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29,742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閒庭貓步

2011-01-07 17:38:48

一部糾結的心理片,一部文藝的驚悚片


    一部糾結的心理片,一部文藝的驚悚片。很久沒有看到能讓我如此入戲的電影了,看到後來我簡直覺得自己後背也在發癢,似乎也要刺出羽毛來。今天晚上說啥也不敢照鏡子了,很怕鏡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和我動作不同步的怪物笑著看我。按說我一直喜歡看這種深度主觀心理片,覺得對於人物的剖析刻畫簡直深入骨髓。只是因為從小膽子太小,看《封神榜》和《聊齋》都能被嚇個半死,所以輕易不敢涉足。一下午雖是後背被太陽曬得暖暖的,身邊同事也不時走過,仍是看得驚魂未定,幾次把耳機甩開閉上眼睛。看過豆瓣上很多精彩的點評,頓時覺得自己的文字索然無味。為了不辜負這部精彩的作品,簡單寫幾句記錄一下。

 

1.母親是妮娜臆想出來的自我束縛

    關於影片中的隱喻、象徵、角色指代等,豆瓣上已經說得很多。在這樣一個混雜著個人強烈主觀感受、臆想的故事中,很多情節設置、角色出現都使我不由得認為統統是妮娜在主觀世界中的杜撰,包括妮娜母親。和豆瓣上一位強人的分析一樣,妮娜的房間到處都是粉色,粉色蝴蝶的牆紙、粉色的芭蕾八音盒、粉色的外套、內衣、芭蕾鞋等等。幼齒的粉色在影片中象徵著母親對於妮娜的束縛。母親和粉色、毛絨玩具反覆出現,是否隱喻著也許母親在很久以前,在妮娜還沒有成年時就已經離世(否則,怎麼解釋妮娜在母親嚴厲的管教下卻早已莫名其妙的失身?),因此妮娜對於母親的全部印象,就是那一聲聲「sweet girl」,和母親放棄自己事業後,對於妮娜完美芭蕾的期望。妮娜在自我意識沒有復甦的時候是認同粉色的,在電影開篇,妮娜母親給妮娜準備的早餐就是半個粉色的西柚,妮娜說「pink is so preety! 」,她認同被管教,做乖乖女。

    從妮娜母親第一次叫她sweet girl我就有種詭異的感覺,我想起了《吸血迷情》中那個總也長不大的吸血鬼小女孩,每到生日那一天,湯姆克魯斯飾演的吸血鬼就會送給她一個洋娃娃。克魯斯滿足於小女孩永遠長不大,永遠做自己的洋娃娃,其實小女孩無比憤怒自己永遠長不大的身高、和剪不斷的洋娃娃式頭髮。剪短了還會長出來,她也曾試著自殺,一刀劃下去,留血之後又癒合。她被施了魔咒,只能永生永世都做死不了、長不大的洋娃娃。克魯斯送給她的那些洋娃娃玩偶統統都被小女孩憤怒的塞到一個箱子裡。一堆玩偶下面就是一具姑娘的屍體。那姑娘是小女孩殺死的,因為小女孩羨慕嫉妒那位姑娘成熟的身體,她羨慕那位姑娘可以長大。她憎恨克魯斯吸血鬼把她弄成一個長不大的洋娃娃。

    妮娜母親給我的印象,正如湯姆克魯斯飾演的吸血鬼。這位母親害怕女兒長大,害怕女兒長大後有了獨立的人格後不能按照自己給她設定的軌跡走下去,因此女兒稍微有一點不遜,立即表現得極其憤慨和極端。她不僅詭異偏執得出奇,而且往往會突然一下子變得很瘋狂血腥。比如用剪刀瘋了似的剪妮娜的指甲,比如妮娜說不想吃蛋糕的時候,立即收回笑臉惱怒的說要把蛋糕扔掉,比如撕扯著妮娜的衣服要看她是否又把自己抓傷,比如寧可被門擠斷了手指也要衝進女兒房中阻止她出格等等。這哪裡是母親,簡直就是一枚精神病嘛。關於母親讓妮娜吃蛋糕這個細節,我也覺得更像是妮娜分裂人格中的自我對話。吃還是不吃?於是心理鬥爭的結果就是自己用手指蘸了蘸奶油吮了一下。妮娜演出成功後彷彿看到了台下母親欣慰的眼淚和微笑,也是妮娜心中對自我肯定而出現的幻象。對於芭蕾劇中的魔鬼,我覺得這個就是妮娜的麻麻。在母親長久以來的管教下,妮娜被迫認同性骯髒而醜陋。在自我束縛下,妮娜不敢認同自己內心深處的惡,身心分離人格分裂。

 

2.性只是個敘事載體,性萌動不過是個誘因,妮娜突破性禁忌就走出了洋娃娃魔咒

    妮娜母親是妮娜心中自我束縛力量的一個縮影。在這種束縛下妮娜變成了失去性幻想與本能的白天鵝。所以異性Tom和同性Llily的出現強化、刺激了妮娜,喚醒了她心中原始本能的復甦。當然性不過是個載體或者誘因而已。絕不是性的萌動復甦促成了妮娜從白天鵝變成黑天鵝,而是因為性的復甦點燃了妮娜自我認識的二踢腳,釋放出了妮娜內心身處那個真實的自我,撕破性愛這一層遮羞布,她終於可以無視母親從小到達的管教,無視母親的哭喊和心痛,無視母親對於sweet girl的期望,堂而皇之的享受性。自此她終於可以走出了洋娃娃的夢魘魔咒,於是她可以進一步坦然正視自己的自私、嫉妒、殘忍。甚至為了實現perfect的願望而去殺人。妮娜在幻想之中殺了Lily之後只是長舒一口氣,因為她終於不用再強求自己去做白天鵝了。

 

3.從白到黑易,從黑到白難

    黑天鵝與白天鵝是一對姊妹的芭蕾劇情安排,其中包含著對人性中善與惡的思辨。映射到本片中,又衍生出對周圍環境束縛與抗爭的思辨。妮娜在束縛下低頭、抹殺自身本能需求的時候就變成了「善」的白天鵝,無視束縛、為自身本能去殺人的時候就變成了「惡」的黑天鵝。這種人格分裂簡單而真實。影片中的「惡」是強大魅惑的,「善」是無力懦弱的。導演多次不遺餘力的告訴我們,Lily身上有著黑天鵝的影子(這讓我想起襲人是寶釵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這種筆法)。Tom給妮娜指著看Lily跳舞,說你看她跳得多麼有激情。之後妮娜又看到Lily和自己的舞伴調情等等。Lilv和妮娜幾次過招中,妮娜心中的「惡」漸漸被誘導出來,在Lily和妮娜兩「惡」交鋒之後,妮娜終於發狠扎死了對手,羽化成黑天鵝。

    以上的這些情節並不讓我驚訝。從Lily出場我就料到了這個過程。然而讓我叫絕的是,從黑天鵝到白天鵝的重新轉變。由善到惡容易,由惡到善又該怎樣誘導?妮娜在黑天鵝謝幕後回到化妝間,掃一眼浸滿血的浴巾時,恰恰敲門聲響起,我的心簡直要跳了出來。劇情此時已經緊張到讓我開始胡亂猜測劇情——莫不是Tom來敲門,妮娜一把這個負心郎(Tom和Lily恩愛過)一把揪進來滅了?

    當然如果劇情如此瞎寫,那就不是天鵝湖裡的天鵝而是水滸傳裡的孫二娘了。編劇此時峰迴路轉四兩撥千斤,妮娜打開門一看,OMG,又是一個Lily。回頭看看用來處理殺人現場的吸血浴巾還在地上。Who and Who啊?

滿腹狐疑上下忐忑中關門、拉開浴簾,空空如也,敢情剛才沒殺人。那剛才鏡子一地碎片,殺的又是誰?劇痛襲來,突然意識到剛才鏡子碎片扎入的是自己。悲哀、痛苦一下子捲著妮娜重新奔上舞台——黑天鵝變成白天鵝了。白天鵝帶著赴死的絕決,從高台上跳下時,再沒有了此前排練時的畏懼和退縮,反而帶著坦然的笑意。墜下的那一瞬間,雷鳴掌聲響起。

    精彩,精彩。其背後的寓意可以有很多種解讀。這也是我喜歡的經典所具備的特徵之一。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作者笑著看大家猜謎就是不肯揭開謎底。我個人覺得,妮娜發現在搏鬥中受傷的是自己這一處理,一方面當然是為了貼合芭蕾劇情,白天鵝被負心後受傷,另一方面也在隱喻,用惡去傷害別人時,往往最終受到傷害的是自己。或者說,和自己較勁的結果就是刺傷了自己。為什麼Lyli和妮娜在化妝間的爭鬥,最後以撞碎鏡子、用碎鏡片殺人收場?撞碎鏡子,表示妮娜和自己在鏡子中的分裂人格得到了統一。Tom曾恨鐵不成鋼的對白天鵝妮娜說,唯一阻擋你前進的就是你自己。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你束縛自己太緊,真實的自我無法釋放。而Lily不同。妮娜和想像敵Lily搏鬥,其實現實中很可能是妮娜在臆想中和鏡中的自己搏鬥並撞碎了鏡子,用碎片扎向了自己,鏡子被撞碎後,鏡中那個被現實中束縛的自己終於衝了出來。而妮娜哭泣著從身體中拔出鏡片,發現自己即將死去後,隨著汩汩鮮血流出的不止是恐懼,還有悲哀,悲哀那個想像敵原來就是自己。悲哀之後則坦然——已然一無所有,更又有何懼栽? 她坦然的承認了自己心中一直隱藏的「惡」,於是可以坦然的赴死。從白到黑,從黑到白的轉化過程中,所有心中積鬱的能量一一得到釋放,妮娜從中得到了解脫和重生。一個精彩的鳳凰涅盤故事,一個動人的掙扎和羽化的個人成長經歷。編劇把一位舞者的的羽化過程用第一人稱,用一種真實的血淋淋的狀態再現出來,讓所有觀眾感同身受,並且用音樂、舞蹈這種帶有強烈感染力的手法,色彩的交替不斷強化主觀感受,無疑是一種高明而精湛的手法。我愛死這部電影了。雖然它一開始看起來有點悶,有點老套。所有的鋪墊在妮娜撞碎鏡子的那一瞬間得到統一,妮娜所有被壓抑的情感瞬間釋放,猶如老天爺開倉放糧、水庫開閘泄洪。

 

4.套娃式敘事結構

    故事的敘事結構是我尤其喜歡的。這種嵌入在經典童話中的故事,以往我也曾看到過,只是這個故事嵌入了好幾層,嵌入得尤其精巧,好似一個精緻的俄羅斯套娃。

    最外一層,當然是天鵝湖芭蕾劇情。善被惡欺,善赴死獲永生。包裹在外層中的第二層,是一個青澀舞者破繭成蝶的現實故事(房間壁紙上粉色的蝴蝶),sweet girl的「善」是被迫的,「善」的背後是膽小和脆弱,而心中的原始衝動即「惡」已被母親壓制很久。第三層,是包裹在現實故事中妮娜臆想出來的故事。其實整部電影中很多情節都是妮娜個人的幻覺。這些臆想彷彿是現實在鏡中反射出的幻象,然而似乎又比現實更為真實。於是我們發現整個故事似乎又不是在講現實中的故事,而是一位舞者自我束縛、掙扎、搏擊並身心合一、找到真正自我的過程。影片中Tom的角色與妮娜母親、lily、醫院中自殘的Beth不同,他基本上一直是真實存在的,他類似於妮娜的靈魂導師。他在幫助妮娜尋找角色感受的同時幫助妮娜實現了身心合一。他早就看到妮娜「唯一阻擋你前進的就是你自己」。我相信Tom只是在誘導她(好在不是誘騙)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者,即使有其他企圖每每也都臨淵止步,於是似乎一切行為也都可以被接受。在Tomd 的誘導下,妮娜無視束縛,殺死想像敵、釋放了「惡」,承認了自己內心深處因為渴望成功而衍生出的慾望、嫉妒、仇恨等等,才結束長久以來現實中與內心身處的的自我分裂狀態,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這個羽化過程對所有觀眾無疑於是一次強烈的心靈撞擊。撞碎鏡子,撞碎自己施加的束縛,才能找到真實的自我。

    接連兩天看了兩遍,小記一下。在此特別鳴謝卡小佳同學的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