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生命之詩--Poetry

诗/诗情/生命之诗

7.8 / 13,561人    France:139分鐘 | USA:139分鐘 | Argentina:139分鐘

導演: 李滄東
編劇: 李滄東
演員: 尹靜姬 Nae-sang Ahn Da-wit Lee Hira Kim Yong-taek Kim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子

2010-12-13 05:27:26

《詩》:如何寫一首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給《第一財經日報》寫的。。。

一部叫做《詩》的電影,講一個如何寫一首詩的故事。恐怕也只有李滄東能夠有如此的耐心,和如此的功力,來講如此緩慢深沉,如此迷人的故事,而且還憑藉此片贏得了今年嘎納電影節的最佳編劇獎。上週「韓國電影展」再度來京,前年人們在大螢幕上看了他的《密陽》,今年則可以看這部最新的《詩》。

韓國電影的全面崛起,是有目共睹的。從當年的「新浪潮」運動,到如今不光有各種豐富的類型片,也有大片給純藝術電影的空間。李滄東作為曾經的「韓國新浪潮」的青年幹將,把那種老派的電影風骨一直保持和發揚開來,他拍的電影數量極其有限,但每一部都是精品。在他的鏡頭下,女性總是顯出不可思議的力量,不論是《薄荷糖》,還是《密陽》和最新的《詩》。《詩》最為引人注目的也是女主角尹靜姬,她已經暌違螢幕15年,曾經是韓國電影新浪潮時代的女神式的演員。

她在電影裡扮演一個已經65歲,還仍然有一顆赤子之心,喜歡美好的事物,總是打扮時髦,講究乾淨的老太太楊美子。她和外孫相依為命——女兒離婚之後就把外孫留給了她,自己去了釜山。她在小鎮上靠低保和做護工撫養外孫,生活並不容易。她還依然美麗,卻漸漸開始健忘,患上老年痴呆症。她去醫院檢查之後,路遇一個剛剛痛失愛女的母親,後者的女兒蹈水自殺了。回家路上,她偶然見到一個詩歌寫作的講座海報,雖然報名時間已經截止,她還是努力加入了進去。慈祥的詩歌老師教導她,要從不同的角度看生活,哪怕是一個蘋果。

和所有祖孫隔代生活的家庭一樣,外孫是家裡的小霸王,她最大的滿足是讓外孫大口大口地吃飯。如果故事只是這樣進行下去,那不過是一個「不合時宜」的高齡「文藝青年」學習寫詩的故事。李滄東的功力就在於此,他能夠把細膩入微的耐心傳遞到觀眾那裡,即使是如此平淡如水的生活,也讓人能夠一直目不轉睛地看下去。

她努力尋找寫詩的靈感,對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充滿了好奇和關心,有一顆敏感而纖細的心。但她的生活當中並沒有那麼多詩意,不但瑣碎,甚至還有罪惡——那個少女的自殺,正是拜她的外孫及其死黨所賜。幾個男孩的家長集合到一起,商量用多少錢可以封住那個母親的嘴。在這些人看來,她只是一個奇怪的老太太,在他們商量用錢買來兒子未來的前途的時候,楊美子拿著小本子,對著盛開的花朵尋找詩歌的靈感。

宗教對於李滄東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背景。楊美子是所有家長里唯一一個參加自殺少女追思會的,但她似乎總是要慢半拍,或者說她總是處於疏離之中。教堂的追思會上,人們都站起來唱聖歌,而她卻依然坐著。是出於內心的罪惡感?還是出於不知如何是好的猶豫?李滄東鏡頭裡的楊美子,有著一種上上世紀末、上世紀初的俄羅斯小說里主人公的品質,好似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人物。只不過那些罪與罰的波瀾起伏,她在教堂里並沒有體現出來,只是留下一滴淚水,悄悄拿走門口的少女照片,跌跌撞撞地離開。

她把女孩的照片放在自己家的桌子上,大約是企盼外孫能從冷漠之中覺醒。但外孫和死黨們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一樣,看到女孩的照片似乎很難說有什麼觸動。家長們甚至覺得好奇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看上那樣一個農村的姑娘」。她被其他家長當作說客,去說服女孩的母親接受他們的價碼。楊美子在田間找到了她,見面卻沒有說出被囑託的話。

之後的情節並不太出人意料,楊美子用自己衰老的身體和風燭殘年的僱主交易,換來了其他家長要求的錢。她仍然執拗地追求著美好的東西,對詩友聚會時有詩歌愛好者說黃色笑話深表憤怒。而警察最終帶走了她的外孫,個中並沒有明確得好似說明書一樣的過程。李滄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說過,他想要一種開放的故事,可以讓人們自己去思考。所以我們也並不知道,楊美子是否舉報了自己的外孫,她最終究竟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她不停尋找靈感,最終寫出了自己的詩:「你那裡好嗎?還是那麼美嗎?你能收到我沒寄出的信嗎……」

有人認為這是《密陽》的反面,因為《密陽》當中女主角始終在尋求寬恕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而《詩》裡的楊美子卻一直在想辦法替自己的孫子贖罪。但終究而言,兩個女性其實都在尋求自我的救贖。楊美子的救贖恐怕比《密陽》裡的女主角要更難一些,因為她身邊沒有一個幾乎不計得失地愛著她的男人,周圍只有一片冷漠,陪伴她的只有對詩的追求和大自然的美。

如果不是平靜地尋找靈感寫詩的主線,救贖的故事可能會變得奇情詭譎,會讓人想起去年奉俊昊的《母親》。當時《母親》也同樣讓人驚艷,只不過和《詩》比起來,就顯得還是過於專注懸念,有一點底氣不足的虛心。但如果沒有李滄東的功力和尹靜姬的演技,這部電影也有可能會滑往同樣的異色的境地。尹靜姬把一切都演繹得讓人信服,她已經老去,但仍然有不可思議的美麗。她似乎總是停留在愛幻想的少女時代,也始終對人溫柔,溫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東方人大概更能夠理解這部電影裡的隱忍和奉獻,那些沒有說出來也沒有拍出來的情感跌宕,就好似古代山水畫和詩歌裡的留白,不在那裡,但讓人心中別有一份沉甸甸的感覺。現在的電影很多時候都要面對資訊過滿的誘惑,總要在對話裡加上太多的前因後果,而《詩》裡面卻很少有前史的交代。楊美子的女兒是跟誰生的?她有過什麼樣的故事?為什麼孑然一身?這些都沒有任何交代,但是光靠尹靜姬的表演,這個人的狀態就十分飽滿而不具有侵犯性地凸顯了出來。

這些年來,自殺已經成為韓國最經常的新聞,不論是前總統還是藝人,都經常做出捨身的舉動。去年跳崖自殺的前總統盧武鉉,曾經是李滄東非常相信的人——在競選期間,他為盧武鉉站台拉票,後來還擔任過文化部長。楊美子的故事讓人想起盧武鉉,因為妻子的不當舉動而自殺贖罪。這樣一想,這部《詩》也很像是李滄東寫給盧武鉉的一首輓歌。這種剛烈的恥文化,曾經是東方文化里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不過現在有人說那是美德,有人卻說那是脆弱。

楊美子的詩,在影片的最後出來。一連串的空鏡頭好似是她的主觀鏡頭,一路去到女孩縱身一躍的橋上,這時女孩的聲音和形象加入,好像是她內心的那個少女和自殺的少女合為了一體。這一連串的空鏡頭和畫外音的結合,恐怕以後會載入電影史吧。那些流淌的河水、奔馳的火車,都好像在訴說著什麼,但你完全無法說出那到底是什麼,只覺得心中似乎也有一條奔流的大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