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郵差--The Postman [1995]

邮差/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ThePostman

7.8 / 37,424人    108分鐘

導演: 麥克瑞福
原著: 馬西莫特洛依西
編劇: 麥克瑞福 馬西莫特洛依西
演員: 菲利普諾雷 馬西莫特洛依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犍陀羅的阿伯

2011-01-15 01:13:49

地中海氣候吹來的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又看了一次《郵差》,順帶著看了看同名電影。

馬里奧這個名字讓我想起了頂磚頭吃蘑菇救公主的那位,一個每天帶著郵包騎著單車穿過街道的小郵差,用第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本的《元素的新頌歌》,開始學習寫作詩歌。
詩人與郵差,我真的認為這是一個只有在地中海氣候之下發生的故事。

電影把小說里智利黑島的背景改在了義大利,不得不說是一個商業化同時又極其高明的決定,我認為不管是智利也好,義大利也好,都洋溢著同樣的風情。

在馬路揚起的塵埃里隨意徜徉的雞鴨鵝,夏日灼熱與燥動,間或吹起的海風。穿著無袖的衣衫與超短裙走過的姑娘有著美麗的黑色捲髮和被太陽曬成麥色的皮膚。櫥窗里各色的招貼畫,孩子們喝著橘子味的汽水,對著路人吹口哨;男人們圍在撞球桌上,推著球互相撞擊著,商店外盛放著紅紅綠綠的蔬果架,裡面的電視裡正在播放著政客們帶著大舌顫音的雄辯滔滔。

若要為此番情景做一幅畫,則必定是一幅充滿著暖色系飽蘸著色彩的水彩,空氣中都散發著慵懶恬淡的氣息。

我也希望在這樣的場景下,能和詩人像個朋友那樣坐在一起。我可以和他討論那些大海、月亮的意象,也可以和他談談卡碟機里傳來的披頭士的音樂,甚至包括他的共產主義的政治理想。

可惜我一點也不懂西班牙語,我只能閱讀他被翻譯得十分蹩腳的中文詩歌。
為了避免語言障礙,我設想過寫一個店小二向李白請教古體詩的故事,並以此致敬,為了使這個故事停留在短篇的程度,我甚至安排這個店小二因為安史之亂而得到的潦草的死亡。

但是我怎樣都不能想像李白能夠耐心回答一個店小二的問題,即使用陳年老酒賄賂他,他也只能醉成一攤泥,哼唧幾句「天主子來不上船」。

我把中國文學史都腦內翻過一遍,就是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人。

不管是哪個中國詩人生活的城市,在我的頭腦中無一例外都是吹著肅殺的秋風的模樣,畫面中全然是清冷的色調。當然這也算是一種偏見吧,我總覺得中國人不是適合生活在那種悠閒慵懶的環境之下的,他們總是憂心自我的現實主義者
而聶魯達的詩歌是色彩斑斕的吟哦,充滿理想主義的澎湃激情。我因此而相信他會願意教一個素昧平生的郵差怎樣用詩歌打動心目中的姑娘。

聶魯達作為小說作者斯卡爾梅達的精神導師,在小說中完全是一個類似於神的完美存在。

當然即使是一個神面對著現實的苦悶,也會被被推下神壇。理想的激情消退後,現實的尷尬總是令人捉襟見肘。當智利的左翼政權被推翻後,聶魯達遭受著各種政治迫害而遠走他鄉,最終憤懣死去。這是小說,也是現實。而在電影中,有意思的是,死去的不是詩人,而是郵差。馬里奧在皮諾切利政變之中,在街頭朗誦聶魯達的詩歌,最終被流彈射死。

我以為,這就是每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最終結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