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8,021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430木子青爭

2010-12-28 08:56:43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體會電影之美
首先,要讚美一下這部電影的畫面美和音樂美,給我完美的一次視覺和聽覺的享受。雖然有人會說電影最重要的是故事內涵和所闡釋的哲理和寓意,我贊同這樣的說法,但是在要說這一切之前,我還是不得不要強調一點:美感優先。電影的優美的畫面,色彩和搭配都恰到好處,音樂流暢毫不累贅,無論是配樂還是故事中的合唱音樂都契合與故事,感人至深的時刻都是在音樂想起的時候,因為此時音樂已經化為語言、化為詩歌沁人人的內心了。我是在享受之中看完整個故事的,電影帶給我的整體美的感受是先於故事給我的思考的。因為我覺得,這種美的感受是直擊人的心靈的,這是一種感性的衝動,是超越理性的。
相信,個人對於美的感受力決定一個人對於世界的感受力,所以,對於電影美感的準確把握有助於真正理解故事,理解任務的內心。如果沒有對於美的把握,對於細微內心的敏感感悟力,又怎麼能體會到馬修老師細緻入微的關愛,又怎能理解莫杭治這個敏感的自卑又自傲的問題少年,為何因為馬修老師與自己母親的接觸而產生如此強烈的反應呢;又怎麼會理解蒙丹這樣的邊緣學生,具有怎樣的內心痛苦,他那詭異的笑臉里不僅有邪惡還有無奈何渴望理解,而不是簡單的將其看作是電影中一個讓人厭惡和恐懼的小青年;更不會理解整部電影導演所要帶給人的思考,教育以及教師如何定位那微妙的價值判斷。
個人雖然對於電影不是很內行,所看過的法國電影並不多,也從未深入研究過其電影流派之演變,但是,我依然敢於大膽說,我獨愛法國文藝片,就是愛其中的獨特味道。《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具有法國電影獨特情調的電影。因此,我對於此電影的感受也許來自於更持久的崇拜,所以我願意結合之前所看過電影的記憶,借《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來書寫出我對於法國此類電影的一點心靈的感悟。
看了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再一次感受法國文藝電影獨特的影視魅力,畫面的色彩總是那種淡淡的暖色調,但是卻沒有絲毫使人慵懶的感覺。陽光總是溫馨燦爛的,隨意的灑向大地,但是隨意之中流露出一種精緻,這種精緻體現在每一片樹葉飄落時的優雅姿態里,體現在每一縷陽光照射的角度里,也體現在每一陣清風吹動裙邊時的輕盈蕩漾。房屋總是錯落有致,牆壁總是帶著斑駁的脫落痕跡,這種斑駁隱藏著歲月流失的痕跡,是平凡人生活記憶和見證,而每一個平凡人生活背後隱藏著一種憂傷,用法國的浪漫來解讀生活中的悲涼,這種獨特的心靈感受,就同那斑駁的牆壁照耀在燦爛的陽光伴之以悠揚的音樂,舒暢之中帶著憂傷,苦澀之中帶著絲絲的甘甜。這種味道是那麼的獨一無二,根本無法被模仿。這畫面看一眼就忘不了,就像是漂泊多年的心靈終於找的了停靠的港灣,立即的會產生一種依賴,彷彿自己苦苦尋找已經多年,在這裡沒有風暴、沒有波瀾。又像是遊子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那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好像一切都理所應當,就像在我的心裡隱藏著這樣段記憶,而電影畫面就是自己的回憶一樣,這種畫面總是特別契合我的感受。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音樂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故事就是圍繞著音樂而展開的,馬修老師作為一個教音樂的學監,被介紹到「池塘之地」這所問題學生再教育學校,就像校名一樣,故事一開始馬修老師進入「池塘之地」這個問題學生的地獄,個人人生也到達了新的低谷。而馬修老師用他的音樂,逐漸感化了學生,在教化頑劣的學生時馬修老師拋棄了學校盛行的嚴厲打壓方式,而是用寬容的愛心,用理解和鼓勵逐漸重構了這些問題學生的人生觀。當伯爵夫人來學校參觀馬修的合唱團,當歌聲響起的時候,感動的不僅是伯爵夫人,還應該有畫面之外的我們,應為我知道馬修成功了, 孩子們用歌聲證明了自己也在歌聲中找回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快了,重要的是這些原本被遺忘的少年,終於能夠找到一種自我存在感了,而不再是被遺忘和忽視,也只有在這種鼓勵和認同之下,莫杭治才能真正體會到感恩和自豪,才能最終的有所成就。就像歌詞里所唱的一樣: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熱忱、榮耀之港、童年的歡樂轉瞬消失、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在音樂飄揚的時刻馬修老師陪同學生們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成長,作為觀眾的我們也伴隨故事一起,經歷了一次對人生的感悟。
音樂在昇華感情方面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莫杭治那天籟般的聲音縈繞於耳旁,伴隨著鋼琴動感的搭配,人的靈魂在那一刻是會飛揚的。獨唱部份的高音超脫於低沉伴樂之外,彷彿是穿透整個「池塘之地」的天籟之音,感情在這一刻得到昇華。 每一段音樂都相應有一段故事,所以每當電影中旋律響起,總能勾起一段對於電影的回憶,而這種回憶又變成自我的一種記憶,於是在一次次的重溫和回顧之後,音樂變成了一種記憶習慣,成為生命的背景音。因為音樂使得記憶流暢串聯起來,給予記憶動態的力量。


2成功教師的標準
故事的開端從已經成為著名指揮家的皮埃爾•莫杭治((Pierre Morhange)開始,作為功成名就的人士,由他來引起這個故事。因為他是故事的主角嗎,當然不是。因為他最終在社會上成功了,在一般意義上來講,他的成功源自於馬修老師的慧眼的苦心栽培,由此足以證明馬修老師的教育影響,證明教育的真正意義,在倒敘時從他開始似乎合情合理。由此,我不要問了:「怎樣的老師才是成功的老師,所幸莫杭治成功了,假如他沒有這麼大成功,馬修還是不是一個成功的教師呢,那麼這個故事還有沒有如此強的感染力呢?」由此所引發的問題是非常的重要,因為這是一種價值標準判斷,教師的成功與否誰說了算,是由學生日後的社會地位所決定的嗎,在這裡問題上的判斷標準所體現的才是對於教師的真正尊重和理解。
雖然,馬修在日記的最後傷感地寫到:「偉大的藝術家對著鏡子看到了真實的自己,我叫做克雷芒•馬修,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但是,正如年老的音樂指揮家莫杭治所說 :「馬修所做的一切都成了他自己的秘密。只是他的秘密?不,不僅僅如此。」作為一名音樂家,馬修沒能在音樂的領域聞名世界,他是失敗的:作為一名學監,他被校長不公正地辭退而失業了.可是,作為一名教師,馬修滿懷著愛心、責任心和教育的智慧對待他的學生,他所做的一切會被所有收他啟發過的學生記住,這樣的老師無疑是成功的和幸福的。
所以說馬修是成功的教師,主要是從兩方面所體現的 ,一是,馬修作為老師「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成功的改變了「池塘之地」那些問題少年,從心裡層面來講,那些被忽視和被打壓的少年在馬修老師的啟發之下,逐漸找到了童年的快樂,實現了人生觀的改變。所以作為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但是他用美妙的音樂來喚醒孩子因為恐懼和失落而冰凍的內心。所以可以說馬修成功了。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靈魂的雕琢者,是人類一切美好天性的呵護者。
但是同時,教師的學術修養是作為一名成功老師的基礎,畢竟老師不是單純的牧師工作,只開啟學生的心靈是不夠的。要實現學生的發展,良好的學術修養也是必不可少的,馬修是不是一個好的音樂教師呢,我看是的。馬修老師,運用音樂進化了學生的心靈,作為一名音樂老師,還有比這更優秀的結果嗎。那麼多優美的樂曲,都足以證明其音樂修養水平,另外重要的一點,莫杭治的成功也能說明問題。
所以,真正成功的老師是在心靈和學術兩方面都成功的。讓人敬重的教師就是用他們的勇氣闡釋了什麼是教師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教師內心對於職業的認同感、自我生命的尊嚴感不是來自世俗的名譽和地位,而是在勇氣的支撐下對教育夢想的堅守。我們必須擁有行動的勇氣 。在追去學術的成功同時,必需要主義到教育的本意是培養公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