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28,416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優遊卒歲

2010-12-28 20:44:27

《黑天鵝》:那群迷幻中的邪惡舞者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出道未久,影片至今也只拍過數部(確切地說是五部),但聲名之大,少人匹敵。最近的一部黑天鵝,又是未公映即已眾人熱議,讓人不想看都不行。雖說此片在各大影節上收穫不多,且我對此公也提不起多大的興趣,看過他的一部影片,那是一部讓他聲名雀起的電影,《夢之安魂曲》,批評不敢,因為太多的好評,只能說這不是我的菜,對於他只好敬而遠之,連他那部更有名的《摔角王》,也未敢看。但此次《黑天鵝》我還是有些興趣的,這種深入於芭蕾舞台之後的影片,以前未看過,對於像我這樣迷戀芭蕾的人來說,肯定應該一看的,何況還是圍繞著老柴的《天鵝湖》來說事,那可是引我進入古典音樂的曲目,更引起了我的興趣。但一觀之下,卻至為失望。我看到《黑天鵝》中的達倫,仍然還是《夢之安魂曲》裡的達倫,充滿了迷狂而混亂。而《黑天鵝》里那些白天鵝黑天鵝們,彷彿也都如吸毒過量似的,在迷幻之中跳著芭蕾,在HIGH|中展露著沒有來由的人性之惡。我所看到的《黑天鵝》,只是一部吸毒者的芭蕾版。
其實,說得不好聽一點,這是一部概念先行的作品。阿羅諾夫斯基先生想拍一部關於天鵝湖的電影了,由芭蕾中黑白天鵝的故事,一人雙飾兩角色的習慣,想到了人性的兩面,再由傳聞之中舞者之間的勾心鬥角,想到人性之惡。於是,一切故事都得圍繞此而展開,所有的矛盾衝突都得在此主題下進行。本來應該豐富的故事而變得單調,似乎劇中人物的存在,只是為了搶爭角色,相互之間如仇敵。娜塔利·波特曼所飾演的主角,本來應該是個很飽滿的形象,結果也變得臉譜化,她非白即黑,在白與黑之間掙扎。她本應是個乖乖女,就像那隻純潔的白天鵝,雖然內心也有躁動,卻將那種躁動緊緊地包裹於自己謹嚴的外表之下。她是一個很棒的芭蕾舞者,跳白天鵝是沒問題的,不過此次導演卻要求一人分飾黑白天鵝兩角,這對於她就有難度了。導演總認為她難以體現出黑天鵝心中的那種惡,也沒有黑天鵝身上的妖冶與誘惑力,於是就不斷地誘發著波特曼心中的邪惡。最後終於黑暗面佔據了她的心靈,她也很好地詮釋了黑天鵝的角色,不過卻是以生命為代價去詮釋的,她倒在了舞台上,以鮮血成就了完美。
達倫大概很得意於這樣的意象,一人分飾善惡兩角,恰恰代表了人性中的兩面。最後潛藏著的惡戰勝了良善,體現著人性中善是那麼的脆弱。在電影中,不光波特曼如此,似乎劇中的每一人都露出了惡魔的獰笑,他們都成為惡的力量,逼迫著波特曼這個電影中唯一的善改弦易轍,也加入於惡的行列。為了爭奪角色,波特曼的同事們是多麼的邪惡啊;為了誘引出波特曼心中的惡,劇中芭蕾舞的導演使出了各種惡劣的手段;即使是波特曼的母親,這個未曾成功的前舞者,也是變態地將壓力與自己的期冀強加於波特曼身上。這哪裡是美麗的天鵝湖,簡單就是群魔亂舞的人性地獄。達倫認為他已經深刻地挖掘出了人性的複雜,描述出了人性的黑暗面。但達倫錯了,他錯在將複雜的人性僅僅看作黑白兩面,認為人性之中只有善與惡,人的行為就是由善與惡的此消彼長來支配的。其實人性遠非如此的簡單,如果只有善惡,人類社會不會像我們所經歷的生活那樣複雜。人性是多面的,黑白只是其中兩色,還有眾多的色彩和灰色的地帶,這樣的人性才是豐滿的,這樣的人性才可信,刻畫這樣的人性才能讓電影更有內涵。而達倫卻將人性臉譜化,所以電影中的人物顯得異常的蒼白,似乎只為此部電影而存在,他們難以存在於現實的生活之中。好在電影中的演員表演還算賣力,特別是波特曼的表演,確有可圈可點之處,讓這部影片挽回了一些顏面。從各個電影獎的評選結果,我們也可得知,雖然此片名氣衝天,但能收穫的大多都是表演類的獎項。
《黑天鵝》中還有一點讓人難以容忍的,就是劇中的人物似乎都處於迷茫與瘋狂之中,如同吸足了古柯鹼的隱君子。看此片有時感覺恍惚仍在《夢之安魂曲》的情境之中。大約阿羅諾夫斯基從未從「夢」中走出過?只是可憐了柴可夫斯基美妙的音樂,成為這場毒品鬧劇的背景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