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熊貓總動員--Little Big Panda

熊猫总动员/LittleBigPanda

5.2 / 143人    88分鐘

導演: 格里格‧瓦林 米歇爾雪曼
編劇: 格里格‧瓦林
演員: 何炅 謝娜 李維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B.Preacher

2011-01-21 07:55:46

2D作畫上搞3D效果,虛假宣傳開道,國產動畫電影到底畸形到什麼地步?


最早看到這部電影的介紹時,我以為是國內又省事的翻譯老米的新動畫電影了,總動員啊總動員,自從當年的玩具總動員之後,但凡引進歐美動畫電影,80%都會直接套個總動員的帽子上去,真不知道是不是2012到了,怎麼啥玩意都要動員起來了。

後來才發現,原來這部所謂的熊貓總動員居然是部天朝自產片,而且還是部耗資3.5億的「究極動畫巨片」。

媽媽呀~~~快來救命啊~~~

3.5億??!如今就是國內的真人大片,又有幾個曾經到過這個投資額度。說真的,仔細想想這錢都投哪去了?電影級CG特效製作?沒見著啊,這不是部2D動畫嘛。明星大腕片酬?您難道指的是毛蟲何炅還有趙蜀黍?他們幾個值這錢?要真這樣的話,就連發哥靠讓子彈飛狂搶4000W和他們幾個比起來肯定也要捶胸頓足了。

莫非是導演牛X所以分錢多?看看這片子的導演是誰吧。格里格·瓦林,阿咧~~~這位哥哥是誰啊?我怎麼沒聽說過?一看片方資料「曾經製作過《獅子王》、《誰陷害了兔子羅傑》、《鋼鐵巨人》等片」,好嘛,似乎來頭超大滴~~可是不對啊,《獅子王》的導演不是羅傑·阿勒斯和羅伯·明科夫嗎?《誰陷害了兔子羅傑》的導演不是羅伯特·澤米吉斯嗎?而《鋼鐵巨人》的導演則是布拉德·伯德,何時成了這位什麼格里格·瓦林了?請仔細看-----「曾經製作過」,我們不得不感嘆製片方對於天朝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深刻的理解與運用。」曾今製作過「,不等於他在製作這些影片時是導演,而是指的是,這位兄台在這幾部片子的製作組裡打過雜。哦~~~~原來是位不滿於自個在歐美影視界打雜,而跑到天朝來賺外快外帶混個導演頭銜的。自然他不值這3.5億,他連35萬都不值。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這片子另一大賣點,所謂「3D大片」。等等,這也不對啊,這部動畫的預告片花已經出來了,明明是部最最典型的2D作畫的動畫呀?怎麼成了「3D大片」?哦~~原來這裡的「3D」並不是指的皮克斯,夢工廠,迪士尼那樣的3D建模CG動畫,而是指的其實幾十年前就出現了,但是給去年阿凡達重新捧紅了的3D立體電影。

這又得扯到另一個問題上去了。自從去年阿凡達紅了之後,"3D"這個詞在國內媒體的出現的機率一下子高的出奇,一瞬間什麼東西都「3D」了,什麼3D電影,3D電視,裸眼3D,3D雜誌,還有任天堂的3DS。可是國人似乎完全沒有搞懂「3D」這個詞彙到底代表了什麼,他們完全把這裡的3D,和電腦CG製作時的3D建模,還有遊戲的3D引擎完全搞混在一起了。事實上自去年起的這股3D潮流是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的紅藍互補立體電影時代的,相信很多80後兒時就看過一部國內的立體電影《快樂的動物園》,姜昆做的旁白,那真是很有歷史的技術了。而去年阿凡達開始捧紅的3D其實就是這種幾十年前的紅藍互補立體電影的升級版本而已,不過是立體原理變成了偏振鏡技術而已,但其實仍舊屬於立體電影的範疇,所得到的視覺效果除了立體感更強以外和舊時代也沒有本質區別。而突然不叫立體電影而改叫「3D電影」純粹就只是趕時髦,3D叫起來比較炫而已了。但是90年代後歐美大量出現的3D動畫電影是什麼呢?這裡的「3D」其實指的就是3D建模CG了,即整部動畫不是像以往的賽璐璐動畫時代一樣是由畫在賽璐璐薄片上的2D圖案串聯起來形成動畫,而是由3D製作件在一個虛擬的三維空間內製作的虛擬人物和景物,通過操縱他們的運動來形成動畫,而3D遊戲也是同樣道理,只不過是3D遊戲創造的三維空間可以和玩家進行互動而已。也就是說,3D動畫和3D電影中的「3D」完全是兩個概念,截然不同。而這部《熊貓總動員》雖然是一部動畫片,但是其「3D大片」口號中的「3D」其實是「3D電影」中的定義,而不是「3D動畫」中的定義。

好吧,說了這麼多,原來製作方是要把這部「熊貓總動員」製作成立體效果的電影。

開什麼玩笑!!!

這真是一個奇蹟啊!諸位,這麼多年來請問有哪位見過在一部毫無立體感可言的2D作畫動畫上加立體電影效果的?

3D立體電影,這麼多年來我們多看到的無非是在真人電影中加3D立體效果,或者在3D建模的CG動畫電影中加入立體效果。而這部《熊貓總動員》真是一部奇蹟之作啊。製作方居然勇敢到開歷史之先河,將一部2D作畫的電影製成了3D立體電影。神,太神了,到底是誰出的創意,真NND趕時髦。想想最後在影院裡會得到的效果吧,想想就恐怖。

這部電影還沒有上映,但是看片花和預告就可以看出其他零零總總的問題還有一大堆,舉個例子一部動畫中還出了個熊貓老師出了個熊貓菩薩來教育孩子主旋律知識。拜託,這是低齡向動畫誒,饒了孩子吧。總之我是沒有力氣去列舉了。

記得好多年前,看到寶蓮燈之類的國產動畫電影出現之時,我曾今覺得,沒準國產動畫能在大螢幕上漸漸恢復當年大鬧天宮時的輝煌。但是多年過去之後,我絕望了。真的是一種絕望,國產動畫電影正在一條畸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既不像原創,又不像抄襲,整個四不像。

沒希望了,沒希望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