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爾少年
2011-01-20 20:07:35
反戰電影的居心叵測
吉卜力一向以模糊人物面孔和動作細節來拉動觀眾自主帶入角色,以換取理解動畫片主旨共鳴,所以8090年代幾個宮崎駿的片子都基本成功在世界範圍內推廣,迷倒眾生,全世界人民都為日本動畫的開闊細膩感動。用動畫片表達自己的政治觀是件很艱難的事,正面來講容易被擠兌側面來說又容易費力不討好,可是《螢火蟲之墓》成功了,這麼直觀的表現二戰的一個動畫片滿世界的飛,一波又一波人們為小兄妹的生存狀態掉眼淚。這裡不想說電影的東西,電影拍的很好,吉卜力一向風格一體化,人物動作捕捉的非常到位,節奏和事件安排也都可歌可泣下了很大功夫,螢火蟲還有若干符號也都被高導賦予意象,這些都是成就一個好電影的因素。
迷倒日本觀眾這是太正常的事了,因為在自己人眼裡自己侵略別人也是逼不得已的,也是沒有辦法的。歐洲觀眾被迷倒了,我想多數還是從電影本身出發,他們看著一部和自己沒什麼太大實際關係的電影,聯想到最遠的地方也只不過是自己的生活,沒有過多腐朽的這部《螢火蟲之墓》帶點小詩意帶點小疾苦,最後小女孩配合蒼勁的音樂回放自己生前的日子,歐洲觀眾被感動勉勉強強也就那麼著了。美國觀眾思路上不去,都是啃爆米花的主,看個電影哇塞一下就可以了。就是中國觀眾也被感動了,太神奇一事了。
被排擠算什麼,現在家裡老人閉口不提二戰歲月,因為很多老百姓沒有出路的時候連牲口不如的日子也摸爬滾打過。小女孩還能撲撲蝴蝶吃吃糖,國內戰爭爆發之後多少人連糖都沒見過直接升天了。《螢火蟲之墓》妄想通過反映老百姓的日子來減輕自己在二戰中應當背負的責任,呸想的美。《THE READER》也是從一個比較人性的角度去反映老百姓在二戰中是一種什麼角色,最後電影討論到一個「大眾犯罪」的理論高度上,也坦誠沒有反抗和沒有意識的服從就是一種助紂為虐,倒不是說德國人思想境界有多高,可是這種尋找根源並且有錯敢承認勇於剖析自己的價值觀就比小日本強。
再說又到民族論調上去了,這麼一部只站在自己立場並且肆無忌憚偏袒自己錯誤的動畫片,拍的再好,也就那麼回事了。電影別老摻和政治行不行,看的讓人心悶氣短,陽光也不是那個陽光,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姜導把一段配樂用在《鬼子來了》里,這個電影其實沒那麼偏激很中立,沒辦法,從小生長在改革開放里沒有波動一心愛國,感謝初中高中歷史教材,對於日本沒法中立,估計是要一路鄙視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