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ebecca

2010-12-28 05:32:24

假作真來真亦假——黑天鵝神馬的,都是浮雲


      很早以前,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如果一個故事,要嚇人,但是又不能死人,那應該怎樣做?Black Swan給了我一個答案。此片打著「驚悚片」的名頭,從頭到尾,卻沒有任何一個誰掛掉,要嚇到觀眾,最好的辦法是直面死亡,還得有N多種殘忍死法那最好嘛——詳情請參考各種番茄醬電影,諸如電鋸驚魂系列和人皮客棧系列神馬的(那些我都不敢看)。
    前面說了,不許死人,但必須嚇人。怎麼辦?精分!精分的後果是產生幻覺。怎麼樣來表現這個幻覺,這就關係到電影能不能成功的嚇人了。
    精分之後產生各種幻覺中,一片狼藉中的血腥和人物歇斯底裡的受驚樣子都是常態。這些,黑天鵝該做的都做好了。此外,就是超現實的,夢境一般的畫面了——沒有這些畫面,這部電影也許就不那麼美了,Natalie Portman小姐的好友,美國著名設計師Rodarte姐妹也可能就沒了用武之地。
    扯遠了,光是多元化的表現精分後的幻覺,肯定還不足以嚇到觀眾。主人公視角的跳躍才是關鍵。
    從女主人公Nina的視角出發的幻覺場景不少,但是它們都不屬於壓軸戲份,最多是鋪墊作用——比如她睡在浴缸里,仰面看到Beth的猙獰面孔,又比如她看到家裡牆上的裱畫全部都變得面目可憎。
    以及高潮前夕,她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的動作不一樣。這個時候鏡子大概是一個表現視角過度的道具。
    黑天鵝獨舞前後的一幕最為精彩。Lily要和Nina爭奪「黑天鵝」一角,爭執中,Nina用玻璃片殺死了她。自己上了舞台。這時候奇特的景像出現了,Nina一邊跳,身體一邊發生了變化,她的手臂皮膚漸漸變粗,然後長出了黑色的羽毛,最後變成了一對黑天鵝的翅膀。這個過程的表現,並非從Nina自身的視角出發的,而是跳到了她之外,把她和舞台都表現在出來。而舞台下的觀眾則直接被忽略了——他們不能像螢幕前的真正觀眾那樣,看到Nina長出翅膀的畫面。在我看來,這是電影裡最美麗的一段。
    可以肯定,這是Nina自己的幻覺——這一幕結束的時候,鏡頭一轉,Nina還是和往常一樣,並沒長出什麼黑翅膀來。而且,剛才被她殺死的Lily,又活生生出現在鏡頭裡,還微笑著祝賀Nina的演出非常成功。Nina回到後台,突感腹部陣痛,這才發現,剛才她拿玻璃捅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一味的從主人公的視角出發,或許不如偶爾跳出主人公的視角,這樣觀眾才能被更好的帶入劇情中去。視角的跳躍,在《黑天鵝》一片中,過渡得非常的自然流暢,也非常的精彩。
    但是導演的技巧還不侷限於此。畫龍點睛的一筆其實早在高潮前就已經點出,但是要到臨近結尾的時候才能看出——Nina的皮膚長了疹子。而且情況還一天比一天嚴重。
    這個疹子是伏筆,觀眾們自然會曉得,這個疹子暗示著接下來Nina會產生一些重要的變化,甚至是異變。哪怕是她真的變成了魔鬼,有了這個伏筆,也不是那麼令人不可理解。
    如前文所說,這個疹子更是點題之筆。不錯,觀眾真的等到了——Nina真的異變了,長出了羽毛,變成了黑天鵝。但是,鏡頭一轉,分明告訴你,只是一場幻覺。假作真來真亦假,黑天鵝神馬的,都是浮雲。
    這一筆,把已經被帶入劇情的觀眾狠狠地從雲端扯下來,感覺就像坐了一把歡樂谷裡的「跳樓機」。
    只是,究竟是Nina的幻覺?還是觀眾的幻覺?抑或可以說,就此,觀眾走進了Nina的內心。體驗到她內心的黑暗,她的心路歷經的地獄之旅,以及,最重要的是,鳳凰涅槃一般的痛苦?
    俗話說,攻心為上。黑天鵝帶給觀眾的驚悚,或許正是如此。
    電影結束的時候,還有最後一擊,伴隨著觀眾的喝彩聲和熱烈掌聲,一片白光中,Nina重生之後的笑臉慢慢隱去,而結束的字幕浮現——明快的白色背景,與片頭的黑底白字,氣氛迥然不同。到底是慶賀《天鵝湖》演出的成功,還是Nina的重生,還是觀眾們的解脫?甚至是不死人也嚇人的驚悚電影的誕生,抑或都有。
    同樣是年底檔期的主流大片,對比一下國內的《非2》,《趙氏瓜子兒》,和《黑天鵝》,我贊同有豆友說過的「國內電影死結在劇本」,但我還想指出:重要的不是敘述什麼故事(黑天鵝這種疑神疑鬼,一驚一乍的自我驚嚇的片子依然可以拍出味道,而趙氏孤兒這種悲壯的史詩級題材照樣可以被拍得前功盡棄),而是怎麼敘述一個故事。這是一個老生常談,只可惜,能做好這件事情的人,真的太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