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燃燒鬥魂--The Fighter

斗士/燃烧斗魂(台)/击情手足(港)

7.8 / 388,671人    116分鐘

導演: 大衛歐羅素
演員: 馬克華柏格 克里斯汀貝爾 艾美亞當斯 梅莉莎李奧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索爾失地蚊

2011-01-13 23:53:30

世界冠軍 親情出品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出生於麻薩諸塞州Lowell的Mickey受年長8歲同母異父的哥哥Dicky的強烈影響,從小熱愛拳擊。哥哥帶著他一起看鼎盛時期拳王阿裡的比賽,一有空就拖他到院子裡面練拳。那時的他們眼裡的未來無窮無盡,雖然把拳擊世界冠軍稱為自己的所謂夢想,但是在孩子心中,「夢想」這個詞的份量和「明天」似乎沒有多少差別,即使現實殘酷家裡經濟拮據,但是看到感受到的只有夏日的陽光和練拳的快樂。等待他們的,只有那看臺上整齊嘹亮的歌聲和震徹山海的高喊。

接近三十年之後,Mickey在大西洋城拳擊場內的更衣室裡擦去滿臉的鮮血,過去的一個小時裡,沒有歡呼沒有歌聲,只有四面八方傳來嘈雜的咒罵。他努力搖了搖頭清醒了下還有點腦震盪的頭顱,回想過去。哥哥Dicky曾經當上了職業拳手,並且曾經在一場比賽中擊倒了當時的奧運次輕量級拳擊世界冠軍Sugar Ray,從此成為了「Lowell的驕傲」受全鎮的人膜拜喜愛。現在哥哥成為了自己的訓練師,可是他知道,退休之後的哥哥早已經不復當年之勇,現在他是一個毒鬼,逃避一切責任。騙錢為生四處混跡,訓練時常常消失不見,短短幾年進過局裡超過20次。而自己的經濟人又是媽媽經常給自己安排極不靠譜的比賽,這次來大西洋城本是對陣一個傳說中的「猶太黑人」,可是最後時刻被換成了一個比自己重20磅的黑大個,Mickey苦撐8個回合,最後還是不免敗陣,沒有任何機會,職業生涯也已經過了巔峰,沒有看到任何成功的希望。Mickey在痛苦中埋下了腦袋

每個孩子兒時都有美好的夢想,純粹真摯,動力也無窮無盡。往往這股動力的背後都有偶像的直接力量。但是當我們膜拜這些偶像英雄並給他們冠以「百萬里挑一」的形容詞時,也就直接預設了那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的失敗。成功之路極端艱辛,每一位能讓自己不用抽大麻就站在夢想中的孩子,背後都不免有尤其辛酸艱難的奮鬥歷程。

好萊塢描述這種灰姑娘式成功故事的電影數不勝數,其中以拳擊格鬥摔跤為主題的更是佔其大頭。從早期史泰龍的Rocky,到羅素克羅的鐵拳男人,更近有百萬寶貝和摔跤手,其實都有很多類似之處。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幾種運動的殘酷和傷害尤甚於其他運動,更好用於血淚煽情,拍攝時更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另外往往這類電影都會是以改編劇本模式出現,電影的背後或多或少會有一個故事原型,無論是根據書還是真事改編,都能夠讓觀眾感覺真人就在不遠處,多一層額外的關懷和投入。還有儘管導演會盡很大的努力增加故事的複雜性,但是主線情節都較為單一,用重筆墨描寫前期生活現實的粗礪,中期大部份時間著力描述成功之路的艱辛與挫折,而最終奇蹟般登頂勝利之後,鏡頭渲染的是那種苦盡甘來的喜悅,而往往對成功後的生活幾乎隻字不提,最多字幕帶過

The Fighter是一部很典型的此類電影,上面所說的該類型電影共同點它沒有一個可以免俗,然而他卻靠自己的特點吸引了觀眾,讓大家和Mickey站在一起走完了冠軍之路。親情,是其中著墨最重的一張牌

影片自始至終從親情出發,貫穿全部。無論家人之間有多少矛盾和意見不統一,爭端從未停止,而之間的忠誠和支持更沒有淡化過。初期Mickey去大西洋城之前一想到到手的獎金,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訴女兒給她一個更大的公寓住;當有經紀人公司在Mickey落敗之後找到他並提出讓他到拉斯維加斯受到最好訓練一年並且參加正確的比賽,Mickey雖然深受誘惑但是他完全沒想過要背棄哥哥和母親;當Dicky設局騙人被警察抓住後順便毒打,弟弟不顧一切就是要衝去保護好哥哥;後爸雖然明顯性格較媽媽弱勢,但是當他感覺Mickey只有換教練和陪練才可能成功之時,果斷選擇了不顧一切阻力支持;當媽媽和姐妹們到Charlene家和她大吵一架甚至動手之後,當Dicky在監獄裡和弟弟相互指著鼻子對罵之後,電視面前,電話旁邊的一家人在弟弟比賽時的關懷和注視之強烈只有更甚往日,這時候的他們眼裡沒有任何瑕疵,監獄裡忘情的歡呼震徹人心;當Dicky剛出獄就在訓練場被弟弟暴打一頓狂K一氣之後。走回家路上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和弟弟的女友和解,因為他知道只有兩隊人在一起,才能讓弟弟放下心思專心到訓練和比賽中;而最終激勵Mickey獲勝的終極力量,也不是那些曾經成功但是在這場比賽中完全沒用的那些技戰術道理(相信前8局Dicky早已把所知戰術告訴弟弟),而是一段親情推動的精彩激勵演講,而這股力量最終把Mickey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看似理所當然,這種如此濃墨重筆推崇親情的方法在同類電影中很少見。想起百萬寶貝中Maggie必須應對的那個無情到近乎冷血的母親和家庭;摔跤手中主角Randy的女兒雖然曾被爸爸的改變和感情所打動,但是因為父親錯過約會就徹底失望而沒有絲毫想過去理解來看,這部片的親情味要濃烈太多。

除了親情,本片裡面的其他感情,尤其是Charlene和Mickey之間的感情也相對要深刻一些。同樣是迴避/錯過約會,還沒有和Mickey正式單獨出去過的Charlene居然直接跑到了他家,關心之情溢於言表,這在現實中是很難想像的。之後無論遭受怎樣的矛盾與衝突,Charlene一直堅定站在為Mickey好的角度出發,即使兩次氣憤離開了,也迅速回到自己心愛的男人身邊,理解和支持他。到影片的末期,這種感情已經和親情融合在一起了。

然而由於同樣的原因,這種親情感情的加深導致了主角個人英雄主義的嚴重弱化。其他片中的主角形象之所以尤為高大,就是他們似乎承擔了所有人的背叛和敵意而仍舊殺出血路,他們身上並不是沒有感情,但是感情卻極其稀少而也就顯之珍貴。百萬寶貝中Maggie作為一個女孩受到的敵意四面八方,前期甚至連她苦苦哀求多時的教練都對他避之不及,僅有摩根弗里曼扮演的訓練場工人幫助她顯現了一點情份;克洛在鐵拳男人中也是完全自己殺出血路,家庭的感情描述極淡;而摔跤手中Randy僅有的感情似乎出自那個直到最後一刻才下定決心跟隨他的的脫衣舞孃姐姐。

在本片中,可能由於感情略微氾濫,導致主角Mickey的性格相對類似片子差距極大。在他身上,沒有了那種一人對抗整個世界的雄心和霸氣,甚至讓人感覺是明顯懦弱猶豫不絕的,極少有感情的表露和大的宣洩。沒有勇氣做大的決定而是在漩渦中隨波逐流。每每遇到問題,他有力量抱怨和發點小脾氣,但是卻不會做決心去改變。比如他最大的一次爆發出現在Dicky出獄後當兩方在爭執是否讓母親和哥哥回來時,他大喊:「夠了,參加比賽的是我,不是你,不是你,也不是你!」感情上似乎爆發過癮了,可是真正的問題還是要哥哥幫忙去解決。就如當初他想離開母親和哥哥,即使知道自己不會越來越年輕,時間不等人,可是走出一步的決定還是需要女友和他人一起推動下作出。即便是格鬥形象,他在所有比賽中的形象也幾乎一直是固定擋手勢被動防守,帶有激情的時間極少。我理解這是欲揚先抑的藝術手法,可是相信很多觀眾到最後一場看到他長時間保持的姿勢都有點厭煩,那些鏡頭完全可以處理得更好一些。總之雖然我不能斷言說在這樣一部好片中有一個失敗的主角,但是由於整體結構影響,他的性格刻畫確實顯得比較單薄。

值得一提的是,在幕後事情卻卻完全不同,這位形象酷似Matt Damon的製片人兼演員Mark Wahlberg靠一人之力,堅絕地推動了整部電影。他早些年被Mickey的故事所打動,小心地找到了主角要來了故事的拍攝權。可以想像經過當年HBO對Dicky那件事情之後,真實的Mickey一定會十分謹慎,但是相信是他的誠意打動了對方,得到了故事拍攝權。為了拍這部電影,Mark Wahlberg從05年起開始艱苦訓練保持身材,而電影09年才開拍。他最先找了摔跤手的導演Darren Aronofsky,但是對方沒有接手執導,Dicky的角色他也先後找了Brad Pitt和Matt Damon,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成功。慶幸他最終找到了Christian Bale,及其成功地演繹了這個角色。可以說是他一個人的不懈努力,推動了這部電影的問世和成功。


配角

配角的表現是本片的一大亮點,大大彌補了主角的性格缺憾。其中Christian Bale的表現尤為出色。拍攝這部影片前,他減重30磅為了適應角色。而他的表現也完全對得起自己的犧牲,從第一幕起,他就顛覆了以前所有的螢屏形象。瘦削憔悴的面頰和身軀,禿頂的頭髮,瘋瘋癲癲地在街頭見人就擊掌,到處勾肩搭背,從窗口跳進垃圾堆,極端卑劣的手段騙錢。讓人如何也無法把他和那個高譚市摟著整個俄羅斯芭蕾舞團傲然道:「只要從我這裡募集了資金,你永遠再也不需要一分錢」的韋恩集團少爺聯繫起來。以前即便是在Prestige或者American Psycho那種明顯有些問題的角色上,他保持的都是一貫的高雅和冷靜,淡淡的調子。而本片中的他,告訴了我們他也可以做完全不同的演出。相信這個表現將會為他贏得學院獎男配有力競爭者的位置,兩年前表現上「慘敗」給逝去的Heath Ledger的他正式宣告了強勢回歸。

另外那個在The Office裡面從頭鬱郁到尾的前台姐姐Amy Adams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性格外向真摯強勢,又帶有一些野性和不羈的女主角。從The Office起,她的那種深邃眼神就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即便如此,老實承認在本片中,我還是花了好一會兒才想起她是誰。不知道她在其他片中表現如何,但是相對於我所知,她也是一個反向出演:一方面體現了一個好女友的溫柔和支持,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堅定地決心和剛強的毅力每每作出了正確的決定,讓自己的男人走向成功。Amy Adams出色自然地詮釋了這個角色

媽媽的表演也相當不錯。作為9個孩子的母親和常年的一家之主,她必然在多年的艱苦磨礪中鑄成了剛強的性格。這個貫穿了電影全部過程。然而同樣的,她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脆弱的時候。第二次看到大兒子跳窗逃跑,失望沮喪讓她忍不住在車上痛哭。Melissa Leo一定花了不少額外的時間研究這個角色。


製作

Darren Aronofsky是本片的總製片人,攝影上有部份他的風格,在跟拍和台上拍攝中體現出來。另外,比賽前後的拍攝中多處採用了早年的膠片效果,為的是作出一點還原效果,故事發生在90年代。音樂上也較為出色,基本追隨情節,節奏上都能更吸引觀眾一些。


結語

正如題,這是一部講述親情推動下誕生世界冠軍故事的影片。雖然打折勵志片的旗號藏者個人英雄主義的誘餌,但實際上更像一部溫情敘事片,影片中幾乎沒有任何讓人不快的血腥鏡頭,基本上觀影是一個愉快的經驗。當然也因為此,不可能會有摔跤手和百萬寶貝那般的衝擊與震撼,但是絕對值得觀看。適合各個觀眾群體,是一部並不完美,但是非常優秀的影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