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二鯉
2011-01-31 09:15:22
淺觀《螢火蟲之墓》
誠田。節子。
電影還沒有看完,但是已經開始想寫點什麼。
一直到節子問哥哥:「媽媽沒有被放進墳墓里嗎?」。誠田才開始隱忍的哭泣,在妹妹面前。
綠水青山,流螢童聲笑。本應是一個快樂無憂的故事背景,事實上卻是一對在戰亂中失去親人的兄妹,獨自生活在野外。
稻田,蛙鳴,海浪,橫走的小螃蟹,甚至夜晚曠野的流螢,這一切都沒有透露絲毫的悲傷。即使有些情節讓我們動容了,又會馬上被這對樂觀的兄妹撫平。喝著根本就沒有米的「稀飯」,還要被討厭的親戚要求分開做飯,彈鋼琴也被呵斥。哥哥沒有在節子面前表現出氣餒,拉著載滿「存貨」的小板車呼呼的奔跑,帶著節子去換米和炊具,打著一把破傘一路上唱著歌回家。
明明就是隱忍的堅強著,卻沒有讓人感覺壓抑。節子雖吵鬧,但那是誠田活下去的理由,是個幸福的負擔。我想,在那樣戰亂的年代,約莫十一二歲的小孩,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妹妹。困苦,應該也還有童真,而不是一味的悲傷跟難過。即使最後都會死亡,但過程里也曾有過希望。
有影評提到《螢火》雖然是一部好電影,但作為一部反戰電影,卻做的非常失敗。歷史,是不可以忘記,也不可以被抹殺。二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不止是受害國。但是作為曾經受害國的民眾,自然會對這種無意的漠視感到憤怒,這是常情。或許牽涉到了政治,導演隱晦了戰爭的原因,或許刻意逃避。但從電影的基點來看,是從當時人民的角度出發,反映日本在戰後的現狀。畫面以及情節的細緻以足以打動我,故,單純的看這部電影給其四分。