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29,742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riselite

2010-12-24 01:59:06

完美主義者的綻放與凋零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早在幾個月前,《黑天鵝》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本片可謂眾星雲集:充滿文藝氣質的Natalie Portman, 法國的性格男Vincent Cassel,許久未見的「當年的問題少女」Winona Ryder, 都是我喜愛的演員。我對於他們之間將演繹一段什麼樣的故事充滿期待。

直到昨天,我終於觀賞了本片。

本片敘事緊湊,1小時47分鐘的長度始終充滿了一股揪人心的氣息。尤其是對於喜歡探究一切、充滿好奇心的觀眾來說,it’s my cup of tea!本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芭蕾電影。故事展示的人物與生活空間很狹窄,看似是第三人稱敘事,但始終我們看到的是女主角的內心視角。

喜歡本片獨特的第一人稱視角攝影,攝影機幾乎貼著演員,畫面構圖很局部,更顯得現場氛圍的壓抑,影片展示的芭蕾舞畫面很優美,我們猶如身臨其境,如同演員一樣,感受著自己在翩翩起舞,在旋轉,一圈又一圈。

本片可謂是一部心理剖析片,第一人稱視角為主+第三人稱敘事為輔。表現了女主角在追求藝術完美的道路上的內心掙扎與人格分裂,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完全地融入了舞劇中。

由於本片獨特的第一人稱視角,給觀眾們在觀賞時有較大程度上的困擾,下面我就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還原這個芭蕾舞演員的故事。

女主角叫Nina Sayers(Natalie Portman飾演),從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中,母親是一名「前」芭蕾舞演員,從小對女兒寄予厚望,可謂「望女成鳳」,一心培養女兒成為一名優秀的芭蕾舞演員。她把女兒當成了自己的小公主,對她呵護有加,但久而久之她監控了女兒的一切,Nina每天的生活就是兩點一線:家——劇團。絕對是個乖乖女,幾乎凡事都要向她母親匯報。她自己很努力,不光在劇團里刻苦排練,就連回到了家,繼續在自己房間裡練習。對自己嚴厲苛刻,追求完美。母親對於她其實也很嚴厲,因此Nina從小就是在枯燥乏味壓抑的氛圍下長大的,影片中展示了她臥室裡擺滿了毛絨玩具,粉色的被子,粉色的衣服。她媽媽把她「囚禁」在了這裡,沒有其他朋友,只有這些玩具。所以導致了Nina拘謹的性格,做事小心翼翼,這也是劇團裡的法國導演(Vincent Cassel飾演)對於Nina的評價。

最近即將上演新派芭蕾舞劇《黑天鵝》。Nina拼命練習爭取扮演黑、白天鵝這個雙重角色,但導演只在她身上看到了白天鵝的一面,於是乖乖女努力地挖掘自己內心黑暗的一面。

片中有一位前任頭牌芭蕾演員Beth(Winona Ryder飾演),年紀大了,壓力又重,被比她年輕的女演員取代了,職業生涯結束了,Beth受不了這一切,便在自己的化妝間內亂扔亂砸東西。而Nina一直很羨慕Beth,甚至可說是妒忌,她趁Beth不在,溜進她的化妝間,偷她的東西,有一次偷了Beth的口紅,塗得很鮮艷,試圖誘惑導演讓她演《黑天鵝》的主角。Nina似乎把一切搞砸了,然而後來還是當上了主演。

法國導演很好色,估計與很多女演員都有染,尤其是Beth這一類的頭牌。劇團里充滿競爭的氛圍,Nina雖然爭取到了主角,但心中仍是充滿不安,擔心其他女演員也會取代自己的位置。漸漸地,她出現了幻覺,並且越來越嚴重,感覺有人跟蹤她,看到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子(其實是她劇團的同事)。她的內心不時地被這些幻覺困擾著,她還有自殘行為,至於她背上的傷痕,時有時無,是她幻想著自己能像舞劇中的天鵝一樣長出翅膀來。

隨著她逐漸地進入角色的內心,她感到自己變成了黑天鵝,片中有一段戲(電腦合成的),Nina確實長出了翅膀,腳變成了天鵝的蹼。

「唯一阻礙你前進的障礙是你自己。」法國舞劇導演對於Nina的一番話,觸動了Nina為了演好這個黑白雙重角色而大膽地突破自我。

片中還有一位女配角對於劇情很關鍵。她叫Lily,也是芭蕾舞演員,Nina的同事。也是黑天鵝一角有力的競爭者。

她背上紋著一對翅膀,她喜歡穿黑色的服裝,抽菸,甚至吃搖頭丸,泡夜店,不顧芭蕾演員的禁忌,吃垃圾食物。她的作風符合黑天鵝的性格。有一段戲,在宣佈Nina擔任主演的晚宴上,Lily與Nina在洗手間偶遇,Lily對於Nina有好感,她甚至脫下了自己的內褲,她很可能是les。Nina迴避了Lily。

但後來Nina還是和Lily混在了一起,一起去泡夜店,蹦迪。因為Nina內心是白天鵝,為了演好黑天鵝,必需要釋放自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與對自己有好感、具有黑天鵝特性的Lily交往。

影片中有一段Lily與Nina大膽火爆的床戲,也是Nina的臆想。Lily露出了背後黑色翅膀的紋身,Nina享受著ML,表明了 Nina渴望黑與白融為一體,自己也能擁有黑天鵝的內心。

到了後來Nina扔掉了家裡的毛絨玩具,把房門鎖起來,不聽母親的話,公然與她對抗,內心裡黑天鵝的一面顯現了出來。

片中有一段場景,Lily帶Nina去泡夜店,認識了一對GAY。其中一個男的詢問Nina的職業,Nina便自我介紹。事實上她所有的生活重心,甚至可以說是生命的意義全是芭蕾。除了芭蕾,她沒有什麼可以聊的,她告訴那個男的自己馬上要主演一部《黑天鵝》舞劇,故事的梗概是*****,後來天鵝自殺了,那男的一聽,便說這真不是個愉快的結局,但Nina卻說這是個完美的結局。

影片自始至終展示了Nina是一位完美主義者,做事追求極致。同時也反映了芭蕾舞行業演員激烈的競爭及巨大的心理壓力。Beth也是一位很有獻身精神的演員,視芭蕾為生命,不能繼續演出了,她很難過,去撞了汽車,但法國導演卻輕描淡寫地說這樣的舉動是為了引起他的注意。他對演員們很嚴厲,逼迫演員入戲,顯然他主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體驗派。這是個壞壞的男人,也是個十足的藝術狂人。

藝術不僅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內心的釋放,為了演活黑白兩角,Nina內心充滿掙扎,人格分裂,再融合起來。最後她終於突破了自我,把自己的生命投入了黑白天鵝的雙重角色中,完美地演完了《黑天鵝》,此時她眼前舞台上的燈光已經一片模糊。

Bravo!

此時字幕映了上來,我的雙眼依舊盯著螢幕沉浸在本片中。

本片的配樂也很出色!我豎起了一個大拇指,又立馬豎起了另一個大拇指。

對於Nina的演出一聲叫好,又一聲嘆息。

Natalie Portman實在不容易,能夠演活Nina這個內心複雜糾結的角色(演這個角色一定很痛苦)。向我的Natalie致敬!也向本片導演致敬!

本片不僅展示了完美主義者對於藝術的獻身,更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負面意義,家長們可要注意了!

為了藝術必需要有犧牲精神!

正如片中Nina所說,《黑天鵝》是個完美的結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