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29,742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oshimi

2010-12-13 21:37:18

Darren Aronofsky的第一個四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看的那場有編劇的Q&a,聽著他回顧Darren的歷史,我才意識到他的每一部電影我都看過...當然這也跟他產量比較低有關係

目睹一個導演從一個拍著黑白粗糙地下文化統治的thriller驚艷sundance,到如今奧斯卡男主進帳攜一線女演員四處宣傳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可惜Darren並沒有怎麼改變,我可以理解紐約一個二線半arthouse被nyu的學生佔滿並不奇怪,可是這片子也就止步於那種「在奧斯卡片裡算票房不錯」的程度了——因為它的主題和手法恐怕還是難以讓喜聞樂見toy story的各位全然接受。實際上這片子作為一個holiday season的賣點有點邪惡。

回顧一下Darren的作品,不難發現他從來沒有想要做那種cult film director。Pi講的是人被數字異化,requiem for a dream講的是人被藥物異化,fountain講的是人為了不被異化而不顧時間背景試圖保存的那點東西(愛情),wrestler講的是人為了不被異化而不顧時代社會試圖保存的那點東西(對於摔跤手來說自我就是摔跤)。

可能這裡面fountain是一致認為他最差的作品,我卻覺得他起碼有野心只是操作架構有點失敗;wrestler叫好聲一片,可是說到底多少有點太過勵志太過拖沓。如今想起來,還是requiem for a dream堪稱豐富完美,當之無愧把某些自封大師的國內gay片導演比到了月球上

black swan的主題可以使上述的結合,無非就是末了人被「要完善自我」所異化...對於一個生命中只有把舞跳得perfect的女孩,她跳不好的原因恰恰是因為她不能let it go...當她終於完美的時候,她不得不犧牲了自我。

這主題講起來多麼cliched...well電影拍了那麼多年主題不cliched也難,所以重要的在於nuanced delivery和production. 可惜也許第一次看darren同學電影的人覺得氣氛節奏把握步步到位,我卻覺得手法雖然穩健但缺乏任何顛覆性

芭蕾舞作為承載主題的情節工具...最明顯的影響莫過於red shoes(電影和安徒生版的童話)和the tales of hoffmann

戲中有戲/天鵝湖和電影的平行結構...從哈姆雷特就開始了,用的登峰造極的可算是阿莫多瓦的關於我的母親裡面加入a streetcar called desire

用配樂和攝影角度營造氣氛...每次聽到那步步緊逼的鋼琴聲,我都想到李少紅,說實話requiem for a dream的配樂就恰當多了;而每次血啦緊張啦驚嚇啦完了以後的慘澹首場,又讓我想到越獄那種故意營造懸念...

natalie的表演,我覺得緊張的過火了,雖然你可以說她就是要故意演得這麼fragile這麼緊張兮兮,不過她真的有必要滿臉都寫著「我要得奧斯卡我要得奧斯卡」嗎。她這兩年選的片子導向性過於明顯一些了,選了v for vendetta這種假裝高級的理想主義大爛片就對得起harvard degree了? 反而是Winona Ryder選的太好了,有親身經歷的人一個眼神就能把你擊敗

人物關係-natalie對於vincent cassel的崇拜加「複雜感情」簡直是太薄弱了,尤其是有她媽在一旁教誨了那麼多年;對lily的慾望(更多應該是羨慕)加對立仇視關係也有些突兀,畢竟人家才從sf空降沒幾天(難道只有sf才能產生有文身和藥的真hipster嗎,這符號化的...)。只有跟她母親的關係顯得豐富到位,小細節比如她媽給她穿衣服之類的選的很好。

整體節奏,Darren也苦心積慮想了那麼多性格分裂過於obsessed的人眼裡外界對她的威脅,但是我們誰也沒有對這個主題這麼obsessed...影片完全沒有任何一點客觀或他方視角讓情節顯得有twist,我們看到的就是不斷強化的女主角被一次次逼瘋到完美的過程,對於一個一遍遍教唆let it go的電影,這是不是太uptight一點了...

perfection is boring, 相比之下ed wood還有趣一點. 還有如今Darren Aronofsky已經把情節縮減到這種程度了,主題一遍一遍如鋼琴聲般明朗告訴你了。 我覺得真如同看了inception,心想有一天christopher nolan也出息了也大賣了也激起全民大討論解碼了,於是真心懷念起memento那種難解之謎的時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