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舞力全開3D--Step Up 3-D

舞出我人生/舞出真我/舞法舞天

6.2 / 60,357人    107分鐘

導演: 朱浩偉
演員: 夏妮文森 瑞克馬蘭布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瑪麗奧

2010-12-25 09:07:59

光影舞動


由於是第一次在豆瓣上寫影評,請允許我在開頭寫一些矯情的話,類似於我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啊,我寫的什麼狗屁東西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啊,我只是想發表心聲而不是作出判斷之類的話.總而言之,我只是在看完以後想分享些什麼.
----------------------------分割線--------------------------------------------
這部是舞出我人生的第三部續集(廢話),說實話,本人還是由衷地懷念第一部.(砸場)在我印象中除開極少數續集可以超越開篇以外,續集往往成為斂財的工具而落得身敗名裂的境地,可喜的是大部份都達到了最初的目的,就電影盈利性而言他們都是成功的.
由於本學期也拍了一部十幾分鐘的短片,註定巨爛無比,可是這其中的艱辛與磨礪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了解和感知.劇本寫作,分鏡頭劇本,聯繫演員,燈光,音樂,剪輯......才知道電影這種東西不是一般神人(注意是神人)辦得到的事。所以現在再來看巨匠們的作品往往帶著仰視的目光與虔誠的崇拜。況且這部緊跟時代潮流3d的電影,實在是值得一看。(ok,我覺得不應該我來說這個。)
首先我想談的是這個片子的靈魂支柱:街舞。(還是用了比較呆滯的影評格式)本人從3歲開始習舞,(雖然是民族舞)深諳舞蹈這個東西需要51的天賦和49的汗水,並不是說努力是徒勞的,只是多一份天賦就意味著你就在起跑線上前進了不止一部。(當然我不是來炫耀我的舞蹈歷史的,更何況已經結束了,在這裡遙遠地對舞蹈說,我想你。)而且街舞,這種絢麗多姿(抱歉用這麼平庸的成語)的舞蹈類型,需要個人展示與團隊協作的完美結合。可惜的是電影需要主角,更需要配角襯托主角,配角顯得尤為重要,而是配角在此環節上的犧牲精神值得我們歌頌。(抱歉,主旋律了。)也許主角就是有了那多一份的天賦吧。(包括過目不忘的長相,這是十分重要的。電影某種意義上是個符號運作系統。)本部片沿襲前幾部的優良傳統,給我們帶來了無數場精彩絕倫(絕對不僅僅是成語所能表達的範疇)的show,由此可見編舞老師的強大與演員本身堅實的舞蹈功底。由於聲音會在後面提到,此處就一筆帶過,聲音的節奏、停頓、爆點等等變化都完美契合動作的節奏,也由此進一步把握影片的節奏。回到舞蹈上來,唯一遺憾的是它似乎遺忘了第一部的初衷,第一部非凡的結合,(至少我在之前沒有看到過,看片過少。)現代性街舞與古典式芭蕾的完美結合,記得第一部裡面男女演員最後的ending show我無論看多少遍還是會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因為它是獨創的(允許我這麼說。)而在第三部甚至是先前緊隨其後的第二部就偏離了這個方面,而在於完全展示街舞的夢幻與不可思議了,這也許是一種發展的趨勢,但對於我個人而言,無疑是有點失望的。
下面談到燈光,借用高科技手段,與令人目眩神怡的各種燈具,不禁讓我想起了陪伴著我的光影魔術手,彷彿真的沾上了些許魔幻的力量而使得影片如此出眾。我們會發現此片中光源在比賽時常常會出現而形成很亮的光環(就是燈所在的位置,我也不太清楚該怎麼描述),我認為這是很有必要的。有了那些出境的環形光源,似乎可以更加把舞台和底下的觀眾,與螢幕前的觀眾隔離開來,而顯示出舞台上舞者的非同一般,由於祭臺上的供品般神聖。(原諒我這麼說,懂我意思就好。)比街舞與芭蕾的結合略遜一籌的結合也出現在了影片的ending show,這一次是主角是光的律動與動作的結合。我十分欽佩那些幕後的控制人員與創製人員,我沒有耐心把他們從冗長的演職員表中找出來,但是他們原封不動是輝煌的。隨著主角動作的輕重緩急,那些螢光蟲就好像聽話的孩子般充當無與倫比的配角,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紅色極細的束光,穿透力特彆強,十分給力的造成了透視感與縱深感,加上舞者的舞步,像是穿梭在叢林之中,異常神秘莫測。值得一提的還有頂光的使用,使得人物清晰可見,由於是頂光照射範圍大,人物身上的光感較均勻,更好的顯示出精心挑選的衣服的質感。(其實還想說些什麼,只是匱乏啊,匱乏.......)這裡需要對比的是第一部中大多用的是柔光,很少有比較硬的直射光,尤其是一場在屋頂(背景是海天一線)男女主角的共舞,這裡光的光的跳躍與勾勒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出於逆光的環境中,輪廓被鍍上一層金邊,(小學作文中常寫,還是很有道理的)隨著舞動身體的移動,光在縫隙中穿透出來,造成了令人舒服且愉悅的光影效果,其實誰說最自然的不是最完美的呢。儘管這裡肯定有很多補光在輔助我沒能發現,但是魔幻時刻的力量還是不容置疑的。
演員,無疑是男才女貌(這裡採用互文)。由於觀眾在多年的觀片培訓中已經有意無意地形成了主角意識,尤其是好萊塢電影更是比比皆是。以致於觀眾似乎漸漸喪失了為主角擔驚受怕的階段,反正無論遇到多大的危險,生死離別,背叛,誤解,最終終歸是大團圓的結局,好人戰勝壞人的童話,當然這也是每個人所願望的結局,儘管有人會說偏愛悲劇,杯具也一度在網路上風行,但是小的在這裡弱弱地懷疑一下應該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生活會終止在下水道或者亂槍之下死不瞑目吧,或者是心中小小的黑暗面,讓這些人喜歡看別人痛苦,享自我幸福。這裡就有一個矛盾,電影就像人生是一個歷程,每一段進展應該都是引人入勝,不可預知的,這樣才具有電影奇幻的魔力,可是現在主角性格養成和故事情節發展都在人們意料範圍之內,或者觀片能力無敵的人都會不屑地預測出接下來該發生什麼。這應該還是可以算是演員賣力演出之後的悲哀吧。電影發展到這個地步,如此的繁盛的背後也是情節的匱乏,該經典的都經典完了,又到何處去尋帶給觀眾非同一般視覺享受與思維之旅的idea呢?這是一個問題。因為不可能每一部影片都想記憶碎片一般給力。(個人偏好。)不過這一部的男主角小花痴一下挺養眼的,很正,不過還是懷念第一部的泰勒,在影片中是這個名字吧,忘了。女主角其實也挺養眼的,但就是看著哪裡有點不舒服,很可惜,第一、臉上酒窩太多,少說也有五六個,這個還是不太工整的,第二、眼睛好像有些耷拉,演員眼睛不出神時十分危險的。.......最值得注意的是那個可愛的長得實在....(肯定有人中意他,為了不得罪,我不說了)的小男孩,是極富教育意義的。正應了他自己闡明的理念,他之所以跳舞時因為舞蹈可以帶來改變。確實,日常生活中埋沒在人群中的芸芸眾生,只要音樂就位,燈光聚集,舞動開始,他也可以成為那個the one。所以,像我們這種平常人又何嘗不可了,還是小提示一下,這裡還是有個天賦的問題在作祟。
接下來是更激動人心的部份了,音樂,哇,因為太激動,允許我去廁所一下,回來更大家分享絕妙的音樂。
現代的電影更多的傾向於視聽語言的綜合,與早期的無聲片不同,除去現代電影中的聲音,電影簡直慘不忍睹,索然無味。因為聲音已經在幾十年的發展中逐漸成為一支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力量,畢竟人們長有兩隻眼睛,同樣也配有兩隻耳朵,如此等同的地位不容許電影偏向於任何一方。至於鼻子和嘴巴得先忍忍,其實未來也觸手可及,等模擬現實發展到飛黃騰達的境地,這些奢侈的願望也就不遠了。不知道自己分析得正確與否,這部電影的配樂與時尚潮流是緊密結合的,很多音樂都是耳熟能詳的夜店必備,(這裡允許我問一個問題,比較重要,出現在影片9分30秒左右的那首歌哪位神人知道歌名,就是歌詞中還出現了什麼new york,brand new什麼的。謝謝.....i am drunk with it)夜店必備有什麼好處呢,節奏感強,音樂魅力無窮,吸引力非同凡響,會讓會跳舞的不會跳舞的都想隨之或放蕩或激烈的解放身體,舞出自己的步伐,畢竟生存如此險中求勝,很難有機會徹底釋放禁錮已久,潛藏在內心深處孤獨的靈魂,任之放浪形骸。正如這裡的山路十八彎一般,這裡的舞曲也是十八般舞藝各顯神通的催化劑,所以音樂編輯師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最終敲定曲曲經典的配樂。當然,全片貫穿快節奏,重金屬,頗具迷幻色彩如毒品般欲罷不能的音樂會使人身心疲憊,產生窒息的感覺,所以影片很聰明的在其中加入了一些舒緩的,小節奏的,輕柔的音樂與此搭配,更是帶來了有點類似於雨中曲性質的歌劇在其中穿針引線,就小男女主人公那段街道之舞我是多麼為之神往啊,這才叫做浪漫。總而言之,音樂,perfect。
本來還想說點什麼,發現已經寫不出了,就到此打住吧。不管怎麼樣,此片是值得一看的,電影,造夢的工具,此片是絕對符合的。在這個狗血的下午,在我凍僵了的下午,窩在寢室裡看它,心裡始終是溫暖的。晚安,各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