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激辯風雲--The Great Debaters

激辩风云/伟大辩手/伟大的辩手

7.5 / 63,138人    126分鐘

導演: 丹佐華盛頓
編劇: Robert Eisele
演員: 丹佐華盛頓 Nate Parker Jurnee Smollett Denzel Whitaker Jermaine William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oody

2010-12-16 15:22:15

語言的力量


- Who is the judge? 誰是裁判?
- The judge is God. 裁判是上帝
- Why is the God? 為什麼是上帝?
- Because he decides who wins or loses not my opponent. 因為他決定誰勝利,誰失敗,而不是我的對手
- Who is your opponent? 誰是你的對手?
- He doesn't exist.不存在
- Why does he not exist? 為什麼不存在?
- Because he is a mute distant voice the truth that I speak.因為它不過是反對我所說真理的聲音
- Speak the truth! 只說真理
- Speak the truth! 只說真理
該片題材取自上世紀30年代的真人真事,當時美國雖已頒布廢除黑人奴隸法,但是在美國社會任然充斥著歧視黑人的各種思想。以致於黑人被白人孤立,黑人小孩只能上黑人自己的學校,甚至在法律上黑人都是與白人不能相比的。
梅爾維爾.托爾森先生一位在語言修辭上有著很深的造詣,尤其擅長寫詩和辯論的美國黑人,面對這些不平等,他很想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於是他在地下號召農民組織農民工會,並且在業餘時間組建了一隻辯論隊,經過他精心挑選,四位非常優秀的隊員脫穎而出,他們是漢密爾頓•伯格斯、亨利•勞伊、莎曼薩和年僅14歲的小詹姆斯•法默爾。托爾森先生有堅定的信念,他不斷挑戰傳統,觸動舊有的遊戲規則,不過因此他的反叛精神與獨特的教學方法也不斷地遭到人們的質疑,但是最終在托爾森的培養下四位黑人辯手終於有機會和世界至高學府——哈佛大學的學生進行辯論,不但如此,他們成功的把哈佛大學學子駁倒,贏得了辯論賽,這在當時的美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貫穿本片的一個主題就是最後與哈佛的辯題「消極抵抗是否是維護公正的道德武器」,或者說本片所要表達的就是要非暴力形式來維護正義,前面所有的東西就是為了後面的辯論進行精心的鋪墊。
本片以「辯論」這個話題入手來表達這樣一個意思,那麼辯論的意義何在呢?話語到底有什麼作用?似乎話語不但沒有千軍萬馬、金銀財寶管用,有時候甚至是蒼白而無力的,不然在辯論台上能言善辯的四位黑人辯手在看見自己的同胞被活活燒死時,不但不敢再出來說話,甚至只能躲在車廂裡面,連看都不敢看,眼神中充滿了恐懼。或許當時他們也在想辯論諸如「黑人是否應該被允許進入州立大學」這樣的辯題有什麼用了,黑人還不是照樣被歧視,他們這樣做又能改變什麼了?
這個問題又讓我想起了最近我在忙的事,上幾周我在院會權益部辦了兩期權益座談會,說實話每期辦下來都相當困難,因為沒人願意參加。但是我想說其實可能是大家對權益部的定位有問題,因為現在的人想要看到的就是實效,而且要立即見效,當然其實過去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我想這對如今的大學權益部來說,似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甚至有時候我也在想,既然同學們都不願參加我們辦這些座談會又有什麼意義呢?還不如不辦。但是後來我明白我現在要做的並不是要去幫同學們立馬解決很多問題,而是要通過諸如權益座談會的形式來給同學們一個平台,或者是一個擴音器,讓他們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且要讓他們的聲音被掌權者聽見,雖然我不知道問題會不會解決,但是我相信只要一個問題被一次又一次的提出,終有一天會被領導重視的,這就是話語的力量,這就是消極抵抗的勝利,語言的意義不在當下。雖然這和辯論有很大不同,但是那也是一種話語的力量。
哈佛大學辯論的七年後,1942年,小詹姆斯.法默創建了種族平等國會,成為馬丁路德金之前以為偉大的民權運動領袖。1 961年,薩曼莎.布科成為了律師。梅爾維爾.托爾森成為世界出名的詩人。他繼續在南方德克薩斯農民工會工作,1936年年底,一共在7個州有31000 成員。連續10年,維利學院辯論隊一直保持不敗。這些事實似乎也在證明著「Words are swords」面對這樣一些大量事實,我想沒人敢否認語言的力量,也沒人再說「非暴力是消極合作所佩戴的面具用以掩蓋它的真實目的:無政府主義」。
早在古希臘時代,蘇格拉底為尋求真理時常在街頭與人辯論。我想語言之所以似劍,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威力,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在於它在向我們展示真理,Speak the truth!只有那些真理才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如今大學的辯論賽之所以讓人覺得乏味無聊,我想是因為那些姿勢優雅,辭藻華麗的辯論者不是在為著真理為辯論,他們只是在為著辯論而辯論而已,片中的美國學生可以自由的辯論「資本主義到底是不是不道德的」,但是在我們國家盡似乎有太多的敏感話題,在這方面我們似乎顯得不是很自信了,但是我想真金是不怕火煉的,是真理就永遠不怕任何偏見,因為那些偏見終有一天會被證明是錯誤的。
最近在看密爾的《論自由》,在論思想自由時,密爾認為謬誤可以在人們不斷地反駁聲中揭示其謬誤性,讓人們真正的認識到其與真理的區別。而凡是真理的東西可以在人們不斷的反駁聲中,讓人們更好的理解其真理性,加強一代又一代人對這些真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真理慢慢的被人們遺忘其本質,只傳承其軀殼而已。我想辯論其實也兼有這兩方面功能。所以有時也在想如果有一天大學生可以把現在所以辯論禁區的話題拿來辯論,那將是多麼精彩的一次辯論啊!而且那場比賽必定會有***的人!
似乎我的文筆不是怎麼樣,有很多的東西不知如何表達,但是這部影片給我相當深的影響,甚至現在有衝動去參加辯論了,去如同片中四位辯手一樣激情四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發出自己的聲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