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15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11-01-15 00:36:47

你要拍的既然只是趙孤的同人那乾脆自己原創不是更好?何必呢?何苦呢?


自從《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之後,陳導的牌子就算砸了。

不過就前三十分鐘來說,至少陳導還是極力展現了他們那一代(是第五代吧)導演普通具備的某種……算是優點吧——各種無意義的構圖好看。於是這些都是應該拍無意義大片的主兒啊。整部電影竟然是有一個地方本人想落淚的——就是那誰(眾:靈輒!)拉著馬車奮力救主的時候,配上那「啊啊啊」的背景音樂,陳導有意義的漂亮構圖,還蠻有幾分悲壯感的。至於後來出場不多的莊姬死去,非要擺出那種pose,鏡頭再拉上去,特媽的做作無意義,特媽的好萊塢。

於是大家都想——喲,果然是大片啊!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在前三十分鐘果斷地快節奏地介紹完故事的大背景之後,這部電影就變成室內情景三爹教子基情脈脈的家庭倫理片了。這幾十分鐘觀眾欣賞到的,除了程嬰與韓厥之間「不能讓孩子知道,不能讓老屠知道」的秘會,就是程嬰和屠岸賈在針對程勃(這名字是古人取的,咱不能怪導演,但你特媽的還專門讓莊姬來取這名兒是惡趣味啊)的教育方式上的衝突。

回頭來看,這整戲的劇本大約是出於這樣的一個生產流程下:作為一代文青代表的陳導想要拍攝一個關於人性、仇恨與命運主題的片——雖然本片結束後我根本看不出陳導的中心意思到底是什麼,是在用屠岸賈的結局來說明「只要你不當對方是仇敵,你就沒有敵人」應該放下仇恨呢,還是想用程勃和程嬰的決定來說明「人性中的仁與愛永遠敵不過仇恨,個人只能承擔先輩種下的因果活下去,而無法選擇自己的道路」,然後不知怎麼的相中了這個無論在史記還是元雜劇當中都意在表現「士為知己者死」的中國傳統俠義精神的故事,為了將這個中國人熟爛於心的故事扭曲成陳導想要的主題,劇本創作者對於故事中的人物與故事的情節都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然則可惜,編劇君們不是太史公的對手,難以自圓其說,於是故事的後面就要慢慢給「找回來」

這種不能處圓其說,一則體現在人物塑造上。
原作中為了體現中國古時代極普遍的後來東渡去日本演變為武士道的取義精神,將屠與趙分成了「奸」與「忠」以合理化程與公孫的選擇,最後圖的就是正義得張冤讎得血。
本片中醜化趙氏的做法倒是沒什麼——反正不出幾分鐘就全家死光光了,然則對屠氏的編寫卻顯然的自相矛盾——如此多疑之人為什麼不乾脆將程氏的兩個孩子都殺掉以斷絕後患?又為什麼明知程氏與自己有殺妻之恨又收人做食客且極力撫養其子視同己出?(屠氏肯定不止這一個食客有兒子哂)為什麼在已知程勃身世後還奮力將其救出,之後又故意同程嬰當面對質?(考慮到之前趙氏有講「你的兒子假如沒死,現在也應該有兒子了」,這裡似乎插入一段當年屠公子被圍困,屠氏救援不及目睹自己兒子喪命的情節才合理,不過據說劇本是兩撥人寫的,估計寫亂了)

原作中的程勃乃程嬰一人在深山中養大,每日耳濡目染只知道替父母報仇,後來手刃仇人,實在順理成章。
本片雖然名為《趙氏孤兒》,但程勃的出場時間甚至都不及刀疤叔叔,亦無任何內心戲份可供觀眾圍觀其思想轉變過程。程勃是在屠氏的護佑下長大,從小不知道有什麼血海深仇,與屠氏感情其篤,亦父亦師亦友,只怕比對程嬰還要親密。於是這孩子怎麼能在一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後就立刻向前一刻還深深敬愛的剛剛救過他的義父拔劍相向,實在超出正常人的理解能力。這孩子……是腦殘嗎是冷血嗎?

原作中的程嬰乃是為趙家盡義。獻出自己的兒子以保護趙家的骨肉這一點也許不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觀,但是放在當時的環境下(那時候還沒有什麼婦女兒童保護意識,小女孩被爹娘親手弄死的也有)也不算太離譜。含辛茹苦不只為趙家復仇,也是為了保存趙家這一滴骨血成人不讓趙家滅了香火。
本片中的程嬰根本不在乎趙家是死是活,當初一念之仁導致自己的妻兒被殺,與情與理來說,已經了無生趣。況且換成看片的任何一個觀眾,只要得到機會何人不想手刃屠氏?誰會想到「十幾年後叫趙兒斬殺屠氏」的神經病idea——你丫就能保證趙兒不夭折(當時沒有抗生素,小孩得病死亡的機率很高的好吧)?你丫就能保證屠氏不壽終正寢(你也不看看當年的平均壽命是多少)?你丫就能保證最後自己不嗝屁國家不打仗?在有百分百把握的時候不親自下手,非要等趙兒長大,程嬰的思維也實在異於常人。

至於韓厥……這個角色的用處純粹是為了搞笑兼搞基的吧。

至於情節發展上。程嬰夫婦一開始明明就打定了主意要獻出趙孤以自保,既然如此,為何後來卻一再錯失向屠氏澄清的機會。
其實在公孫找上門時,聲稱自己的孩子乃是趙孤,然後在屠氏已然起疑的情況下果斷承認他手中的孩子就是趙孤任由屠氏弄死,再回頭向公孫申明白己的親骨肉被屠氏當成趙孤殺害,自己當遵守莊姬的囑託將趙孤撫養成普通百姓,從公孫哪裡抱回自己的孩子,不就既救了那一百嬰兒也救了自己的骨肉?中間怎麼的繞來繞去演變成片中的結果,實在與情與理都說不通。你說做爹的腦殘也就罷了,程夫人一介女流,在性命關心居然也沒說溜嘴……

編劇自己也知道這些地方不通,於是後來借韓厥與程嬰,借屠氏與程嬰之間的對話,努力來圓這些不通。但不通就是不通。

其實我不懂,如果陳導如此想要拍一個有關人性的故事,中國古代這麼多故事可供選擇,甚至以中國曆史之豐富,你要自創一個也未嘗不可,又何必要吃力不討好的給程嬰等人寫同人呢?還是這般OC情節又不討好的同人……

最後,雖然這幾年對於古裝片漸漸的也已經心死了,但還是忍不住吐槽——這個故事是春秋時代,像麵條這種東西,你就是用大拇指去想也會覺得不對勁吧!還有饅頭什麼的!還有辣椒!當時根本連茶葉都沒有啊!這根本是連考據都不用考據的東西啊!還有兵車兵種馬上的裝備,去找個相關歷史學家稍微請教一下會死是不是?!為什麼每次都要搞到這麼雷!

啊啊,寫完評論是真的生氣了。於是再扣掉一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