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

天劫余生/浩劫余生/空难惊魂

7.1 / 64,421人    120分鐘


演員: 法拉佛西 作曲家: 詹姆士紐頓霍華 製片: 布魯斯冠漢 導演: 法蘭克馬歇爾
編劇: Piers Paul Read 約翰派屈克史丹力
演員: 伊森霍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吭聲

2010-12-21 05:37:12

安第斯山上的十字架





人們是樂於見到奇蹟的,但很少有人想像得到奇蹟的創造者經歷了怎樣的苦痛艱辛。這部以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把我們帶到了奇蹟產生的現場,讓我們見證了一出萬仞之上的地獄生存試煉。

《魯濱遜漂流記》《荒島餘生》等片都是在海洋環境中絕境求生,而本片的故事卻罕見的發生山脈之上,而且還是團隊合作走出死地,題材頗為特異。一支南美的橄欖球隊乘飛機去智利參賽,卻被上帝分到了死亡組,不過這裡的「死亡」二字不是比喻意義上的,而是指真正的死亡。由于飛行員的失誤,飛機撞毀在安第斯山脈,摔在山腳也就罷了,好死不死卻是落在了山腰冰原上,一截飛機殘骸和33個倖存者就被撂在了冰天雪地之中。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橫跨南美七個國家,整個山脈的平均海拔為3660 米,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比比皆是,許多高峰終年積雪,加之山體破碎、地形複雜、冰川發達,想從這裡生還,真是難於登天。然而天無絕人之路,經歷了長達72天的漫長自救後,其中16人活著走出了死亡之谷。是什麼促成了這個奇蹟?答曰:只因為他們是人,是受過文明薰陶的人,是有著信仰的人。

英國作家戈爾丁的小說《蠅王》講到了一群因飛機失事而流落荒島的兒童,這些孩子剛開始還互幫互助,後來卻分出了派系,有一派孩子撿起了叢林法則,退回到原始人的野蠻狀態,要對另外一派進行殺伐,幸好營救飛機及時趕到,避免了慘劇發生。兒童天真未鑿,對社會的規則習染未深,是半個「小野蠻人」,在荒島上處於放羊狀態,於是野性畢露,戈爾丁用這個寓言故事告誡世人(尤其是成人)要警惕我們身上蠻性的遺留。薩特在他的「境遇劇」中,往往把人置於極端境遇之中,讓劇中人物看不到明天也回不到從前,每一個選擇都錐心泣血 每走一步都生死攸關,在這樣的極限境遇里,人們很容易變成拋開一切道德規範的卑鄙小人。總之,絕境是人性實驗的最佳場所,在這裡,人的最真實的面目無所遁形,無論是猙獰的,還是祥和的,都一覽無餘。非常態下的人性,呈現三個走向:一是扭曲變態,二是垮塌崩潰,三是淨化昇華。戈爾丁、薩特的文學作品中著重的是人性在絕境中黑色的一面,這是兩位大作家對整個人類懷抱著深重憂患意識的體現,而現實中絕境裡的人們卻往往煥發了人性中光明的一面。安第斯山上的橄欖球隊員們既沒有蛻變成野人,也沒有遵行他人即地獄的原則進行互害,他們把人類文明的優秀因子帶到了高山上,在非人的折磨中保持了人作為人的尊嚴。

空難倖存者們處於孤島狀態,與文明世界隔絕,他們經歷了撞機、酷寒、缺氧、食物匱乏、雪崩、暴風雪等一系列災難,這個團隊裡有人受傷、有人生病、有人精神失常,情勢危如累卵。這種非常狀況逼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用椅套做衣服,用鐵板融雪取水,修理破損的收音機接收外界的資訊,用飛機的鐵皮滑雪等等,這是知識的力量;困守愁城的人們,人人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恐懼、孤獨、惶惶不可終日,死亡如影隨形,精神壓力重於泰山,他們念誦玫瑰經,向主祈福、向聖母瑪利亞祈福,他們靠虔誠祈禱來度過慢慢長夜,這是信仰的力量;搜救飛機在天空掠過,沒有發現他們,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終至絕望,然而他們沒有倒下去,探路三人組爬上一個又一個山頭,總是見不到綠樹小溪,極限之上還有極限,忍受之外還有更多的忍受,奇蹟總是不來,他們頑強堅忍,不放棄任何獲救的可能,最後終於見到青山、見到湖泊、見到生命的曙光,終於讓隊友們聽到了直升飛機破空而來的聲音,這是信念的力量;團隊的領頭者們為隊友打氣,振奮其精神,他們偎依受傷隊友給隊友溫暖,活著的人達成協議發誓死後屍體讓同夥果腹,球隊隊長後來也放棄了自己的堅持答應如果死去就捐出屍體給隊友食用,蘭度冒著生命危險在大風雪中勇救隊友,這些都有效的阻止了他們在最終獲救之前就全軍覆沒,這是友愛的力量。他們在雪原中迸發出的這些用來自救的力量,都是文明教化的結果。

影片有三個細節令人過目難忘。其一,關於投票選舉。當球隊隊長髮現裝食物的鐵盒空了之後,大為光火,他質問隊友們是不是不服他這個隊長,是不是要舉行一次投票選舉。本來到了這樣上不著天下不挨地的所在,拳頭大就是真理,但隊長居然提到了選舉,表明他們即使到了世外之地,還是遵守文明世界公共生活領域的規則,牽涉到群體福祉的政治事件(推舉領導者)就採取民主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在這個臨時的小社會裡禮未崩樂也未壞,這防止了人群的秩序陷入混亂。其二,關於生日快樂。在私人生活領域,他們遵守文明世界社交活動的準則,有生日就聚會慶祝,他們祝福隊友生日快樂,雖然蛋糕只是一團雪,蠟燭只是一支點燃的香菸,但是其中的真摯情誼卻是沉甸甸的,在人人自顧不暇朝不保夕的時候還有人關心、祝福過生日的人,接受祝福的人即便身在嚴寒絕嶺心中也不免升起暖流,這寒磣的生日聚會產生的情感共振增強了這個團隊的凝聚力,無疑也提升了他們的戰鬥力。其三,關於吃人肉。這當然是一件喪盡天良的事,即便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做這種事,也必然要經受他人的道德譴責和自我的心靈折磨。唐朝猛將張巡死守睢陽,糧食吃盡,吃馬,馬吃盡,吃人,從婦人老弱吃起,吃了3萬餘口,雖然是愛國守土的壯烈行為,但無疑也是一場浩大的人道災難。張巡和他的將士們吃的是活人,而這些空難倖存者吃的是死人,並且吃之前經歷了長久的痛苦掙扎,按照 「事急從權」的古訓,他們的不得已似乎也情有可原。尤其是當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同意死後自己的屍體可以供活著的人食用,猶如耶穌基督把自己的血肉給信徒們作聖餐,他們的這種自我犧牲更是帶上了宗教般神聖的色彩,利他主義這一文明世界的高尚行為準則居然在「吃人」這件事情上體現出來。以自己的血肉作為隊友們的後勤保障,這樣的決絕正是奇蹟誕生的催產素。從這三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求生者是因為在文明的化外之地仍然遵守著文明世界的遊戲規則,才得以在所有的希望都破滅後不崩潰、不扭曲、不自毀,最終逃出生天。

文明教化和文明世界的遊戲規則,都是屬於人類文明的範疇,而文明是由人創造的,所以,歸根結底,面對冷酷的大自然,是人的力量、是人性的光輝從風雪堅冰中為雪原上的人們開闢了一條生命的綠色通道。影片的最後有一個航拍鏡頭,山頂上一個巨大的黑色十字架傲立天地之間,那是人類不屈信念的象徵,那是人性勝利的豐碑,它似乎在向著蒼穹吶喊:人,在這個星球上創造了輝煌文明的人,是不那麼容易被摧毀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