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29,742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trick

2010-12-31 22:31:21

黑天鵝的精神分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納塔麗 波特曼從來都不是什麼戲骨,但她總能將靈魂注入到角色之中,讓自己和角色都獲得新生。在《黑天鵝》中,她扮演了一個強迫症和精神分裂的芭蕾舞演員。
  抑制不住的抓撓、厭食或者貪吃都是強迫性神經官能症的表現,而片中的母女無疑都有此類的病症,不同的是母親的是強勢的外顯,而女兒顯得精神薄弱。她膽小怕事、謹慎克制。如同boss所言,只能演好白天鵝,不能演黑天鵝。
電影越深入,你越會發現,她強迫的個性除了和狹隘、封閉、緊張的家庭關係有關之外,其最深處還帶著原始的宗教性。
   母親嚴格的管教讓她對性諱言莫深,純潔的不去觸碰「惡」。這同時也是基督教心靈世界的割裂的寫照,「善」與「惡」的絕對化和通過克制慾望的懲罰達到超脫肉體的純精神境界。而性的「力比多」的力量很強大,長期的壓抑就會變成了懲罰自我和身邊的人的強迫症。
   善與惡、純潔和慾望、黑與白,這些看似對立的元素其實都混雜在一起,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而已,我們只有以放鬆的心態,沒有感情色彩的審視雙方,才能在混雜的世界中把持住自己。
   白天鵝純潔優雅,與慾望絕緣;黑天鵝熱情奔放,充滿誘惑。這對同卵的雙生卻有著分裂的個性,讓她們在一個精神脆弱的人身上表現,帶來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精神分裂。妮娜的挑戰是顛覆性的,在她的自我認同中,自己只能是母親的乖乖女,她想讓自己成為大膽、叛逆、追逐慾望的莉莉,卻只能望之興嘆。妮娜站在惡魔的雕塑旁,看著這個因屈服慾望而面目全非的天使,此刻一定充滿好奇、憧憬還帶著不安。
  她開始嘗試慾望,反抗母親並強迫自己,心路的改變在化妝間搏鬥那一刻達到高潮,在心中她殺死了莉莉並取而代之,其實是將玻璃刺向自己,殺死了那個糾結在自製節慾不能自拔的妮娜,舞台上,一個全新的妮娜誕生了,她強大、高傲、充滿著進攻性的誘惑。她將靈魂賣給了慾望,成就了完美的演出,而純潔,在慾望飛昇的那一刻也像白天鵝一樣成了藝術的殉道者。
  不管是柴可夫斯基或者是阿羅諾夫斯基,《天鵝湖》或者《黑天鵝》僅僅是他們內心善惡割裂的表象,他們和基督教的教義有著相同的無意識根源。百年前,榮格在印度的斗拱飛簷上發現男女雙修的雕像,感受到東方獨有的善惡一體的觀念,他預言,這將是拯救西方割裂精神的良藥——善和惡乃是動態的統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