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chael

2011-01-04 01:46:16

一曲完美而憂傷的舞蹈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每個演員都有兩個生命?

一個存在於現實的世界裡,一個存在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往往可能會使演員或者藝術家們糾結於自我的定位並且長久陷入其中而難以自拔。比如:張國榮為了演好《槍王》而差點將自己逼瘋,而在幾年後人們猜測的張國榮自殺的原因中有一條就是因為在《異度空間》中「入戲太深」;《蝙蝠俠前傳2》中扮演小醜的Heath Ledger在該片大獲成功的時候卻與世不辭而別……

Natalie Portman在談及從影經歷也說過:「「盜火線」對我而言也是一部相當艱難的電影。當時我只有14歲,去演一個割腕的女孩。(拍完)一年以後,我和我媽媽打了一架,割傷了自己。我此前從來沒有這樣的舉動,此後也沒有過。我想在電影裡割腕流血的場景一定對我的精神造成了影響……所以,就像你在現實中的感覺會影響你的表演,你的表演也一定會影響你的現實生活。 」

長久刻意的模仿往往會導致演員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帶有人格分裂的特徵,只不過時間一長大多數的演員便從中走了出來,而對於個別的演員或者藝術家來說,時間一長便可能衍生出嚴重的心理問題。

《黑天鵝》裡的主人公Nina便是其中的典型。不過Nina的精神分裂與她所成長的環境息息相關。她脆弱、她善良,她就像是鄰家意味惹人疼的姑娘,一心只為了自己的藝術夢想而努力,起早貪黑的刻苦訓練,戰戰兢兢地與男性對話。被強吻時,她無力地小咬湯瑪士的嘴唇;在宴會上,在站在嘉賓之上羞澀地微笑;在醫院看望Beth時,她掀開被褥看著駭人的傷口緊張地離去;訓練艱苦,她在舞蹈室內一個人低聲地啜泣……最後在晚上按時回家,被自己的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著,同時也是變相地壓迫著。

在通常的家庭倫理關係中,人們通常詬病的是溺愛。《戰國策》裡的觸龍勸說趙太后時說過:「父親之愛子,則為之濟深遠。」母親深深地愛著她,這點毫無疑問。但是她的愛,不是溺愛,而是嚴愛。個人以為,這與溺愛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為了Nina,她放棄在自己的夢想,她給Nina剪指甲,陪伴著Nina在家裡練舞,晚上整夜地守在床邊……她對於Nina的愛,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壓迫。規定回家時間;像對待一個犯人一般給Nina剪指甲;不允許外人會見Nina;蛋糕慶功時,Nina不過份地要求讓她怒氣中燒;從根本上說,母親一直以一種高高在上的身份規定者Nina的衣食住行;而Nina在這種的成長環境下也養成了脆弱的性格,對母親萬般順從,一直維護著這種類似於中國封建家庭倫理觀念的關係,以一個令人憐憫的柔弱形象。這個形像在舞台上就是白天鵝,湯瑪士也在看完她跳白天鵝的片段後說對她說:「如果只有一個人跳白天鵝,那我一定選你」……或許,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內心深處住在另外的一個截然不同的自己。

將這另外的一個自己慢慢引誘出來的是一個具有普遍性與代表性的話題:性。在伍迪•艾倫的《午夜巴塞隆納》里,誘使Vicky拋棄傳統觀念追尋自由真愛的是性,在《黑天鵝》里同樣如此。只不過《午夜巴塞隆納》裡的「性」的誘導性符號是Javier Bardem 飾演的Juan,而在《黑天鵝》里換成了湯瑪士與Lily,一個男性與一個女性,但對於性的開發程度卻不相上下。湯瑪士與Nina接吻,與她談性,在練習時愛撫她,一切只是為了引誘她的「性」感。但這只是「初級」的誘惑,真正引誘來自於同性Lily,她與Lily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地相互了解與接觸也是自己第一次真正地反抗母親的權威。此前,Nina已經在淺層次上表達出了對母親這種關愛方式的不滿與抗爭。終於,在與母親的一次爭吵後,她摔門而出。就好像在她在影片開頭的選拔中失敗回家途中,看到那個穿著黑色的「自己」揚長而去一樣。Lily同她瘋,同她泡吧,讓她嗑藥,與陌生的男性交往接吻,最後Nina在深夜回到家中自慰時是影片中第一次真正地性壓抑的釋放,即使她的精神分裂癥狀與使她誤認為自己在與Lily做愛。此前兩次,她嘗試著「性」的釋放時均無疾而終:一次在臥室,看見了母親;一次在浴室,看見了「自己」。

我不怎麼了解女性,但我一直認為《午夜巴塞隆納》與《黑天鵝》都是很好的了解女性的電影,具體地說是反應女性的不同兩面,大多數女性通常展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只有一面,但在廣義的「性」面前,也許你能看見他們的第二面。

此後隨著正式表演時間的日益臨近,Nina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來自母親、來自湯瑪士、也來自自己內心的期望。巨大的壓力下她的病症越來越嚴重,經常出現莫名的幻覺,在最後一次加練中看到另一個自己與惡魔交歡之後,她贖罪般的來到了Beth的病床邊,看到了更恐怖的一幕。

Beth是本片中不可忽視的一個角色,雖然她的戲份不多,但確有著重要的意義。Beth其實就是Nina心中的一個投影,代表著自身恐懼與嫉妒,Nina一直怕和Beth一樣被人(Lily)取代,因為湯瑪士認為Lily是在用真感情跳舞,並且將她指定為Nina的替補。Beth被人取代後開始自我否定與自虐,而Nina在第一幕演出失敗的巨大壓力下,這種恐懼與嫉妒的Beth心理達到了頂峰。

她在化妝間內將「Lily」殺死,達到了自我精神的完全分裂,進而將「黑天鵝」這一邪惡的角色表現的惟妙惟肖,影片也在此時達到了高潮。然而到頭來Nina卻發現這只是她自己因恐懼與嫉妒產生的幻覺,最後一幕,明白了一切的白天鵝「Nina」落下,鮮血浸紅了白袍,伴著觀眾的山呼海嘯與配樂的高潮迭起,一曲完美而憂傷的輓歌落幕,就好像真正的白天鵝一般婉轉動人。

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既有驚悚的片段滿足了觀眾的視覺、心理刺激,也同時表達了更深的象徵性意義。無論是從著裝、化妝、場景設置、芭蕾舞蹈的美感等方面來看,導演對細節的把握都十分的精細。比如Lily與Beth的煙燻妝、黑色衣著以及Lily背後的紋身,比如母親的畫室與Nina的手機。此外,導演在片中運用了大量的特寫將人物內心的糾結與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Natalie Portman影后級的表演,將白天鵝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現,黑天鵝戲份太少,姑且不提。當正式登台表演的時候,導演專門採用了跟拍的方式與激昂的舞曲來表達舞台台前幕後那種令人窒息的緊張的氣氛,而這點恰恰是在場下的觀眾所不能體會的。當他們為Nina的優美的舞姿歡呼的時候,可曾知道台下的Nina早已浸沒與一片鮮紅。那種為了自身夢想的努力與結局的悽美讓人唏噓不已。同樣做為觀眾,我們在欣賞電影的同樣,也不應該忘記演員以及劇組在背後做出的巨大的努力。為Nina、為白天鵝,也為那些完美而憂傷的舞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