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午後七點零七分--Le Samourai

独行杀手/武士/午后七点零七分

8 / 57,239人    105分鐘 | USA:101分鐘

導演: 尚皮耶梅爾維爾
編劇: Joan McLeod 尚皮耶梅爾維爾
演員: 亞蘭德倫 Francois Peri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巨藍

2011-01-08 10:38:23

誰能擔「獨行殺手」之名?


    
   
(注,電影是去年看的,影評也是去年寫的)

    終於看了梅爾維爾的《獨行殺手》。先是有人說中國導演上了「新浪潮」的當,法國電影「新浪潮」之外的梅爾維爾和布勒松才是真正高手;旋即聽聞吳宇森是梅爾維爾的超級粉絲,揚言要重拍《獨行殺手》。
  布勒松就不說了,《小偷》中的華麗行竊就像庫布里克《全金屬外殼》裡的狙擊手一樣,簡直成了後輩導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這兩部電影中的形象就像傳言中的讖語一樣,讓後來不少「大師級」的導演都忍不住「偷竊」和「狙擊」。有關這類事,中外都有,我也沒興趣逐一點明。我只想說,有些在媒體前、紅地毯上八面風光的商業片導演,面對真正的創造性天才,那個心虛是肯定的吧。很可能,對他們的真正打擊根本不是什麼道德或意識形態的爭議,也不是「商業傾向」過重、投機取巧之嫌,甚至不是票房的不振、獎項脫落……之類,而是有人在他耳邊輕輕說出那幾個令他魂牽夢繞的名字吧。那些名字對內行來說是如此如雷貫耳,而且在他們心裡重複的次數是那麼多,以致於再小的聲音他也不可能聽而不見。
  後來看到布勒松的書《電影札記》也如電影般精妙入微,一點都不意外。簡單地說,我同意:所謂「新浪潮」,對布勒松來說真算不了什麼。
  梅爾維爾,以前真沒看過,甚至很少聽說,連專賣「文藝片」的袁姐都不知道——這的確是我們上了「新浪潮」當的一個證據。
  只是,《獨行殺手》不可避免、揮之不去地在我腦海中與戈達爾的《精疲力盡》自行比較起來。年輕的阿蘭·德隆當然比同樣年輕的貝爾蒙多帥得多,但在前者出場的前10分鐘,用今天的審美觀來看,非常造作。說實話,戈達爾的左傾思想使他甫一出手就摸到了未來的脈搏——貝爾蒙多將在他未來的歲月裡越來越接近一個真實的法國底層形象,也越來越受歡迎,而我們也將在港產警匪片(當然包括吳宇森的系列)中不斷地「預習」其源頭的那些經典片段——而這些,只是戈達爾不耐煩地棄之如草履以走向他的哲學思辨的一個必要過程而已。
  我承認,《獨行殺手》在10分鐘或20分鐘以後還是征服了我。一條線。整部電影只有一條線,但這條線是何其豐富,而且華麗。在編劇上,我略略盤算了一下,只有早期的波蘭斯基(尤其是《死亡與少女》)能用卓越的戲劇天才將其超越,而類型片導演至今仍未突破它的地界。難怪吳宇森要重拍。他內心的那個名字,他必須自己大聲說出來。
  現在我在想,為什麼阿蘭·德隆再也沒有演出過具有如此藝術力量的電影?——除非你視「佐羅」為他的代表作。在DVD正片後的花絮里,蓄著鬍子、英氣難掩的阿蘭·德隆接受電視採訪,說他視梅爾維爾為自己的精神導師——猶如當年的陳凱歌之於張國榮。我還在想,在後張國榮時代,華人世界的男影星又有誰能擔當「獨行殺手」之名?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