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溫柔的慈悲--Tender Mercies

温柔的怜悯/温柔的慈悲/温柔的怜悯

7.3 / 12,011人    92分鐘

導演: 布魯斯貝勒斯福
編劇: Horton Foote
演員: 勞勃杜瓦 Tess Harper 貝蒂芭克利 Wilford Brimley 艾倫芭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南橋

2010-12-28 23:16:55

賢惠的力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前幾天請來幾位朋友吃飯,在座的有台灣人有大陸人,大家就說到了各地女人的特點。我們來自大陸的女同胞自嘲說,別看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地女子看起來都一樣,其實細看一下,差別馬上就出來了,韓國女子一般都對丈夫低眉順眼一臉笑容都能淹得死人,台灣女子說話輕聲細語一臉賢惠能化萬仞剛。而咱們大陸來的女子,看起來一個個滿臉階級鬥爭的模樣。要是這話是我說出來的,那完了,又捅馬蜂窩了,不知要闖多少禍,好在這是我們來自大陸的女老鄉自己說的,是一種自嘲,敢自嘲的女人才自信,說明她有了一種豁達的心胸,而不是小肚雞腸說不得碰不得,這一點,請允許我脫帽致敬。來自台灣的朋友說,在台灣女人從小被父母教育要有「女人樣子」,不然搞不好嫁不出去。女人該是什麼樣子呢?這個問題請路過的女權機會主義者繞過。事實上也沒多少人會在乎你們怎麼想。這個問題只有男性才有發言權,就好比關於男性做的怎樣,只有女性才有發言權一樣。自吹自擂是沒有用的。

說表情比較「階級鬥爭」可能誇張了一些,不過咱們大陸女子滿面凶光的樣子是有的。當然我們男人也一樣。前幾天我看到「洋媳婦在中國」的部落格上,那位洋媳婦給一位希望和一位美國女戀愛的中國小伙提建議,說咱們中國男人,有時候搞不清「自信」到底長啥樣,誤把「沖」 (aggression),當作了一種自信(confidence)。這是咱們剛剛發展成為一個所謂「大國」後的一種暴發戶心態的絕佳總結。我很高興有人能指出我們這些毛病,因為平時,在文化的交流中,關於對方的浪漫想像,常常會錯得荒誕不經。時代是在變化的,以前看林語堂《生活的藝術》,發覺林語堂描述的美國人的缺點,基本上都已經成了而今中國男男女女的缺點,足見幾十年來,在與世界接軌之時,我們好的東西沒學到多少,壞東西一學就會。不過作為一個男性,「只緣身在此山中」,毛病也看不出來,還請對方辯友們賜教,我這裡只能從男性的目光,述說女性的品質。

說到中國女人,了解不多的美國人一般都以為是「孝順,尊重,賢惠」的代表,「不像我們美國女人,這麼咄咄逼人。" 可是我在美國生活這麼多年,我發覺有的美國女人,那才叫賢惠。上次尹部長第一次到美國來,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說怎麼美國女人這麼賢惠。他和一對夫婦聊天,那丈夫好像身體不大好,那位妻子言談之間對丈夫的察言觀色,站起坐下時對丈夫每一個小細節上體現出的照顧,讓他深受感動。當然,我一般生活在小地方,小鎮,小城,這裡的很多人還保持著傳統價值觀。在美國的傳統價值觀,亦即基督教的倫理道德。聖經上說女人男人的關係,是要女人尊重男人,把男人當做」頭 「。當然男人也要愛女人,如同基督愛教會。我不知道在大城市,如紐約、洛杉磯,又是什麼樣子。不過我想美國整個就比較多元,即便在大城市,這種傳統的美國人也還是有的。

這個頭開得實在是太長了,我本來想說說《溫柔的憐憫》(Tender Mercies)。這是一部八十年代曾經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的老片子,被我從圖書館淘到,由於看了實在太感動,我這麼一個一直在窮忙的人,居然給看了三遍,然後我又花了一晚上時間,寫了這篇評論來。我讓那溫柔的慈愛,一次一次衝擊我。看到一部這樣的好片子,就想到還有人努力在表達這種清晰的老式價值觀,說明人對於良善的追求是無止盡的,這總能讓人對於人性充滿希望,在我們滿懷戒備的時候,這種良善讓我們放下了武器,讓我們如同一個走過寒冬的人,沐浴在春光之中。

這部電影中的男主角是一個過氣的鄉村民謠歌手和作曲者。我看過的所有關於樂手的電影,從Johnny Cash到Ray Charles的傳記片到Nashville,裡面的主人公似乎都有吸毒問題,要不就是酗酒。我女兒的音樂老師說魔鬼撒旦是一樂手,帶領天上三分之一會音樂的天使叛逃了,所以難怪說搞音樂的人問題多多:)本片也不例外,一開頭就是主人公邁克(Robert Duvall扮演)醉倒在女主人公羅莎(Tess Harper扮演)的小汽車旅館裡。此時的他作為一個人來說,可以說是一無是處,成了碎片(「broken pieces"),事業失敗,離婚,酗酒,年歲漸大。電影裡描述了那位德克薩斯女,如何拾起了他的碎片,讓他成了一個新造的人。

這位德克薩斯女子其實是和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賢惠女子很相似的。好女人造就男人,但一個女人造就男人,靠的不是「馭夫有術」式的「駕馭」,而是無聲無息地影響,就好比水滴石穿的「水」,潤物細無聲的雨。人畢竟不是牛馬,沒有什麼駕馭不駕馭的。你將其當牛馬待,最終也只能得到牛馬才能提供的生活品質。人有思想,有感情,如果不做心靈的對接,所有的努力是無用功。電影中的丈夫由於藝術才華被懷疑而深受打擊的時候,鬱悶地離家出走,那妻子只是倚門而望,雖然內心惆悵而牽掛,但並沒有去一味去抓去管。她在床上做著禱告的時候,那丈夫終於回來,說他在門前開車來回幾次,跑出了好多地方,最終還是跑了回來。差點酒癮復發的他,買了一瓶酒,但是又倒在了地上。

那位德克薩斯的妻子也沒有說話,不是貪功,表揚自己的功勞。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女兒過來,問她爸是怎麼把酒戒掉的,她說就這麼戒掉的,絲毫不去攬功勞到自己身上。事實上那位丈夫一開始在房間裡醉酒,把客房弄得一團糟的時候,她無聲無息給收拾好,我想遇到這種人,鐵石心腸的男子都會被感化。那次丈夫出走回來,她只是默默地說給他去做飯,跟他說白天有樂隊過來,她試圖學唱他寫的歌。那一幕別看平平淡淡,看得人都想流淚。我在想,夫妻相處,其實是和管理是一個道理,你得知道什麼時候「放手」,不要管得太細,成了管理上很被人忌諱的」micromanage"。不明這一生活藝術的人,管的時候管得特死,把丈夫變成「寸夫」,但是需要關心的時候,又退出去,變成「丈夫」。其實一個人做的怎樣,別人都不是傻子,是都能看出來得,沒有必要說個沒完,賢惠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品質,和所謂領袖魅力(charisma)一樣,是做出來而不是說出來的,它能感動人,改變人。一個人的品質如一種馨香,它能把周圍人籠罩在裡頭,不知不覺地改變。

關於做人,中國古代很多教育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為人處事準則,如年少戒鬥,年中戒色,年老戒得,這都是男性中心主義的訓誡。那麼對於女人呢,我想可以這麼說:年少戒妒,年中戒怨,年老戒貪。為什麼女同胞臉上會出現「階級鬥爭」的表情來?因為女人人到中年,出現了不安全感,但是嘴上又不肯承認,於是就喋喋不休地說自己的功勞,試圖藉此抬高自己的價值。有時候又通過貶低丈夫的方式來尋求心理平衡,以致於溫柔和賢良不復存在,家庭出現危機,不想反思自身責任,又無力改變現狀,於是乎責怪丈夫責怪生活責怪社會,怨聲載道,成為傳說中的「怨婦」。不安全感的缺乏是一大問題,它讓人充滿戒備,其實為什麼不學著放鬆點呢?就像我開頭說的那位朋友,自嘲一番,反倒贏得尊重。再說了,美貌能獲得男性的眼球,而賢惠才能穩住男性的心靈。在前者上面下功夫,是一個輸定的遊戲。沒有一個人能打贏歲月。而在後面做出努力,是一個更為牢靠的保障,因為人心都是肉長的。

電影中那位美國妻子原本是一個寡婦,拖著一個小孩,長相也一般,但反倒沒看出她的危機感,我看她也很放鬆,有著一種對於生活順其自然的達觀,並不急著去把丈夫扭送到自己的軌道里,而是默默做自己份內的事情,其餘的一切,她都交託了出去。她是一個真正有愛有信仰的人,她去唱詩班唱詩,為丈夫禱告。她拯救了她丈夫這個困在生活淤泥裡的人,但是並不讓人感覺她是在做拯救,所以電影名為「溫柔的慈愛」。

生活充滿藝術,一個人為人夫為人妻,我們都沒有用戶手冊,然而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可是又相似在什麼地方呢?這樣的片子,倒是給了我們這樣一些思考。我建議民政部以後結婚前,讓女方看一次這部片子,這種教育比什麼婚誓都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