠岸賈和趙盾一家都是以一個個中性人物出場。而不是,人們普遍觀念裡的忠奸分明,劍拔弩張的。甚至於,倆家的關係的矛盾都在爭寵於國君。所謂的忠義和為民請命被導演處理成了一出獻酒和指桑罵槐的鬧劇。
        屠岸賈,無疑是這部電影中頗有深度的一個人物。他不再是人們一貫認為的奸臣形象。前期他的報復,滅掉趙盾全家可以看成是周圍人的攛掇,和晉國國君的挑撥。這樣一來,本來深具悲劇性的一個故事被導演處理成了一場政治鬧劇,和宮廷政變。隨著故事的發展,越到後來屠岸賈越發的富有人情味兒,他和小程勃的相處甚至都有些溫情脈脈。從而,人物擺脫了臉譜化,多了一份厚重感。這裡,陳導無疑是借鑑了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中的人物處理手法。只不過,陳導的屠岸賈有了思考人生的頭腦卻沒有思考人生的能力。屠岸賈對於人生命運的思考是及其表面化的,還是停留在俗世的,還是沒有完全走出自我得失的小圈子。如關於敵人問題的討論,這應該是影片中試圖挖掘人物內心的努力。但是,因為整部影片的精神族譜一直處於一種游離狀態,所以,使得這一努力顯得特別單薄而沒有依託感。陳導處理的人物便失去了麥克白那種深厚的命運無法抗拒的無奈和悲劇色彩。
        程嬰是這部影片濃墨重彩的一個人物。葛大爺的表演毋庸置疑,那是一個絕。只是,覺得這麼悲情的一個片子也能讓葛大爺演出幾分笑料來,實在是喜劇大師了。作為復仇者,我們不得不提《呼嘯山莊》裡的希斯克里夫這個形象。他無疑是最令人痛心和同情的復仇者了。他的掙扎,他復仇之前的決絕和燃燒,他復仇之後的空虛和恐懼等等,無一不是經典。而程嬰這個人物,雖然電影也沒有一貫的單一化,他也多了些活氣。但是,比起希斯克利夫而言,卻要單薄的多。甚至與同一部戲裡的屠岸賈相比,也顯得不夠深刻。很明顯,程嬰沒有糾結在很實際的衝突中。而是遠遠的為了一些很模糊的所謂誓言的東西唸唸不忘。而且,程嬰的人物性格實在太模糊了。失去了原來人物的突出性格矛盾的光彩,葛大爺扮演的程嬰,成為了一個伺候孩子的奶媽,卻對報仇,對孩子,對以前的悲劇,諱莫如深。而且,最讓人捉摸不透的是他和小程勃爭執的那個所謂的秘密有什麼意義?他雖然從一味報仇的枷鎖里擺脫出來,卻過於自由成了無所事事的無業遊民。
        當然,這裡陳導可能說,他的人物肩負著所謂的現代化大業,不屑於那些封建的老古董。但是,程嬰既沒有現代化的認識,也沒有關於人生終極的哲學探討。我實在不知道,他渾渾噩噩的活著是為了什麼?他到底要表現什麼?他無緣無故畫出來的以前的歷史,到底要幹什嗎?
        其實,程嬰是個很有挖掘空間的人物。他至少可以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反面。例如,導演安排莊姬夫人在託孤時的台詞,是要程嬰負責把孩子養大,不要他知道自己是誰,不要他報仇。但是,後來,程嬰養大了孩子,而且是出於報仇的原因養大了孩子。即程嬰違背了莊姬夫人的遺願。但是,莊姬夫人這條線到莊姬夫人死後也就立即斷了。所以,關於故事的現代化嘗試,陳導又進行了一次有頭無尾的開局而已。我相信,如果程嬰被塑造成一個違背夫人忠告,並最終醒悟夫人的正確,懺悔自己利用程勃報仇的錯誤可能要更深刻些。
        除此以外,韓厥作為屠岸賈的心腹家臣之一,他的思想轉變,沒有一點鋪墊,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還有影片開頭的廣告宣傳,明顯和電影不搭調,不知道陽泉縣委給陳導出了多少money,讓陳導竟然如此忍痛割愛,給自己心愛的孩子貼上這麼一塊兒膏藥。也或許是陳導自己貼上去的?最起碼,我的電影能宣傳一下陽泉旅遊啊。
        總之,陳導演對於傳統故事的現代解讀,試圖挖掘出適合現代人價值體系的東西,這一努力是值得人肯定的。是令人敬佩的。也或者陳導在努力拔高自己影片的哲學意味吧。但是,我們不得不很不幸的告訴陳導,他的努力失敗了。而且,電影不倫不類,不中不洋。沒法歸類!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