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

致命魔术/顶尖对决(台)/死亡魔法(港)

8.5 / 1,447,678人    130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休傑克曼 克里斯汀貝爾 米高肯恩 史嘉蕾喬韓森 大衛鮑伊 安迪席克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空律

2010-12-28 15:09:05

電影魔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過Inception之後近半年,我才看到這部The prestige,不過後來者反而居上——我對這部稍後觀賞的作品喜歡更多。

和前者類似,The prestige也是從故事本身接近1//4的時間點處開始電影的進展,先補充完前因,再與觀眾一同追隨後續的發展,比完完全全的回憶倒敘更吸引人。
如同突然闖入一場別人的審判:首先我們會好奇控辯雙方是什麼來頭,誰居上風;各人的證詞證人是什麼;然後會去猜測並驗證我們的猜測。電影對兩位魔術師過去的講述可以間接解答這些問題,同時也拋出更大更有魔力的誘餌-- 「大挪移」的關鍵部份到底是怎樣的? 隨後,天性使然,觀眾必然要窮追不捨,不斷猜測,一路求證,直到獲得最終結果。在將近結尾的時候,順理成章的引入斯嘉麗詹森,防止觀眾自以為猜到結果,放鬆注意力,也激化了一下矛盾,並讓因果關係更通順。這樣的方式下,這位導演的控制欲很好的分散並實踐在具體的行文中。(個人認為這是他一貫的出色之處。)

和前者對比,我看到的本片另一個亮點是競爭雙方的對立和雙方善惡的不確定性。在盜夢中,無論夢有幾層,我們一直都明確小李是」好人「是主線,在追他的經歷跑。而在The Prestige裡面,雙人組和複製組兩方像在拼搶一樣,當我的心偏向一方的時候,另一方就會做出一些舉動讓我動搖。導演和編劇把觀眾置身於獨立的境地,讓競爭雙方之間相對的善惡變得越來越模糊:雙人組和複製組最初的矛盾爆發,即故事的發端,是雙人組的失誤造成複製組痛失愛人,這是一清二白的對錯,毋庸置疑。所以,複製組向雙人組的回擊是看似合理的。可是,事件繼續發展,他們互相「攀比」的意義越來越脫離初衷,其中的對錯也越來越微妙。就好像,導演先從一道明暗交界線起步,然後向兩側推,灰色調子的層次越來越多,最終將平面做成了視覺上的三維。這點很妙。

導演將論據均勻分佈,並和本身內容統一。我是看到「not today」 的時候意識到可能是兩個人,不過當時實際上想的是精神分裂之類的東西;看到特斯拉的機器放電的時候,也想到了會不會是傳輸機之類的東西。但是,無論如何都不如導演/編劇設定的更恰切。不考慮過多的變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理論,把背景放在電氣時代而非科技可以創造一切時期,他實際在給電影設置限制條件,在減少可用的思維道具。這種情形下,他拿出了一個很特別的結果時,我們會目瞪口呆,又覺得合情合理。其實,我覺得這也暗含了電影中反覆重複的對「魔術三段論」的描述,拿平凡的東西,做出奇的事情,從而化腐朽為神奇。如果他設定背景為無限可能的技術文明時期我就不會覺得怎麼有趣,如果用精神分裂來充數,那就更水了。

我們討論特斯拉的時候,發現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層:為什麼雙人組會出知道特斯拉?雙人組知道特斯拉可以造出複製機器嗎?我覺得,雙人組只是在展覽上看過特斯拉展示中機器出現的恐怖的一面,欲將複製組引入死路才提供這個線索的。科學家和複製組的初衷都是研究一個物質轉移機器,並且科學家也不能夠確定其是否會成功。是在後來試驗中才發現,這個機器可以使用,但是實際上是複製機。科學研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確定性,也是信念和資金的產物吧。

無論是哪邊,目的從一開始的復仇逐漸變換成了對這件事物的執著,對戰勝對方的狂熱。偏執狂真的成功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們甚至硬是找出了兩種方式來實現。當然,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偏執狂可以絕對的成功,但是是無法生活的。偏執狂應該不僅僅是對成功的執著。對他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對這個從事的事業產生巨大影響都不是他們的終極目的。我總覺得他們的樂趣在自我實現的這個過程中。將自我提純昇華,不惜代價,樂此不疲。而生活是需要妥協,需要和別人混雜的一件事情。所以,要工作還是要生活?先得做個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