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是狀元

2011-01-25 18:27:40

Black swan :世紀末的天鵝湖


總覺得有些電影拍得太絕對,少了思辨的餘地,雖然主題表現得清楚。好比《死亡詩社》裡的基丁老師,結尾處受到了失意英雄一樣的對待,而校方則純粹是扼殺夢想的魔鬼。但基丁的確要為孩子的死負責,因為他給了孩子承受不了的自由意志。影片要是再少些主觀引導性,繼而推出「自由意志是否屬於每個人」這個論點該也不難。雖然論點本身甚是菁英主義。同樣,對於這部本無可挑剔的佳作《黑天鵝》,也不禁想挑挑骨頭。
電影看完想到了尼采那句「上帝死了。」也許是最近在看榮格和尼采,感覺電影是世紀末的縮影。母親代表禁慾式的清教徒,Nina對母親的反抗,如同世紀末耶穌的神性和《新約福音書》的真實性受到質疑。而Nina陷入混亂和痛苦的境地,如同世紀末的歐洲瀰漫著信仰丟失的迷茫一樣。那時是文學作品如德拉庫拉和道林格雷都和電影的風格相似。
所以,如果電影裡的母親不是以自我解放的障礙形象出現,同時更多地表現Nina之前生活的完整與充實。「擁有一個束縛思想的信仰」的兩面性就可以被觸及。人類吃下智慧之果前,生活在伊甸園裡,與上帝同行。而擁有智慧之後,為土地所困,必須付出汗水才得到土地的回報。同樣,擁有社會廣泛認可,同時每個個體都堅信不疑的信仰,這就是一種幸福,無論信仰本身是什麼。在那樣的世界裡,Nina可以永遠依偎著母親,並相信她說的每一句話。同時Nina也是真正的swan queen,因為舞台上沒有黑天鵝,白天鵝可以得到真愛,解除魔咒。
分析一下電影本身。異化的幻想以異化的雕像為材料,表現對未知自我的恐懼。Beth作為Nina假像中未來的自我,將這種恐懼具體化。自殘的動作是自責的體現,由背棄過去的信仰造成。Lily是自責情緒的載體。每次放縱後都出現自殘動作,只有醉後那次例外,酒的魅力也在於此了。但最後,Nina殺死了幻想的Lily,在台上跳著黑天鵝同時雙手異化成翅膀,舞台牆上投影出華麗的影子。這時壓抑的本我被Nina接受,得到了徹底釋放。
故事裡有兩隻天鵝,電影裡卻只有一隻,矛盾也由此而生。但在最後一場《天鵝湖》里,黑天鵝衝破了障礙,得到了愛(性解放);白天鵝通過死亡,得到了自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