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叄月
2010-12-29 05:22:07
龍捲風:包裝出來的災難經典
大概五六年前在一本電影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盤點災難電影的文章,那篇文章中特意提到了《龍捲風》,把他評為經典災難片,當時的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部電影,衝著災難大片的旗號,我立馬從網上下載了該片,可自己看了20分鐘就堅持不下去了。前幾天看到淘寶上特價甩賣該片的DVD,就順便淘過來用來打發時間,可沒想到這次再看這部影片時完全沒有了五六年前那種乏味、無聊的感覺。
《龍捲風》不像《後天》、《獨立日》這種全球性災難,也不像《2012》擁有火山、地震、海嘯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以實施全方位立體式打擊。這部災難片只有龍捲風這一種武器,打擊的範圍也僅限於美國西部荒野的小鎮,儘管從視覺效果的華麗程度上該片已不能和如今的災難片相提並論,但好萊塢編劇們精心的「包裝」手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說這種包裝即使放在現在也並非時過境遷。從自然常識說龍捲風是一種並不常見的氣象災害,它一般都出現在人口稀少的荒郊野嶺,通常造成的傷害不大。如果單純的從災難的角度來拍電影的話,難免會使影片顯得單調乏味,畢竟不能像《後天》里那樣幻想一場龍捲風摧毀半個洛杉磯。所以編劇們在包裝這個災難故事時第一步就是讓「人追風」一般的災難片都是災難來找人,而這部電影裡是人主動去找災難,科學家為了研究龍捲風想把自己研究的測試裝置在龍捲風周圍「放飛」,電影也由此展開了一段「追風」的驚險故事。但這僅僅是開始,電影最高明之處在於編劇們對電影中不同類型、不同等級的龍捲風的設計,這個設計可以說是電影成功最重要的砝碼,也是戲中最精彩的「包裝」,片中先後出現的四個龍捲風都不相同,第一個是最普通的龍捲風,只是讓觀眾預熱,接下來出場的二號和三號龍捲風絕對讓觀眾大開眼界,二號雙胞胎式龍捲風(實際上是三胞胎,就是一個龍捲風在運行過中突然幻化成三個),三號跳躍式龍捲風(運行軌跡是跳躍型的,時隱時現),在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後,影片的最後為觀眾獻上了巨型龍捲風,即電影中所說的F5等級的龍捲風,其實從災難的角度上來叫,前三個龍捲風沒有造成任何災難,只有最後出場的F5摧毀了一座小鎮。第三步就是為故事增添點情感色彩,這是所有災難類型片慣用的伎倆,《鐵達尼號》里美輪美奐的愛情、《後天》中厚重的父子情.....《龍捲風》也毫不例外,只是這部片子中的三角戀愛情故事現在看來多少有點幼稚。在經過三重包裝後,本來普通的《龍捲風》變成了F5等級的超強型席捲全球影院。
本來一直以為龍捲風在災難片中的表現力和震撼效果上都無法與地震、海嘯、火山這些大規模的自然災害相比,但經過了包裝後的龍捲風爆發出的威力絕不亞於其他類型的災難,尤其值得一提是電影中的聲音效果,雖然這是一部十四年前的電影,可至今這部電影的聲效依舊被電影技術人所推崇,很多人都把這部片子當成檢測家庭音響效果的工具。在這裡我不得不佩服工業光魔特效公司過硬的技術。故事層面上《龍捲風》還是老式好萊塢災難片慣用的劇情,無聊的三角戀模式在狂暴的龍捲風面前完全成了陪襯,不過這並不影響該片在好萊塢影史上的地位,現在想想這部電影被列為經典災難片也算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