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愛故我在--I Am Love

我是爱/私情狂(港)/我爱故我在(台)

7.1 / 17,329人    120分鐘

導演: 盧卡格達戈尼諾
編劇: 盧卡格達戈尼諾
演員: 蒂妲絲雲頓 Flavio Parenti Edoardo Gabbriellin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小農

2011-01-14 22:58:01

《我是愛》色香味俱全




   看完義大利影片《我是愛》,想起了勞倫斯的詩歌「落葉」中的前兩句:

 有一種肌體的連結,像樹葉屬於樹枝,
 還有一種機械的連結,像落葉般拋在大地。

   細細品讀,你會想到什麼?我想到漂泊異鄉的遊子,想到臣服婚姻的錯緣,想到未被塗抹的白紙,想到被設計的人生,想到無知亦許無惱的幸福,還想到化作沃土的落葉那傷感的葬禮…..想到很多,而此刻想到的似乎全都是有關電影《我是愛》所充盈的詩意。

   這是一部義大利彩色故事片,由08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蒂爾達.斯文頓領銜主演,演繹一位遠離俄羅斯故鄉,隨豪門夫婿定居義大利的富家太太。故事從銀色世界的米蘭雪城開始,富麗堂皇的視野,品味優雅的身影,踏上歲月疾馳的列車,在縱橫交錯的軌跡中慌亂了腳步,最後到達春暖花開的鄉土人間,一同下車的還有不堪回首的精神煉獄,及勇往直前的痛苦與欣喜。這就是電影《我是愛》有關富家太太的傳奇故事。

    儘管,見證了家族事業王朝的改頭換面,經歷了犧牲年輕兒子生命的夢魘,決絕地拋棄了守護過無數春秋的社交家庭,故事之後的幸與不幸,雖無從了解,但她將帶著看客的獵奇心,在沒有鎂光燈沒有觀眾的角落繼續演繹。對於擁有一切,唯獨沒了情感關懷的人,似乎是一種心與身體「返璞歸真」的現身說法。或許無關金錢財富,還是另一本家家難念的經。

    總之,不論人生何處,光影抑或天地,逃不出這溫柔鄉,也離不了那養閒堂,自古有言「飽暖思淫慾」。然困獸在冷熱饑荒的生存線上,那將是相對赤道的極地故事,要感悟電影《我是愛》,那一種生活在這裡是不必談論的。

    話說幽寺尋僧,長亭送客,如若要用更加誘人的方式彩繪一朵牆外的紅杏,相比較頹敗黯然的黃泥之背,豪門的金鎖闥為襯,更有色香味俱全的效果呢。津津樂道的意亂情迷,無處不秘密的庭院深深,那素來是孕育燭淚椒花,烈焰焚情的華麗舞台。

    當然,如果一部劇僅以此為故事主題思想,那就不是電影《我是愛》了。它「妖艷」的慾望之花點綴風乾的情感枯泉,那不過是自然而然地走進了真實的生活。鋪展開龐大的社會人文背景,包容思鄉情緒中隱含的文化衝突,解讀女性及少數弱勢群體的精神面貌,計算愛情與婚姻到達幸福的距離,這才是此片未墮落進情色慾念的成功秘訣。

    有些失敗的婚姻,並不一開始就是愛情的墳墓。像故事中的女主人艾瑪令人艷羨的生活,能持續至今所證明的歷史那樣。很多的時候,那是慾望與不滿累積到了一個爆發的沸點,繼而發生的帶有蝴蝶效應的災難,即便兩方都得到了解脫,他們身後的回憶裡還是狼藉的災難場面。

    艾瑪當然有足夠的理由發動這場「災難」。在我們所謂的「更年期」的再造中,艾瑪不幸地遭遇了更多的麻煩。家族的大家長去世了,丈夫與兒子成為了家族財富的繼承人,可是丈夫與兒子的經營理念不同,父子關係有待改善。於此同時,她與丈夫之間也存在問題,丈夫熱衷於事業,勢利、冷漠、專制,她不過是這個家族的高級總管家,與丈夫幾乎沒有情感交流的艾瑪在悄悄地改變。起到催化作用的還有艾瑪的孩子們。兩個兒子,一個得寵,一個失寵,得寵的兒子有了女朋友,還要秉承爺爺的遺志,與父親相悖,得寵的兒子與艾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僅是因帶回來了一個從此改變艾瑪生命軌跡的窮小子,還因他的最後死亡結局。在保守而又需要顏面的大家庭,艾瑪還有一個同性戀身份的女兒等等,孩子們成長的煩惱讓她開始正視命運與勇氣。艾瑪站在屬於自己的迷茫的十字路口,並肩負著繼續健康運營大家庭的重任。然而,人畢竟是用情感判定生活方向的,特別是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於是,我們看到一場無法界定輸贏的家庭革命。

   這時,就要說到艾瑪與那個小廚師的婚外戀了。非常時髦真實的情況,與自己兒子的好朋友產生感情,老少戀,背叛家庭,是對還是錯?但借住心有靈犀的美食,借住感同身受的孤獨。有了情理上的鋪墊,再經過導演唯美的鏡頭,兩個人的戲就成了這部劇最秀色可餐的賣點了。是的,女主人與小廚師全情投入,坦然獻身。在抑制的有美食引誘的激情里,在日照青草的五光十色中,在有鳥鳴演奏的愛的小屋,伴隨著艾瑪心回俄羅斯的懷想與輕談,「色」就像一道美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一樣,撇清污濁的垢,呈現了文藝的美。

   正面與反面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艾瑪想要找回自我,想要找回自由,在這股戰鬥激情的背後還有推波助瀾的「背叛」存在。我想要把這些理解成背叛,就會努力找到可註解的理由。可以說,衍生《我是愛》劇中悲劇的幕後元兇正是人類無法忍受的「背叛」情感。對金錢無窮無盡的追求,是對情感的背叛。對自我精神世界法則的自戀崇拜,是認可另一精神世界的障礙,自然會背叛未知卻存在的真理、生命。簡而言之,這部劇裡的主要角色全部帶有「背叛」的性格特徵。家族長老背叛過自己的兒子,他把遺產的繼承權分割一半給了孫子。其他人,艾瑪的丈夫、艾瑪、兒子、女兒、小廚師,他們為名利,為世俗的羈絆,為自尊,為真實的情感訴求,為享受平等愛的權利,他們一面走在無可指責的道路上,一面徘徊在背叛或順從的十字路口。

   結局是讓戲劇歸於生活的寫實風格,其實全劇一直是寫實與浪漫並存的生動結合。不道德地講,這個家族的女人似乎都從男人世界獨立解放了,包括那個未過門的兒媳婦。不知奔跑向「自由」的艾瑪會不會繼續沿用代替了俄羅斯姓名的稱謂「艾瑪」?總之是義無反顧地去擁抱選擇的人生,真是需要無畏未來、無謂過去的勇氣。但願剪髮不只是空洞的儀式。大宅門外的世界,不管有沒有那個可以分享食譜的小廚師在等候,人生的抉擇一定會在狂風暴雨與雲淡風輕中搖擺,這就是人生。

   不知為何,囉嗦了這麼多,總覺得要說的根本沒有說完。這的確是一部既有美感又有很多遐想空間的電影。從畫面中看到了,一切的不幸與幸,在瑣碎斑斕的臆想中,如投影於繁亂紛飛的泡沫里,在電影雕塑的文明世界,強悍地否定的有形有影的理論依據。美食與慾望總能配對,自然與自由也可同行,很實際的結合。其實要感謝電影的攝影,畫面美得讓人流連忘返。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