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30 18:49:01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儘管有著岸西、林嘉欣、鄭伊健、曾志偉這些名字,[親密]仍然不是一部適合在星期五晚上觀看的電影。
第一、它不興奮刺激,100分鐘裡,沒有一處能夠轟炸視覺神經或者聽覺神經的場景。第二、它不溫馨美滿,據第一次執導筒的岸西說,海報中男女主角相隔15公分四目相對的距離,已是他們最親密的時刻。第三、它不輕鬆快樂,影片開頭林嘉欣隱隱含淚的雙眼,就已經告訴了觀眾這是個無言的結局。
但,它的確是部好看的電影。當然,前提是你必須耐心對待一個又一個沉默的表情特寫和惆悵的場景定格,必須理解導演可能是弄巧成拙的表達方式,必須將自己的生物鐘和思維順序調整到「班傑明•巴頓模式」。
假如我今晚在售票處前那堆海報中選擇了力求突破的Tom Cruise,或者法式無厘頭的[時空穿越者],或者劉天王舒美人的[游龍戲鳳],或者聽著就夠嚴肅的[Black Book],我就將錯過一個好故事。但至少,我還有的選擇,而[親密],在我眼裡,講的就是沒有選擇的窒息。
[親密]還有另外一個很威嚴的名字:Claustraphobia。即幽閉空間恐懼症。我個人認為這個似乎噱頭的專業術語,其實更加靠近電影的本意。
幽閉空間恐懼症是對封閉空間的一種焦慮症,我對這種感覺再熟悉不過。電梯、衣櫃、儲藏室、黑暗的房間、火車裡的廁所、軟臥車廂、甚至連擁擠的人群,都是我無法容忍的地方。那種孤立、窒息、無路可循、無處可逃的驚恐,會像海嘯般兜頭撲下。如果要做腦部CT或者高壓艙,我一定會在這些容器中昏死過去。
而電影中幾乎所有的情節,都發生在這類狹小封閉的空間裡。湯少的車內、辦公室格子間、滿載的電梯、颱風中拋錨的計程車,有閉路電視的會議室,就連餐廳這樣的環境,也因為二人餐桌的微妙氣場而顯得氣流不暢。唯一的開闊空間,出現在電影的最後,也就是故事開始的地方。辦公大廈樓層失火,湯少和阿佩逃到樓頂天台等待救援。但即使是這種可以無限延展的地方,也因為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而成為最好的「密室」之一
就是這種環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由於工作的繁忙和通訊的發達,職場中人無暇顧及舊友和結交新朋。每天所有清醒的時間,都是跟部門同事或工作夥伴共同度過。漸漸的,很多人就會賦予自己的同事更多的身份或象徵,比如說愛戀的對象。
這樣的小群體,就如同一個孤島,群體中的成員是島上唯一的居民,也是彼此情感投射的目標。只是,可供選擇的非常稀少。比如說影片中這個5人小團體,男女比例3:2,如果包含上自戀和拉拉,阿佩選擇上湯少的機率只有20%。但是,阿佩不是那喀索斯,也有正常取向,球叔無疑太老,而松仔像個青春期少男,且明顯暗戀剩下的那個「叛逆期少女」珠珠。合理排除之後,阿佩選擇湯少的機率竟成了100%。這個機率看似命中注定般強有力,但也恰恰說明了,阿佩其實根本沒得選擇。
同樣,最後湯少推薦阿佩去朋友公司的決定,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畢竟他是個有家室的男人,太太美麗賢良,家中兒女雙全。阿佩的溫柔甜美,聰明能幹的確讓他心動,但無法付之行動。讓阿佩離開的決定看似無情,實際上卻是非常負責、善良的行為。男人知道這類無處生根無處結果的感情,若放任自流,最終受傷的只會是女人。這是個幽閉空間,朝夕相對,過度消耗氧氣。只有放一方離開,大家才都有活路。就像湯少被打斷的表白:「我是想要你好……」。
實在是佩服岸西,能將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描述的波瀾不起又驚心動魄。那些細小微妙、半遮半掩的情愫,用幾句類似「人生已經夠痛,何必還要花錢買痛」的簡單對話,就能一針見血,觸到痛處。如此細膩、通透的觀察也許只有女人才能做到。
毫無疑問,岸西寫出了一個非常適合拍成電影的題材。由於辦公室戀情這種現像極具普遍性,因此螢幕上發生的不再是故事,而是生活,觀眾能夠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很容易引發共鳴。可是在我觀影的過程中,有近10位觀眾提前退場,後面一位不停的埋怨「很悶」。這種反映,只能說是岸西選擇的講述方式出了問題。
[親密]採用的是倒敘的方式。第一幕是湯少要阿佩離開公司。然後是一星期前,一個月前,二個月前,三個月前,半年前,一年前。這種手法據說是岸西對某一部電影的模仿,想在愛情故事的講述方式上有所創新。想法是好的,從導演的角度來講,是一種不錯的嘗試。但是,從觀影感受上來說,這種順序無疑是失敗的。
阿佩和湯少的感情,導演自始至終都沒有說清楚,而且明顯的,導演也沒打算說清楚。兩人的情感互動一直模糊低調。唯一的激烈些的戲劇衝突和感情爆發,就是在湯少要阿佩離開公司那段。然而觀眾當時剛熬過開場10多分鐘沒完沒了的開車戲,突然面對林嘉欣蒼白的臉和悲傷決絕的表情,不可能體會其中情緒。就好比開車用5檔起步,看上去挺酷的,但坐車的乘客容易吐。
等看到阿佩站在狂風暴雨中目送遠去的湯少的車子,觀眾才徹底明白之前看到的種種情節和鋪墊。情感也開始積蓄,說不定開始在某個人物身上發現熟悉的影子。而大家都準備好了等著爆發時,角色的情緒卻趨於平淡,再沒有任何衝突點可以玩味。觀眾被生生憋回去了,和影片走擰了。
岸西曾表示,她這次決定親自導演,除了愛自己這個本子,還有就是想證明白己不適合作導演。我想她這個證明實現了,不知道該說恭喜還是抱歉。不過,導演岸西趴下了,但起碼,編劇岸西還是屹立不倒的。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