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趙氏孤兒--Sacrifice[2010]

赵氏孤儿/Sacrifice

6.2 / 2,499人    122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演員: 葛優 王學圻 黃曉明 范冰冰 趙文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塞林格格

2011-01-22 21:06:33

《趙氏孤兒》:無極過後,更無凱歌!


3、《趙氏孤兒》:無極過後,更無凱歌!/by塞林格格

看了《趙氏孤兒》,我覺得陳凱歌妥協了,放棄了,他越來越看不懂這個社會,放低了自己的身段,放棄了自己的追求。

無極過後,更無凱歌!

「凱歌」是一種高歌猛進的狀態,一種理想主義的旋律。我看《少年凱歌》(即《龍血樹》)這本書的時候,可以感受到陳凱歌閃耀著激情、理想與才華光芒的奪目光彩,可以說,陳凱歌本來應該是另外一種樣子的,可是,遺憾的是,一部《無極》,令他似是被施予了「面目全非腳」,怎麼看都不是從前的味道了。

從前是什麼樣子的呢?塞某並非頑固的守舊主義分子,可是僅就陳凱歌而言,從前有《黃土地》、《孩子王》,《大閱兵》、《霸王別姬》,甚至連《和你在一起》都不算太差強人意,可是一部《無極》把陳凱歌毀得面目全非,他在一場網路交鋒中,暴露出來自己的「偽」、「弱」、「虛」和不自信……他的鏡頭已經很難把握住這個時代。雖然我仍然對之懷有期待。

不知道陳導為什麼要選擇拍《趙氏孤兒》,這個題材已經有很多版本,前些年連續有田沁鑫和林兆華版的話劇《趙氏孤兒》,據說票房和口碑都很不錯。塞某沒有看過這兩部話劇,但是看了陳凱歌的《趙氏孤兒》,覺得是部挺沒勁兒的東東。

為什麼經歷了《刺秦》那樣大的挫折(可以說僅次於《無極》),老陳還要動歷史劇呢?搞不懂。

好的,下面來說說陳凱歌的《趙氏孤兒》為什麼沒勁兒?

陳導顯然想對這個流芳百世的故事進行現代解構和質疑,這並非不可以,在如今這樣一個令陳導他們(也包括我)腹誹不已的時代,理想主義的光輝早已消弭,金字招牌的「第五代」各奔前程作鳥獸散。陳凱歌在經歷了內心痛苦的掙扎後,開始質疑老程嬰的忠義,迎合現代的受眾,把趙氏門客程嬰舍子救孤的義舉置換為郎中程嬰在一場偶然的出診中踏上了復仇之路,老實說,這並非不可以,並非不可質疑。可是為什麼覺得沒勁兒呢?因為很多地方陳導沒有做到自圓其說,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程嬰,更不要說更加模糊的明顯屬於「打醬油」的公孫杵臼和韓厥了。

甚至連屠岸賈也是模糊不清的。不是說性格複雜的圓形人物就是有深度,老陳將程嬰和屠岸賈這兩個舞台上面譜化的紅白分明的人物均注入了所謂「人性」,令他們複雜和豐滿起來,這並非不可以,可是很遺憾,這種「注入」沒有自圓其說,沒有說服力。無處不在的偶然性或者是對於莊姬的無法言說的愛慕都可以成為程嬰及屠岸賈行為的理由,可是沒有到位。這不是受眾理解力的問題,是影片本身不到位的問題。

還不如尊重歷史、尊重太史公及馮夢龍的筆墨,大張旗鼓、高歌猛進地渲染程嬰、公孫杵臼和韓厥那種捨生取義、忍辱負重、士為知己者死的轟轟烈烈的忠義呢。因為,歷史上一定存在過那樣雄渾的瞬間,哪怕只是在傳說和故事中。

有時候,還是要相信。還是要相信哥,哥不僅是一個傳說。

陳凱歌已經將信將疑了,所以他現在的東西做的很不徹底。

所以陳凱歌這部《趙氏孤兒》,我只記住了那個使鐵槌的大漢,以身為馬、安步當車托起來一輛大車,只是為了一個簡單的想法:救主子。

程嬰他們,救孤的目的,其實與鐵槌兄一樣,搞複雜了。搞複雜了不怕,但搞得頭緒不清就不好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與《讓子彈飛》的被受眾詮釋過度不同,《趙氏孤兒》是一部被導演詮釋得過度的片子。

不好意思,整長了。下接《非誠勿擾2》。


4、附舊評《狼災記》:第五代導演的獨舞

說《非誠勿擾2》之前,附一篇評作於2009年的舊文,起承轉合一下。

《狼災記》:第五代導演的獨舞

《狼災記》上映還比較低調,打出來玄幻的噱頭,可是在受眾中不太討得到巧去。塞某我去影院看的時候,後排有幾個小年輕在那裡竊竊私語,要嘛說與電影無關的話題(看來電影本身吸引不了他們);要嘛說與電影有關的話,——這片子到底在演什麼呀?!
聽到這話,老實說,我挺難受的。現在的受眾真的消化力太弱了!
說這話的意思,不是說我有優越感什麼的,只是覺得,現在的市場,要想真真正正地鼓搗一個有藝術追求的純文藝片什麼的,真是太難了。
電影這東西,不照顧市場又他媽不行。難啊!

老實說,《狼災記》這樣的片子確實是太沉悶了些:「古舊」的敘事節奏令人昏昏欲睡、重點和層次均不明朗,在文藝片的層次上,真的不算優秀。然而,在商業片大行其道的今天,這部片子那樣的稀缺,至少,其中壯美的詩性、浪漫的野性還有關於戰爭及人性的終極追問及變異,真的是很有質地。
田壯壯堅持了自己一以貫之的東西,在第五代導演這個鮮亮的旗幟下,似乎只有他還在堅持。
看看吧,老謀子一天天地兌化為一個晚會導演,現在開始鼓搗《三槍》版內衣啦!陳凱歌被《無極》毀得面目全非,一部意欲改變自己的《梅蘭芳》也只能算半部可看,只有田壯壯,《德拉姆》、《小城之春》、《吳清源》、《狼災記》……一路下來,幾乎不改其初衷。
像是第五代導演的一場獨舞。

電影真不好做啊!實際上,中國的電影人中是有製作經典的導演和演員的,卻在商業化的侵蝕下聰明而識趣地放棄了追求。
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無可厚非的選擇,誰都不怨。而電影這一藝術產業實際上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經過時光的磨礪,電影史選擇了那些更具有獨舞性的東西,放之第五代導演,它們是:
《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紅高梁》、《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都不能少》;《藍風箏》、《盜馬賊》、《獵場札撒》……
這是一種辯證法。

好的,回到《狼災記》。縱令是一場獨舞,老實說,《狼災記》沒有做到卓絕,沒有做到卓絕的原因,我看出來,大概還是商業化的戧害和導演的游移。
如果要做一部卓絕的《狼災記》,應該換掉主演,特別是男主演,塞某覺得,至少從表演的表現中看出來,男女主演不一定理解導演和井上靖原著小說的主旨,在「狼災」、咒怨和彌久的戰事下,那樣的耍酷和性愛顯然無法抵達《狼災記》的深邃;
其次,在敘事節奏上,與其做成三截,不如做成兩截,將回憶渾然於那間性愛之屋中,突出和「縈迴」整個影片的主體,最後再用一截來收尾……
嗯,大概是這個意思,

最後,我的意思是,《狼災記》不是玄幻或是魔幻,而是神話和咒怨——日本人最擅長咒怨了。當然,也可以說是後現代的變形。

下接《非誠勿擾2》:最初的儀式,最後的議式

更多請至塞林格格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563/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