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99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NDA

2010-12-26 19:01:01

《趙氏孤兒》之我見


  如果因對歷史人物程嬰的敬重而看這部影片,結果必然是大失所望。

  歷史上程嬰及公孫杵臼對危難中趙氏孤兒的營救及最終士大夫程嬰的結局都將忠肝義膽這一大臣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世人心中。

   然而電影《趙氏孤兒》卻沒有從歷史真實的角度闡述趙氏孤兒的故事。從故事的開始到結局,都絲毫找不到任何與「忠義」有關的字眼。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說這不是一部好的作品。電影版《趙氏孤兒》在陳凱歌導演的詮釋下被賦予了別樣的生命力。同樣給人以震撼的感受。

  電影開篇將程嬰定位於一位市井小人物,這就註定故事結局不能以程嬰的自刎而告終,畢竟一介草民難以有如此高尚的節操。

  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的心一直是糾結的,這樣的定位該以怎樣的結局收尾?直至最後一組吳宇森式的鏡頭化解了這場質疑,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不得不佩服編導的用心,在不失大體的情景中刻畫出一個感人的結局無疑也是藝術追求所要達到的最終審美要求。

  對《趙氏孤兒》褒貶不一的根源,也無非是源於電影對歷史情節的改編。一個全新的定位必然導致一個截然不同的主題。這就意味著編導要重新審視這段歷史,然後將一個個人物剝離開來,分別分析他們的性格特徵,既而找到一個全新的出發點。

  電影最大的改編莫過於對人物程嬰的定位,這一定位牽扯了他與諸多人物脫離了干係,譬如公孫杵臼,完全成了陌生人,原本故事中「苦肉計」被「被動獻子」所取代。這段情節引起了不少爭議,編導固然要考慮很多人先入為主的情結,公孫杵臼這一朝臣忠義的形象不能被磨滅,怎麼能將一介草民與忠臣義士之間的 「密謀」展現的盪氣迴腸呢?於是導演製造了公孫杵臼捨身護子時「我對不起趙家」一幕,也算對的起歷史上對於他的忠義的詮釋。而對於程嬰,就不得不剝奪他忍辱負重,承擔「告密」罵名的悲壯情節,由於自身身份的限制,他只能作為一個默默的無名小卒。但是導演在這段的處理上還是可圈可點的。因為他突出了令一主題 「人性的善良」,通過程嬰獻出自己的孩子進而製造了一個看點,這便是陳凱歌導演所說的「因其微小,方顯其偉大」。

  而後來,程嬰帶著趙氏孤兒投身屠岸賈門下,這一段歷史上自然是沒有的,是導演為了使電影劇情更緊湊,更具戲劇色彩而製造的,為了使銜接更為自然,編導活活將「復仇」二子強加在程嬰身上,當然他是一介草民,這也無可厚非,只是令本想隱居深林撫養趙孤的程嬰受委屈了。然而故事的後續發展竟然演變成程嬰與韓厥的密謀,將矛盾指向「趙氏孤兒能否向其義父屠岸賈告密」,這的確有些牽強。也許編導想要表達的是程嬰為了達成最終令屠案賈生不如死的的目標而不擇手段,可是這未免太貶低程嬰的作風了,與其善良的小市民形象不甚相符。這段情節在發展的過程中尤為讓人糾結,到底程嬰是否在灌述趙氏孤兒復仇的思想?如果沒有灌述,他為何要將事實告訴他,從而挑起趙氏孤兒與屠岸賈的爭鬥呢?如果是在灌述這種思想,無疑他是要親手葬送了趙氏孤兒的性命,而他最終卻為趙孤而死,這是否有些弄巧成拙?還是僅僅因為迫不得已,良心發現?我更願意相信最後一種結果,那就是萬事都在變,誰也不知事情會發生到哪一步,而往往人一瞬間的決定會顛覆整個計劃。但重要的是在你決定的過程中,是你的人性善良打敗了自私還是自私勝過了善良?這一點在韓厥釋放莊姬母子上也得到體現。

  總而言之,《趙氏孤兒》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展現的小市民無意間捲入政治爭鬥的悲劇故事,帶著以小見大的思維去看,但切忌用歷史的眼光去點評。

來源於:http://www.ganxiang.info 原文地址:http://www.ganxiang.info/article/1959.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