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苗大貓咪

2011-01-03 09:38:35

釋放那隻黑天鵝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百無聊賴的時候選電影看,如果這個電影足夠給力,整個人就會變得異常興奮,選擇了《黑天鵝》,就是這樣的情況。
    首先,我想讓自己區分清楚,影片中哪些部份表現的是幻覺,哪些是事實。可以說,直到看到Nina在洗手間裡為了洗去手指滲出的血而撕掉一塊連皮帶血的肉時,我才明白,這是一種幻覺,才開始回味之前哪些鏡頭是幻覺,才開始思考,為什麼她的肩胛骨上總有血痕,為什麼會滲血,開始一直以為她得了什麼奇怪的病。直到她對著鏡子從滲血的皮膚中拔出黑色的羽毛才明白,原來,那是她身體裡的黑天鵝要破繭而出!從這一刻起,我才開始真的被這電影強烈吸引了。
    影片裡Nina的幻覺和現實是交織在一起的,起初看時並不會注意到這點,比如她在地鐵上看到穿黑色衣服的自己,甚至她和Lily一起回家的情節,我都沒有意識到這是她的幻覺,後來Lily很認真地和她解釋,才覺得那部份情節有些奇怪。
    白天鵝的部份跳完了,Nina 回到化妝間卻發現Lily已經扮好了黑天鵝打算取代她去出演黑天鵝,Nina一怒之下失手殺了Lily,由於從情節上看,電影演到這是合乎邏輯的,因此,並沒意識到這其實是幻覺。直到Lily敲門出現對Nina表示祝賀,才明白之前的一切是幻覺。
    幻覺和現實的交織是整部片子讓人最容易困惑的地方,當明白了我們的女主人公其實是生活在幻覺中之後,才開始有意識地區分事實和幻覺,可是,這二者卻是如此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因此,整部片子的表現張弛有力,既不像恐怖片那樣驚悚,也不像文藝片那樣沉悶,導演真的很高明。
    Nina這個角色,註定她是一場悲劇。她的媽媽由於自己年輕時的失誤而失去了實現夢想的機會,於是就把希望都寄託在女兒的身上,對Nina的嚴格管教也是造成她性格上懦弱的重要原因,28歲的女人,卻還把她當成12歲的小姑娘,不能太晚回家,不能和朋友隨便交往,臥室裡滿是毛絨玩具,當Tomas問她有沒有過性經驗,她的表情中是一種羞澀和厭惡,也許,從精神層面來說,她的確是處女。28歲的Nina純潔得如同一隻白天鵝,因此,她很容易把白天鵝的角色詮釋得很好。
    然而,Swan queen 是要一人分飾兩角,既有白天鵝的純潔,也有黑天鵝的邪惡,Nina如何把握黑天鵝的特質呢?也許,正是基於這個壓力,她的幻覺產生了,在她身體裡,黑天鵝時時想要破繭而出。黑天鵝代表的到底是什麼?單單用邪惡這個詞似乎不夠恰當。《天鵝湖》中的黑天鵝是巫師的女兒,她誘惑了王子,讓王子拋棄了變成白天鵝的公主,從這個故事上來看,黑天鵝代表著引誘、性的誘惑。因此,為了讓Nina把握好這個角色,Tomas用性來幫助Nina詮釋。從本質上說,性的需求是人的一種基本需求,但Nina在媽媽的教育下,似乎忽略了這種人性的基本需求,而黑天鵝是性感的,狂野的,奔放的,甚至有些放蕩的,要演好黑天鵝,Nina就要發掘自己身體裡原始的野性,釋放身體裡的那隻驕傲的黑天鵝。Tomas讓Nina撫摸自己身體,又在排練場地引誘她,讓她找到自己對性的感覺,找到黑天鵝的感覺。Nina最終完美地詮釋了黑天鵝,然而,卻並不是她身體的覺醒,而是來自於失去這個角色的恐懼。第一場演出結束,Nina回去換裝,卻發現Nina坐在她的化妝間等著取代她出演黑天鵝,而她不能容忍Lily奪去她的角色,便用破碎的鏡子殺死了Lily。這一切不過是她的幻覺。可她卻因此而得到了黑天鵝的靈魂,在接下來的演出中完美地詮釋了黑天鵝。所以,她最終的覺醒其實是來自於恐懼和憤怒。
    最後,Nina在現實中殺死了黑天鵝,而白天鵝則要在舞台上死去。她認為,這樣才是完美的。為什麼這樣才完美?我很糾結,而且沒想明白。
    總之,整部片子看完後,還沉浸其中,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起初波瀾不驚,最後卻震撼人心,十分到位!影片的情節中貫穿了《天鵝湖》,並與劇情結合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地渲染了氣氛,直到最後《天鵝湖》上演而達到高潮,並在高潮中謝幕!
    大量黑色、白色的運用,詮釋了影片的寓意,直到影片出現「the end」,我還在盯著看,這一部份的鏡頭起初是白色的絲狀羽毛,輕盈柔和,彷彿天使的翅膀,接著,白色的絲狀物中出現了一根小小的黑色羽毛,它穿梭在天使的翅膀中顯得極不安定。然後,大片的白色被黑色的羽毛所替代,大片的黑色中又出現一根小小的白色羽毛穿插其中,顯得十分弱小,最終,它完全被黑暗吞沒。這部份鏡頭可以說是整部片子的總結,Nina所要飾演的這兩個角色其實是她本身的一種較量,她最終完美的詮釋了這兩個角色,卻是以生命為代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